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货币政策

如何理解外汇管制的经济意义?这种管制对国际贸易有何影响?

外汇管制的经济意义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外汇管制,作为一种国家经济政策手段,具有多方面的重要经济意义。首先,它有助于维护国家的金融稳定。在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剧烈的情况下,外汇管制可以限制资本的大规模无序流动,避免因短期资本外逃或涌入对本国金融体系造成冲击,从而降低金融风险,保障国内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

其次,外汇管制能够增强国家的货币政策独立性。通过控制外汇的进出,政府可以更好地调控国内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使其货币政策不受外部因素的过度干扰,从而更有效地实现宏观经济目标,如控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持就业稳定。

再者,外汇管制有助于保护本国产业。对于一些新兴产业或关键产业,通过限制外汇的使用,可以避免国外竞争对手的过度冲击,为本国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保护和成长空间。

然而,外汇管制对国际贸易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从积极方面来看,在特定时期和条件下,外汇管制可以调节国际贸易收支平衡。当国家出现贸易逆差时,通过限制外汇的流出,可以减少进口,促进国内产业的发展,逐步改善贸易状况。

但从消极方面而言,外汇管制可能增加国际贸易的成本和不确定性。企业在进行跨境贸易时,可能面临繁琐的外汇审批程序和汇率限制,这不仅增加了时间成本和交易成本,还可能导致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决策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下面通过一个简单的表格来对比外汇管制在国际贸易中的利与弊:

优点缺点

调节贸易收支平衡

增加贸易成本

保护本国产业

增加贸易不确定性

综上所述,外汇管制是一把双刃剑,其经济意义和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具有复杂性和多面性。各国政府需要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和发展目标,权衡利弊,合理运用外汇管制政策,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平衡与繁荣。

利好来了!10月外汇储备企稳反弹 对人民币汇率构成新的支撑

【利好来了!10月外汇储备企稳反弹 对人民币汇率构成新的支撑】经历连续两个月的小幅下滑,中国外汇储备迎来迅速企稳回升。10月外汇储备企稳反弹,势必对人民币汇率构成新的支撑。

K图 USDCNH_0

K图 USDCNYI_0

经历连续两个月的小幅下滑,中国外汇储备迎来迅速企稳回升。

11月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0524万亿美元,较9月末上升235亿美元,升幅为0.77%。

国家外汇管理局表示,今年10月,受主要国家货币政策预期、宏观经济数据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小幅下跌,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涨跌互现。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上升。

一位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向记者表示,这再度印证一个不成文的规则,只要当月美元指数回落,中国外汇储备将大概率出现回升。

对于中国外汇储备未来走势,中银国际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尽管未来全球金融市场走向依然存在很多不确定与不稳定因素,但中国外汇储备通过积极经营管理,有能力有效抵消市场因素在估值方面的负面影响。

管涛认为,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规模将继续发挥抵御各类外部冲击的压舱石作用。无论是从进口支付能力、短债偿付能力,还是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外汇储备规模适度等方面考量,中国外汇储备都是比较充裕的。

值得注意的是,受10月外汇储备回升影响,11月7日人民币汇率跌幅明显收窄。

截至11月7日19时,境内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CNY)与境外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CNH)分别徘徊在7.2265与7.2282附近,分别较日内低点7.2500与7.2592明显回升。

更重要的是,境内外人民币汇差明显收窄至不到50个基点,表明海外投机资本沽空人民币浪潮正迅速褪去。

银科控股首席经济学家夏春向记者表示,尽管美联储持续释放鹰派大幅加息信号与抗击通胀强硬立场,或令美元指数可能冲破120整数关口,并可能导致人民币汇率被动下跌至7.4-7.5区间,但随着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平稳波动与中国经济持续稳健发展,人民币仍大概率延续在合理均衡区间宽幅双向波动趋势。

“事实上,当越来越多海外资本意识到稳汇率在中国货币政策的权重有所上升时,就会持续撤离沽空人民币头寸。因为他们也知道面对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与充足稳汇率举措,他们的沽空胜算相当低。”夏春强调说。

10月外汇储备为何回升?

对于10月外汇储备规模企稳回升,金融市场似乎已有预期。

在业内人士看来,10月中国外汇储备企稳回升,主要得益于汇率折算与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具体而言,一是10月美元指数回落0.5%,令欧元与英镑分别上涨约0.8%与2.7%,带动中国外汇储备里的非美货币资产折算成美元后的金额增加;二是10月标普500股票指数、欧洲斯托克50指数、日经225指数分别上涨8%、9%与6.4%,令外汇储备里的权益类资产估值明显增长。

记者多方了解到,不少对冲基金经理认为这些利好因素,甚至抵消了10月美国国债收益率走高(债券价格下跌)对中国外汇储备的估值拖累。

通联数据Datayes显示,整个10月,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从3.829%回升至4.05%,令美国国债价格相应回落。

“但是,这对中国外汇储备估值缩水的影响已相当有限。”上述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分析说,鉴于美联储持续大幅加息所带来的美债价格回落压力,越来越多国家外汇储备管理部门持续加大美债持仓的套期保值与风险对冲力度,仅留下极低的风险敞口。在这种情况下,10月美债价格继续下跌,对这些国家外汇储备规模波动的影响力相当有限。

记者多方了解到,10月中国外汇储备企稳回升的另一个重要推手,则是美元下跌令非美资产折算美元后的估值明显回升。尤其是在10月美元指数回落0.5%的情况下,欧元、英镑兑美元汇率纷纷大涨0.8%与2.7%,推动众多国家外汇储备非美资产折算成美元后的金额有所回升。

“目前,金融市场正密切关注欧洲、英国央行是否会跟随美联储大幅加息,令欧元英镑汇率获得更强的支撑,令各国外汇储备规模继续回升。”前述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指出。

在他看来,由于市场预期美联储或在12月持续大幅加息,引发全球金融市场价格更剧烈的波动,越来越多国家外汇储备管理部门或将持续减持欧美国家股票债券等资产,转而投向跨周期的股权投资、基建类REITS等另类资产,以及信用评级较高的机构企业债。可以预见的是,即便美联储在12月持续大幅加息令全球金融市场资产价格波动进一步加大,未必会对各国外汇储备规模平稳波动构成明显冲击。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当前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但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10月中国货物贸易实现851亿美元顺差,持续保持高位,经常账户和直接投资等国际收支基础性顺差继续在跨境资金流动中发挥稳定性作用,有利于支持外汇储备规模保持总体稳定。

人民币汇率韧性进一步增强

值得注意的是,受10月外汇储备企稳回升影响,人民币汇率也呈现更强的韧性。

一位香港银行外汇交易员向记者指出,目前外汇市场更关注境内外人民币汇差收窄至不到50个基点,这意味着海外投机资本对人民币的看跌情绪正迅速减弱。

“相比日韩等亚洲国家不断干预汇市令外汇储备持续缩水,中国依然维持庞大的外汇储备,对海外投机资本势必产生更强的威慑力。”他向记者直言。

夏春认为,尽管美联储持续大幅加息或令美元指数最终冲破120整数关口,但人民币单边快速下跌的几率正在迅速走低。

“上周起,我们注意到越来越多海外资本正在重返港股与境内A股市场,因为他们意识到中国资产处于价值洼地,存在较高的长期布局投资机会。”夏春指出,此外,越来越多海外投资机构还意识到,相比众多亚太国家央行不得不持续消耗外汇储备干预汇市以稳定本国货币,中国除了拥有庞大的外汇储备,还有丰富的稳汇率政策工具尚未使用(包括抽走离岸市场部分人民币流动性,重启逆周期因子,继续调降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等),这不但令中国无需动用外汇储备就能将人民币汇率估值“稳定”在一个合理区间,还令中国可以充分发挥庞大外汇储备的威慑力,令海外投机资本不敢贸然沽空人民币套利。

在上述香港银行外汇交易员看来,10月外汇储备企稳反弹,势必对人民币汇率构成新的支撑。因为此前部分海外对冲基金预期中国央行或动用外汇储备干预汇市稳定人民币汇率,令他们打算押注10月外汇储备回落而借机沽空人民币套利。如今中国外汇储备持续平稳波动且企稳回升,令他们不得不铩羽而归,不敢再轻举妄动。

我国外汇储备基础稳固

国家外汇管理局2023年1月7日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277亿美元,较2022年11月末上升102亿美元,升幅为0.33%。这是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连续3个月回升。

2022年12月份,受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及预期、全球宏观经济数据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下跌,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下跌。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上升。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有利于外汇储备规模保持总体稳定。

“2022年12月份,全球通胀虽高位回落但仍远高于各国政策目标,发达国家继续收紧货币政策,全球债券和股票价格总体下跌,我国外汇储备受到资产价格变化的负面影响。”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美国通胀先于欧洲回落,美国加息已充分定价,美元指数高位回落,全月下跌2.3%,利于我国外汇储备中的非美元部分因汇率折算而升值。在汇兑和资产估值因素相互对冲的情况下,2022年12月份我国外汇储备环比增加102亿美元,表明国际收支的改善起到了较大作用。特别是2022年12月份我国沪深股市“北向通”净流入资金超过350亿美元,表明海外资金继续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前景。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认为,2022年12月份我国外汇储备面临“多空交织”的局面。具体看,12月份美元指数开于106.02,收于103.49,跌幅为2.37%,推升非美资产的美元价格,利多外汇储备。此外,预计贸易顺差大概率位于相对高位。但与此同时,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欧元区10年期公债到期收益率、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以及英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均较前值上行,压低外汇储备中债券资产价格,利空我国外汇储备。综上,利多因素占上风,使得12月末外汇储备较11月末上行。

事实上,受汇率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影响,全球多国外汇储备规模呈现下降趋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全球外汇储备规模下降1.3万亿美元至11.6万亿美元,降幅为10.22%。温彬表示,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全年基本稳定,始终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去年四季度连续三个月上升,有利于外界增强对我国经济的信心,充分发挥了国家经济金融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

在部署今年外汇管理重点工作时,外汇局表示要完善外汇储备经营管理,推进专业化投资能力建设、科技化运营能力建设、市场化机构治理能力建设,保障外汇储备资产安全、流动和保值增值。

展望2023年,温彬认为,受高通胀和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收紧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增速和外需可能放缓,但我国对外出口潜力大、韧性强,经常项目将继续保持顺差格局;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稳固回升,人民币资产仍具备较大吸引力,资本和金融账户趋于改善,国际收支状况总体平稳,有助于外汇储备规模保持稳定。

“2023年我国外汇储备大概率逐季上行。”郑后成认为,在美国宏观经济衰退,叠加美联储降息预期上升的背景下,预计美元指数与10年期美债到期收益率大概率承压,逐季利多我国外汇储备。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由于全球市场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在海外市场波动较大情况下,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仍存在一定波动;但在有利因素方面,我国外汇储备结构逐步优化,美联储加息进入尾声,而我国经济处于复苏轨道,外贸展现韧性,外资继续看好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前景,外资趋势流入,预计外汇储备整体保持平稳。

又增了!继去年买金9吨后,中国央行今年1月再次购入10吨黄金

2018年各国央行购金潮涌起,今年1月央行购金行动仍在延续,让黄金的投资前景充满想象空间。

据中国人民银行2月12日公布的官方储备资产表显示,2019年1月末,黄金储备变动为5994万盎司,较去年底5956万盎司黄金增持38万盎司。这是继去年12月央行增持32万盎司黄金至5956万盎司再次增持行动。央行从去年12月开始连续两个月增持黄金行动,为黄金市场带来不少想象空间,投资者是否也该跟着央行买点黄金?

VCG111189438369.jpg

央行连续2月增持黄金

刷新保持长达26个月的记录

去年12月末,中国人民银行黄金储备刷新了保持长达26个月的记录,增持黄金32万盎司,按照每盎司黄金28.3495克计算,约合黄金9.07吨,这是自2016年10月人民币加入SDR(特别提款权)以来,我国央行首次增加黄金资产储备。根据最新公布的1月官方储备资产表数据显示,我国黄金储备再次刷新至5994万盎司,比去年底增持38万盎司,约合黄金10.77吨。而这是央行继去年12月增持行动之后,连续第二个月增持黄金。

image.png

数据自中国人民银行,2019统计数据,官方资产储备

回顾过去几年中国黄金储备数据,中国黄金储备单月最大几笔增持分别出现在2009年4月和2015年6月,2009年4月,黄金增加1460万盎司至3389万盎司,2015年6月,增加1943万盎司至5332万盎司。而从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除了2016年5月空白之外,央行每月均增加黄金储备。不过从2016年10月黄金储备达到5924万盎司之后,中国人民银行未再增持黄金,这一纪录保持了26个月之久。

2018年全球央行买金创新高

达到196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中国央行的购金仅仅是2018年各国央行购金潮的一部分。

据世界黄金协会今年1月31日发布的《黄金需求趋势》报告指出,2018年,全球央行的官方黄金储备新增651.5吨,比上一年增长74%,达到196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报告称,世界黄金总需求达到4345.1吨,比2017年增长4.0%,推动者这一增长的主要是各国央行购金潮,2018年各国央行共计购买了651.5吨黄金,是有记录以来年均总量第二高的年度总购买量。据各国央行公布的外汇储备数据来大致统计,2018年豪购黄金的各国央行当中,俄罗斯央行买入达263.9 吨黄金,购买量再创新高排名第一,也成为全球第五个储备量超过2000 吨关口的国家,其次匈牙利、土耳其、哈萨克斯坦和印度买金都超过30吨,此外澳大利亚、德国、蒙古、伊拉克等央行也在积极配置黄金。

对于各国央行涌现的“购金潮”,世界黄金协会分析,央行继续买入黄金,使其外汇储备多元化,并对冲法币风险,尤其是由于新兴市场央行往往持有大量美国国债。2018年的央行黄金需求达到201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因为有更多国家为了多元化和安全起见,在外汇储备中增持黄金。

各国央行步入“降息潮”

“宽松”渐近利好黄金

民生证券研报指出,各国央行持有的美国国债等资产的安全性受经济不确定性政策影响,导致其具备卖出部分美国国债并买入黄金的动力。

也有分析指出,随着美联储释放暂停加息“鸽派”信号,加上各国央行步入“降息潮”,各国货币宽松渐近,利好黄金。

VCG111157595753.jpg

“央行增持黄金,更多是基于战略储备,不过从黄金走势看,前两年黄金大底已经形成,黄金是有投资机会的。”威尔鑫首席黄金分析师杨易君指出,今年1月美联储释放出超预期的鸽派言论,此外不少央行下调了经济增长预期,印度央行更是意外降息,杨易君认为,这些消息相对利好,因为过去经济不及预期,不少新兴经济体需要结构性货币宽松,但美元又处于加息周期中,新兴经济体要考虑本币贬值风险,“一旦美元停止加息,各国货币可以相对宽松,从3到5年长期来看,黄金还有上涨空间,现在逢低买入是个机会。”

红星新闻记者  吕波 图据视觉中国

编辑 龚锐

国家外汇局:截至2023年12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环比上涨2.1%

人民网北京1月7日电 (记者杜燕飞)国家外汇管理局7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380亿美元,较11月末上升662亿美元,升幅为2.1%。

国家外汇管理局表示,2023年12月,受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及预期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下跌,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上升。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上升。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进一步分析,货币方面,当月美元汇率指数下跌2.1%至101.3,非美元货币计价资产折算成美元后总体升值。资产方面,以美元标价的已对冲全球债券指数上涨3.2%;标普500股票指数上涨4.4%。

展望未来,国家外汇管理局表示,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将为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基本稳定提供支撑。

“随着我国经济稳固向好,外贸市场多元化发展,出口结构持续优化,对外贸易韧性不断增强,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也使中美利差趋于收窄,资本项下外资流入开始增多,这些都有利于国际收支状况总体稳定,为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回升奠定坚实基础。”温彬说。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外汇管理局同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末,人民银行黄金储备为7187万盎司,环比上升29万盎司。这也是人民银行自2022年11月以来黄金储备连续第14个月增加。

专家表示,黄金具有避险、抗通胀、长期保值增值等属性,在国际储备组合配置中增加黄金储备,有利于动态平衡国际储备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有利于统筹与维护国际储备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

2023年以来,全球央行“购金热”持续升温。世界黄金协会发布的《2024年黄金展望报告》认为,2023年前三季度各国央行购金量同比增长14%,达到创纪录的800吨。展望2024年,世界黄金协会认为,部分地区地缘政治冲突可能加剧以及多国央行加大黄金购买量,都会对未来国际金价走势形成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