Tag: 黄金储备

正估值效应推动6月我国外储规模上升 黄金储备实现“八连增”

“正估值”效应推动下,6月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环比显著上升。

国家外汇管理局7月7日发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930亿美元,较5月末上升165亿美元,升幅为0.52%。

回顾近半年,国际金融市场波动性加大,但我国外储规模稳中有升,年初迄今上升653亿美元,升幅为2.09%。与此同时,我国央行连续第八个月增加黄金储备。截至6月末,央行黄金储备报6795万盎司,环比上升68万盎司,月度增幅创近四个月新高。

估值效应推升6月外储规模

推升6月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上升的主要因素是估值效应。

“6月中国外汇储备余额上升,主要反映了汇率和资产价格重估的估值效应。”中银证券(601696)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对记者表示,当月,受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及预期、全球宏观经济数据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下跌,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涨跌互现。

货币方面,美元汇率指数6月下跌1.4%至102.9,非美元货币则总体升值。资产方面,以美元标价的已对冲全球债券指数当月微跌0.1%,但标普500股票指数上涨6.5%。

“6月外汇储备增幅达逾160亿美元,远超市场预期。”外汇投资研究院副院长赵庆明对记者表示,从汇率折算因素来看,由于英镑、欧元等非美货币升值,折算成美元后,形成账面增值;从资产价格来看,主要债券价格略有下跌,造成外储账面小幅“缩水”。此外,我国外汇储备经营管理形成一定投资收益,增厚当月外储规模。

多重因素将助力人民币汇率和外储规模持稳

回看6月,人民币汇率震荡走低,引发关注,但我国外汇市场运行总体平稳,跨境资金流动保持基本平衡。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我国6月银行结售汇和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同时呈现小幅顺差,均明显高于5月份水平,延续了二季度以来的顺差格局;6月外资净买入境内债券也延续前几个月的较高规模,显示出在国际金融市场延续波动走势的背景下,人民币债券愈发具有长期投资价值。

市场主体对于汇率波动的认知与预期更为成熟。管涛表示,人民币汇率自5月中旬再度破7以来,6月份延续调整行情。当月,境内外汇市场保持平稳运行,银行间市场即期询价交易日均成交452亿美元,环比仅增长了0.9%。“特别是6月底人民币跌破7.20之后,外汇成交不升反降,显示市场主体面对汇市震荡行情更趋理性和冷静。”

前瞻来看,多方面因素有利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继续保持稳定。管涛表示,近日,央行再次多次向市场喊话,将综合施策、稳定预期,坚决防范汇率大起大落,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我国经济潜力大、政策空间足,有条件支持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进而促进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储备规模基本稳定。

温彬认为,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但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明显,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国际收支总体平衡,有利于外汇储备规模继续保持基本稳定。

英大证券公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郑后成预计,今年1月至7月,我国贸易顺差或创历年同期新高,这将对7月外汇储备形成较强支撑。

我国央行黄金储备实现“八连增”

今年以来,全球央行在黄金市场空前活跃,我国央行黄金储备也已实现“八连增”。

“继全球央行购金量创下历史纪录之后,各国央行继续将黄金视为重要的储备资产。”世界黄金协会日前发布央行黄金储备调查显示,71%的受访央行认为,全球央行的黄金持有量将在未来12个月增加,去年这一比例为61%。

自去年11月中国央行开启本轮黄金增购行为以来,中国央行黄金储备由6264万盎司增至今年6月末的6795万盎司,累计增持规模达531万盎司。

郑后成认为,着眼中期视角,美元指数大概率下行,而国际金价大概率上行,两相对比,黄金的保值增值属性强于美元,国际金价走势在中长期或呈现“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特征的观点。短期内,我国央行有概率继续增持黄金储备。

世界黄金协会表示,地缘政治问题悬而未决,加之其对通胀、利率和市场前景的影响,这些因素成为多家央行关心的焦点。面对这些趋势和不断变化的投资环境,央行购金需求可能会继续保持强劲。

全市场主题ETF涨幅第一!黄金股票ETF基金(159322)获资金追捧

世界黄金协会报告显示,今年二季度全球官方黄金储备增加166吨,处于历史高位。2022年至2024年,全球央行年度购金量连续三年均超过1000吨。专家表示,推进储备资产多元化,已成为全球央行的大势所趋。为应对美联储释放的降息信号,多国央行可能延续增持黄金的势头。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近期,黄金已超越欧元成为全球第二大储备资产。各国央行加速去美元化以分散风险,黄金价格则持续突破高位。世界黄金协会《2025年全球央行黄金储备调查》还显示,95%的受访央行预计未来12个月全球官方黄金储备将增加,43%的央行表示自身也将增持黄金。

全球央行增持黄金_股票实战_黄金储备多元化趋势

截至2025年9月9日 13:27,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股票指数(931238)强势上涨5.15%,成分股晓程科技(300139)上涨18.56%,赤峰黄金(06693)上涨14.62%,万国黄金集团(03939)上涨11.64%,豫光金铅(600531),恒邦股份(002237)等个股跟涨。黄金股票ETF基金(159322)上涨6.03%,最新价报1.55元。拉长时间看,截至2025年9月8日,黄金股票ETF基金近2周累计上涨12.22%。

流动性方面,黄金股票ETF基金盘中换手72.37%,成交5494.93万元,市场交投活跃。拉长时间看,截至9月8日,黄金股票ETF基金近1周日均成交2887.10万元。

资金流入方面,黄金股票ETF基金最新资金净流入147.48万元。拉长时间看,近10个交易日内,合计“吸金”4491.47万元。

截至9月8日,黄金股票ETF基金近6月净值上涨47.57%,指数股票型基金排名65/3589,居于前1.81%。从收益能力看,截至2025年9月8日,黄金股票ETF基金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为16.59%,最长连涨月数为4个月,最长连涨涨幅为31.09%,涨跌月数比为8/6,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为8.13%,历史持有1年盈利概率为100.00%。截至2025年9月8日,黄金股票ETF基金近3个月超越基准年化收益为5.82%,排名可比基金前2/6。

截至2025年9月5日,黄金股票ETF基金近1年夏普比率为1.91,排名可比基金前2/6,同等风险下收益更高。

回撤方面,截至2025年9月8日,黄金股票ETF基金今年以来相对基准回撤3.00%。回撤后修复天数为7天,在可比基金中回撤后修复最快。

费率方面,黄金股票ETF基金管理费率为0.50%,托管费率为0.10%。

黄金股票ETF基金紧密跟踪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股票指数,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股票指数从内地与香港市场中,选取50只市值较大且业务涉及黄金采掘、冶炼、销售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内地与香港市场中黄金产业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29日,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股票指数(931238)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紫金矿业(601899)、山东黄金(600547)、中金黄金(600489)、赤峰黄金(600988)、招金矿业(01818)、山金国际(000975)、紫金矿业(02899)、山东黄金(01787)、湖南黄金(002155)、铜陵有色(000630),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6.52%。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外汇储备规模稳中有升 黄金储备连续8个月增加

国家外汇管理局7月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3174亿美元,较5月末上升322亿美元,升幅为0.98%。

国家外汇管理局表示,今年6月,受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经济增长前景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下跌,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上涨。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上升。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分析称,货币方面,市场对美国财政纪律、货币政策中立性、美元政治工具化倾向的担忧持续升温,6月美元指数下跌2.5%至三年来最低点96.9,非美货币集体升值,欧元、英镑兑美元分别上涨3.89%、2.1%。由于外储以美元计价,非美货币升值增加了经汇率折算后的外汇储备规模。此外,资产方面,以美元标价的已对冲全球债券指数上涨1.0%;标普500股票指数上涨5.0%。债券、股票等全球资产价格上涨亦对外储形成有力支撑。

中银国际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同样认为,受主要经济体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经济增长前景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加速下跌,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上涨,非美元货币对美元升值和资产价格上涨产生正估值效应,使得中国外汇储备余额进一步增加。到6月底,中国外汇储备余额创2016年1月以来新高,防范化解各种冲击的能力得到加强。

按不同标准测算,当前我国外储规模均处于适度充裕水平。“我国外汇储备长期以来稳定在3万亿美元之上,背后反映的是我国良好、健康的国际收支状况。”汇管研究院副院长赵庆明对记者表示。

展望未来,国家外汇管理局表示,我国经济持续稳健增长,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有利于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基本稳定。

“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全球经济发展动能减弱,国际金融市场波动性依然较大。但我国经济持续稳健增长,对外贸易保持韧性,全球投资者看好中国资本市场新机遇,这些因素都有利于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基本稳定。”温彬说。

同日披露的黄金储备数据显示,中国6月末黄金储备报7390万盎司(约2298.55吨),环比增加7万盎司(约2.18吨),为连续第8个月增持黄金。

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庞溟看来,虽然6月国际黄金价格延续5月的震荡态势,但上半年国际现货黄金价格累计上涨超过25%,创下18年以来最大半年涨幅。

他预计,长期来看,黄金在避险、抗通胀、长期保值增值等方面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优点,我国央行在国际储备组合配置中加入和动态调整黄金储备的政策动机不会改变,持续增持黄金的大方向与长期趋势也不会改变。

转自:经济参考报

返回产经网首页 >>

外汇储备 估值效应_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上升_美元指数下跌影响外汇储备

美元指数下跌影响外汇储备_外汇储备 估值效应_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上升

32853亿美元!外储规模“五连增” 专家:中国国际储备资产多元化继续稳步推进

6月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853亿美元,升幅为0.11%。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受资产价格变化与汇率波动综合影响,5月末外汇储备较上月末上升36亿美元。

记者注意到,外汇储备规模已连续五个月上升。此外,央行黄金储备5月末环比增加6万盎司,已连续七个月增持。

浙商证券宏观联席首席分析师廖博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5月末外汇储备环比小幅增加主要源于估值因素。同时,5月海外金融资产价格涨跌互现,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也使得外汇储备有所波动。

5月末外储规模上升

5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再度增长。廖博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理论上看,外汇储备须满足一定流动性和安全性要求,通常以可自由兑换货币计价的对外债券的形式持有,包括外币现金、银行存款、长短期政府债券以及其他可用于国际支付的外币资产。

廖博告诉记者,外汇储备主要组成是美元、欧元、英镑、日元四种货币表示的资产,常以美元标价,当美元走软时,欧元、英镑、日元相对升值,就造成了外汇储备增加。从美元指数来看,5月美元指数连续四个月下降,最低降至99下方,月内下降幅度为0.2%。因此,美元指数小幅震荡使得汇率折算后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上升。

廖博分析,5月海外金融资产价格涨跌互现,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也使得外汇储备有所波动。2024年末,我国对外证券投资资产(不含储备资产)14173亿美元。其中,股权类投资8598亿美元,债券类投资5575亿美元。

从美债看,廖博进一步分析,美债收益率5月整体上行,主要期限利率全线抬升。10年期美债收益率由月初的约4.20%升至月末的4.49%,上行近30个基点,创出年内新高;2年期和5年期分别升至4.00%和4.07%,短端与中长端齐步走高,曲线略微趋陡。

温彬认为,5月中上旬,中美关税形势有所缓和,全球去美元化交易有所放缓。5月下旬,随着美国国债拍卖遇冷、美欧贸易战升级,去美元化交易再度升温。全月来看,全球资产价格涨跌不一,对外储支撑有限;汇率对外储有所支撑——美元指数小幅下跌0.1%至99.3,日元兑美元贬值0.7%,欧元、英镑兑美元分别上涨0.16%、0.92%。受资产价格变化与汇率波动综合影响,5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较上月末上升36亿美元,至32853亿美元。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分析,5月,中国新增外汇储备余额36亿美元,增幅较上月的410亿美元大幅收窄。这主要是受主要经济体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经济增长前景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先涨后跌,全月基本收平,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涨跌互现。因此,汇率和资产价格变动对中国外汇储备的估值效应大体上正负相抵。

国家外汇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分析,5月,受主要经济体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经济增长前景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小幅震荡,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涨跌互现。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上升。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为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基本稳定提供支撑。

黄金储备连续7个月增加

管涛进一步分析,人民币汇率预期分化更加明显。受到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取得阶段性进展的提振,5月中旬以来,境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破7.2,中间价与境内即期汇率以及境内外交易价的偏离大幅收敛,“三价合一”趋势进一步显现。离岸人民币交易价(CNH)围绕在岸人民币交易价(CNY)双向波动更加频繁,显示市场汇率预期进一步分化。

在此背景下,境内外汇交投更趋活跃。当月,境内银行间市场日均即期询价外汇成交量达478亿美元,环比增长13%,刷新有数据以来的新高。

展望未来,廖博表示,交易因素有望正向支撑外储。交易因素驱动外汇储备的变动,主要包括银行结售汇、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的操作、国内经济主体用汇需求和境外机构配置人民币资产等。5月比较典型的特征在于出口回归高景气度。从PMI(采购经理指数)分项指数来看,5月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为47.5%和47.1%,较上月分别上升2.8和3.7个百分点,进出口情况有所改善。

按不同标准测算,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分析,当前我国略高于3万亿美元的外储规模处于适度充裕水平,短期内有望保持基本稳定。在外部环境波动加大的背景下,适度充裕的外储规模将为保持人民币汇率处于合理均衡水平提供重要支撑,也将成为抵御各类潜在外部冲击的“压舱石”。

各界普遍关注到,在减少美债持有量的同时,中国不断增加黄金储备。廖博指出,中国加速增持黄金、战略资源及非美元资产,目前的外储多元化比例提升至40%以上。中国5月末黄金储备报7383万盎司,环比增加6万盎司,这已是央行连续七个月增持黄金。

对于黄金储备持续上升,王青指出,5月关税争端降温,避险需求弱化导致国际金价出现小幅调整。当月央行继续增持黄金,主要原因仍是美国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出现新变化,国际金价有可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易涨难跌。这意味着从控制成本角度出发暂停增持黄金的必要性下降,从优化国际储备结构角度增持黄金的需求上升。

展望未来,王青判断,央行增持黄金仍是大方向。背后主要原因是我国国际储备中的黄金储备占比偏低——截至2025年5月末,我国官方国际储备资产中黄金占比为7.0%,明显低于15%左右的全球平均水平。此外,黄金是全球广泛接受的最终支付手段,央行增持黄金能够增强主权货币的信用,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有利条件。因此,从优化国际储备结构,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以及应对当前国际环境变化等角度出发,未来央行增持黄金仍是大方向。

8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升至33222亿美元

9月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以下简称“外汇局”)公布2025年8月末外汇储备规模数据。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3222亿美元,较7月末上升299亿美元,升幅为0.91%。

外汇局表示,2025年8月份,受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预期、宏观经济数据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下跌,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上涨。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上升。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截至8月底,中国外汇储备余额再次刷新2016年以来新高,表明中国防范化解各种冲击的能力继续提升。

从汇率来看,Wind资讯数据显示,8月份,美元指数下跌2.21%。非美货币普遍升值,其中,日元、欧元、英镑对美元汇率分别上涨2.46%、2.37%、2.25%。由于外储以美元计价,非美货币升值增加了经汇率折算后的外汇储备规模。

从资产价格来看,8月份,受美联储降息预期影响,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下跌14个基点至4.23%,以美元标价的已对冲全球债券指数上涨0.5%,美国标普500指数上涨1.9%。美元走弱向全球释放流动性,非美经济体股市大多保持高景气,全球资产价格高涨对外汇储备形成支撑。

外汇局表示,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为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基本稳定提供支撑。

“尽管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加,我国经济依然根基稳固、优势突出、潜力巨大。”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我国拥有丰富的宏观调控工具和充裕的政策空间,为充分挖掘内需潜力提供了有力支撑。与此同时,对外贸易区域布局日益多元化、贸易结构持续优化、人民币资产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不断增强,这些因素均有助于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基本稳定。

此外,9月7日更新的黄金储备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我国黄金储备为7402万盎司(2538.43亿美元),较7月末增加6万盎司,我国央行已经连续第10个月增持黄金。

管涛认为,在外部环境复杂程度明显提升背景下,中国国际储备资产多元化进程继续稳步推进。截至8月底,中国持有黄金储备余额占同期外汇储备余额的比重环比上升0.23个百分点至7.64%,刷新历史新高。

“受多种因素影响,国际储备体系多极化趋势加速。”管涛表示,目前,黄金已超过欧元成为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国际储备资产。

(责编:杨曦、陈键)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