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国际储备

外汇储备两连升、黄金储备九连涨 市场热议人民币汇率下半年走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唐婧 北京报道

8月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7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043亿美元,较6月末上升113亿美元,升幅为0.35%,为连续两个月环比上升。

国家外汇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7月,受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及预期、世界宏观经济数据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下跌,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上涨。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上升。我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有利于外汇储备规模继续保持基本稳定。

外汇储备国际汇率_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分析_黄金储备增持原因解读

同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数据显示,中国7月末黄金储备报6,869万盎司,环比增加74万盎司,为连续第九个月增持黄金,累计增持规模达到605万盎司。

同时,中国央行的黄金储备余额从6月末的1299.34亿美元小幅回升至1353.60亿美元,在我国国际储备余额中的占比也从6月末3.84%回升至3.98%,但仍远低于全球平均14%左右的水平。这意味着我国国际储备资产多元化、分散化配置还有较大空间。

当前,提升黄金储备资产的占比已经成为全球一大趋势。据IMF相关数据,截至2022年末,全球黄金储备资产占国际储备资产比重为13.8%,较2008年末整体上升3.7个百分点。

黄金储备为何九连升?

“当前影响我国外汇储备波动的主要因素依然是汇率因素和资产价格变化因素,”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汇率因素看,7月美元指数受美联储加息接近尾声且欧英货币上涨影响整体回落,全月下跌1.0%至101.9;非美元货币中,日元、欧元、英镑分别兑美元升值1.4%、0.8%和1.1%。综合来看汇率因素导致外汇储备的非美元部分出现升值。从资产价格因素看,美欧日国债收益率小幅上行,主要股市多数上涨,综合来看资产价格因素中股市与债市对外储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抵消。

至于黄金储备的“九连升”,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有鑫告诉记者,这既与我国外汇储备结构多元化趋势密切相关,也与当前全球黄金需求上升和未来价格上涨预期等因素相关。

他指出,一方面,受美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美债违约风险上升影响,我国逐渐减少美债等资产持有规模,与此同时,开始增持黄金等实物资产。另一方面,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正逐渐迎来拐点,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预计下半年黄金价格将波动走高,目前增持黄金处于比较合适的时间窗口,有望提高外储收益率。此外,目前全球大部分国家仍面临比较严峻的通胀压力,本国货币购买力下降,叠加地缘冲突持续,黄金作为比较好的保值工具和支付替代手段,逐渐得到各国央行和居民的青睐。在可预见的未来,预计各国央行和居民部门仍将继续增持黄金。

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常冉提及,充裕的黄金储备是一国的信用保障,央行增持黄金还可以为人民币国际化推进起到基础性支持作用。

英大证券公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郑后成认为,国际金价在中长期将会呈现“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特征,而美元指数在中期却是大概率下行,两相对比之下,黄金的保值增值属性会强于美元,预计中长期我国央行还将继续增持黄金储备。

“央行增持黄金主要出于三点原因,一是从长期来看,黄金可以提供稳定的回报;二是在经济危机或地缘政治冲突期间黄金可以发挥避险功能;三是全球黄金市场高度透明且不缺流动性。”世界黄金协会中国区CEO王立新在2023二季度《全球黄金需求趋势报告》发布会上如是说。

世界黄金协会今年6月发布的《2023年央行黄金储备调查》显示,继央行购金量创下历史纪录之后,各经济体央行继续对黄金持有积极态度——有24%的受访央行打算在未来12个月内增加黄金储备,有62%的受访央行表示黄金在总储备中的占比将在未来上升,而去年这一数字只有42%。

人民币汇率继续下跌空间不大

值得一提的是,7月人民币汇率一扫二季度连跌的阴霾,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月内涨幅均超过1000个基点,且双双收复7.2关口。不过,进入8月之后,人民币汇率又出现了小幅贬值,目前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仍在7.2关口附近徘徊。

对于下半年的人民币汇率,市场整体仍然保持相对乐观的态度。中信建投首席经济学家黄文涛日前发文表示,短期来看,人民币汇率中枢可能在7.1-7.2左右震荡。考虑到人民币汇率已经跌至95%分位区间左右,央行中间价已经多次释放干预信号,且政治局会议明确改善中国经济预期,因此汇率继续下跌的动能不强。当然,短期内海外不确定因素仍存、中国经济仍呈“弱复苏”格局,料人民币转入确定性升值通道仍然需要时间。因此,三季度人民币汇率中枢可能在7.1-7.2附近波动一段时间。

他还指出,中长期看,人民币汇率中枢可能偏向升值。今年四季度,料美国通胀-就业螺旋和联储加息高点将尘埃落定,外部流动性环境趋于好转。对国内而言,虽然下半年政策力度不会很强,但库存周期、收入积累等带动的自然复苏下,国内经济料相对稳定,出口探底后稳定,汇率趋于升值。

另外,市场对政策层面出手维稳人民币汇率的预期也在增强。7月14日,中国央行副行长刘国强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对汇率做出回应,表示人民币汇率涨或者跌都偏不到哪里去,外汇市场预期稳定,既没有“大妈”也没有“大鳄”,人民币汇率不会出现单边势,仍会保持双向波动、合理均衡。

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时隔两年再度就汇率问题表态,汇率预期管理信号作用强烈。

8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召开2023年下半年工作会议,称会密切关注跨境资金波动情况,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和预期引导,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中金公司研报认为,中央政治局会议时隔两年再度提及汇率,以及央行、外汇局近期针对人民币汇率的表态,均体现出有关部门对人民币汇率波动情况的重视,人民币近期再现单边走弱行情的可能性较低。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往后看,尽管短期内美国经济数据以及美联储货币政策等问题或仍有扰动,人民币汇率或有所波动,但随着下半年关于宏观经济、资本市场以及汇率等方面的政策持续加码,市场对于国内经济预期料将企稳回升,中长期维度人民币汇率料将得到基本面的坚实支撑。

32853亿美元!外储规模“五连增” 专家:中国国际储备资产多元化继续稳步推进

6月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853亿美元,升幅为0.11%。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受资产价格变化与汇率波动综合影响,5月末外汇储备较上月末上升36亿美元。

记者注意到,外汇储备规模已连续五个月上升。此外,央行黄金储备5月末环比增加6万盎司,已连续七个月增持。

浙商证券宏观联席首席分析师廖博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5月末外汇储备环比小幅增加主要源于估值因素。同时,5月海外金融资产价格涨跌互现,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也使得外汇储备有所波动。

5月末外储规模上升

5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再度增长。廖博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理论上看,外汇储备须满足一定流动性和安全性要求,通常以可自由兑换货币计价的对外债券的形式持有,包括外币现金、银行存款、长短期政府债券以及其他可用于国际支付的外币资产。

廖博告诉记者,外汇储备主要组成是美元、欧元、英镑、日元四种货币表示的资产,常以美元标价,当美元走软时,欧元、英镑、日元相对升值,就造成了外汇储备增加。从美元指数来看,5月美元指数连续四个月下降,最低降至99下方,月内下降幅度为0.2%。因此,美元指数小幅震荡使得汇率折算后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上升。

廖博分析,5月海外金融资产价格涨跌互现,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也使得外汇储备有所波动。2024年末,我国对外证券投资资产(不含储备资产)14173亿美元。其中,股权类投资8598亿美元,债券类投资5575亿美元。

从美债看,廖博进一步分析,美债收益率5月整体上行,主要期限利率全线抬升。10年期美债收益率由月初的约4.20%升至月末的4.49%,上行近30个基点,创出年内新高;2年期和5年期分别升至4.00%和4.07%,短端与中长端齐步走高,曲线略微趋陡。

温彬认为,5月中上旬,中美关税形势有所缓和,全球去美元化交易有所放缓。5月下旬,随着美国国债拍卖遇冷、美欧贸易战升级,去美元化交易再度升温。全月来看,全球资产价格涨跌不一,对外储支撑有限;汇率对外储有所支撑——美元指数小幅下跌0.1%至99.3,日元兑美元贬值0.7%,欧元、英镑兑美元分别上涨0.16%、0.92%。受资产价格变化与汇率波动综合影响,5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较上月末上升36亿美元,至32853亿美元。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分析,5月,中国新增外汇储备余额36亿美元,增幅较上月的410亿美元大幅收窄。这主要是受主要经济体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经济增长前景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先涨后跌,全月基本收平,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涨跌互现。因此,汇率和资产价格变动对中国外汇储备的估值效应大体上正负相抵。

国家外汇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分析,5月,受主要经济体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经济增长前景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小幅震荡,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涨跌互现。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上升。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为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基本稳定提供支撑。

黄金储备连续7个月增加

管涛进一步分析,人民币汇率预期分化更加明显。受到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取得阶段性进展的提振,5月中旬以来,境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破7.2,中间价与境内即期汇率以及境内外交易价的偏离大幅收敛,“三价合一”趋势进一步显现。离岸人民币交易价(CNH)围绕在岸人民币交易价(CNY)双向波动更加频繁,显示市场汇率预期进一步分化。

在此背景下,境内外汇交投更趋活跃。当月,境内银行间市场日均即期询价外汇成交量达478亿美元,环比增长13%,刷新有数据以来的新高。

展望未来,廖博表示,交易因素有望正向支撑外储。交易因素驱动外汇储备的变动,主要包括银行结售汇、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的操作、国内经济主体用汇需求和境外机构配置人民币资产等。5月比较典型的特征在于出口回归高景气度。从PMI(采购经理指数)分项指数来看,5月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为47.5%和47.1%,较上月分别上升2.8和3.7个百分点,进出口情况有所改善。

按不同标准测算,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分析,当前我国略高于3万亿美元的外储规模处于适度充裕水平,短期内有望保持基本稳定。在外部环境波动加大的背景下,适度充裕的外储规模将为保持人民币汇率处于合理均衡水平提供重要支撑,也将成为抵御各类潜在外部冲击的“压舱石”。

各界普遍关注到,在减少美债持有量的同时,中国不断增加黄金储备。廖博指出,中国加速增持黄金、战略资源及非美元资产,目前的外储多元化比例提升至40%以上。中国5月末黄金储备报7383万盎司,环比增加6万盎司,这已是央行连续七个月增持黄金。

对于黄金储备持续上升,王青指出,5月关税争端降温,避险需求弱化导致国际金价出现小幅调整。当月央行继续增持黄金,主要原因仍是美国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出现新变化,国际金价有可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易涨难跌。这意味着从控制成本角度出发暂停增持黄金的必要性下降,从优化国际储备结构角度增持黄金的需求上升。

展望未来,王青判断,央行增持黄金仍是大方向。背后主要原因是我国国际储备中的黄金储备占比偏低——截至2025年5月末,我国官方国际储备资产中黄金占比为7.0%,明显低于15%左右的全球平均水平。此外,黄金是全球广泛接受的最终支付手段,央行增持黄金能够增强主权货币的信用,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有利条件。因此,从优化国际储备结构,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以及应对当前国际环境变化等角度出发,未来央行增持黄金仍是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