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金融稳定

如何理解外汇管制的经济意义?这种管制对国际贸易有何影响?

外汇管制的经济意义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外汇管制,作为一种国家经济政策手段,具有多方面的重要经济意义。首先,它有助于维护国家的金融稳定。在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剧烈的情况下,外汇管制可以限制资本的大规模无序流动,避免因短期资本外逃或涌入对本国金融体系造成冲击,从而降低金融风险,保障国内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

其次,外汇管制能够增强国家的货币政策独立性。通过控制外汇的进出,政府可以更好地调控国内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使其货币政策不受外部因素的过度干扰,从而更有效地实现宏观经济目标,如控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持就业稳定。

再者,外汇管制有助于保护本国产业。对于一些新兴产业或关键产业,通过限制外汇的使用,可以避免国外竞争对手的过度冲击,为本国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保护和成长空间。

然而,外汇管制对国际贸易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从积极方面来看,在特定时期和条件下,外汇管制可以调节国际贸易收支平衡。当国家出现贸易逆差时,通过限制外汇的流出,可以减少进口,促进国内产业的发展,逐步改善贸易状况。

但从消极方面而言,外汇管制可能增加国际贸易的成本和不确定性。企业在进行跨境贸易时,可能面临繁琐的外汇审批程序和汇率限制,这不仅增加了时间成本和交易成本,还可能导致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决策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下面通过一个简单的表格来对比外汇管制在国际贸易中的利与弊:

优点缺点

调节贸易收支平衡

增加贸易成本

保护本国产业

增加贸易不确定性

综上所述,外汇管制是一把双刃剑,其经济意义和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具有复杂性和多面性。各国政府需要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和发展目标,权衡利弊,合理运用外汇管制政策,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平衡与繁荣。

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外汇储备资产两连增

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380亿美元,较11月末上升662亿美元,升幅为2.1%。2023年全年,在美联储紧缩节奏放缓、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冲高回落、全球股市总体走强的背景下,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将持续稳定在3.1万亿美元以上,全年新增1103亿美元。

官方储备资产和外汇储备资产规模均增长4.4%

国家外汇管理局表示,2023年12月,受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及预期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下跌,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上升。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上升。 “随着我国经济稳步向好,近两个月官方储备资产和外汇储备资产规模均增长4.4%”,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高级研究员何青告诉记者,结构方面,我国黄金储备总量连续14个月增加,黄金储备占官方储备资产的价值比重不断上升,抵御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的能力和资产稳定性有所增强。

根据人民银行数据,我国官方储备资产规模由2023年10月的33050.7亿美元上升至12月的34496.9亿美元,两个月增长共计1446.2亿美元,增幅达到4.4%。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胡通告诉记者,截至2023年12月,我国官方储备资产中外汇储备和黄金储备规模分别为32379.8亿美元和1482.3亿美元,分别占比93.9%和4.3%。官方储备资产中,外汇储备近两个月增加1367.6亿美元。我国黄金储备总量连续14个月增长,由2022年10月的6264万盎司上升至今年12月的7187万盎司,总量累计上升14.7%,对应的黄金储备总价值占官方储备资产比重由3.2%上升至4.3%。

“在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不稳定的情况下,人民银行持续加大黄金储备,有利于提升官方储备稳定性,增强外围风险抵御能力,增强金融体系发展韧性。”胡通说。

贸易顺差扩大,为增加外汇储备提供良好基础

“近期官方储备资产规模上升主要是受到贸易顺差扩大、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何青指出,首先,近期我国贸易顺差扩大,为增加外汇储备提供了良好基础。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账户的货物和服务贸易顺差在11月进一步扩大到316.2亿美元,环比增长21%,为增加外汇储备提供了良好条件。其次,12月美元指数延续11月贬值走势,带动人民币等非美货币走高,估值效益明显。根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美元和人民币的即期加权平均汇率由10月份的7.31下降至7.14,下降幅度为2.3%。人民币汇率的回升,有利于提升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吸引外资流入带动外汇储备规模上升。最后,受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及预期等因素影响,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上升,带动储备资产升值。根据CEIC数据库,近两个月美国和欧元区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下降0.78%和0.85%,美国1年期国债和欧元区2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下降0.65%和0.71%,收益率的下降使得资产价格总体呈上升趋势,改善了我国资产储备状况。

提升抵御外部风险能力,提升经济恢复信心

2023年以来,全球央行“购金热”持续升温。世界黄金协会发布的《2024年黄金展望报告》认为,2023年前三季度各国央行购金量同比增长14%,达到创纪录的800吨。展望2024年,世界黄金协会认为,部分地区地缘政治冲突可能加剧以及多国央行加大黄金购买量,都会对未来国际金价走势形成支撑。

近日召开的2024年全国外汇管理工作会议部署了今年的六大重点工作,包括“完善中国特色外汇储备经营管理,保障外汇储备资产安全、流动和保值增值”。展望未来,国家外汇管理局表示,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将为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基本稳定提供支撑。“官方储备资产和外汇储备规模的上升,有利于提升我国经济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也反映了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形势,有利于提升经济恢复的信心。”何青告诉记者,未来随着我国出口结构的持续优化,贸易韧性的不断增强,以及在美联储降息预期下的中美利差收窄,人民币资产对外资的吸引力也将不断增强,我国的储备资产规模和结构也将进一步改善,外汇储备资产的安全、流动和保值增值也将得到更好保障。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事宜的函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各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国家开发银行,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

当前,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处于合理水平,但由于金融市场变化因素较多,且临近半年末重要时点,客观上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工作的有关要求,各金融机构要继续认真贯彻稳健货币政策,切实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不断提高流动性管理的主动性和科学性,继续强化流动性管理,促进货币环境稳定。

商业银行要密切关注市场流动性形势,加强对流动性影响因素的分析和预测,做好半年末关键时点的流动性安排。商业银行应针对税收集中入库和法定准备金缴存等多种因素对流动性的影响,提前安排足够头寸,保持充足的备付率水平,保证正常支付结算;按宏观审慎要求对资产进行合理配置,谨慎控制信贷等资产扩张偏快可能导致的流动性风险,在市场流动性出现波动时及时调整资产结构;充分估计同业存款波动幅度,有效控制期限错配风险;金融机构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在加强自身流动性管理的同时,还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配合央行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

各金融机构要统筹兼顾流动性与盈利性等经营目标,合理安排资产负债总量和期限结构,合理把握一般贷款、票据融资等的配置结构和投放进度,注重通过激活货币信贷存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避免存款“冲时点”等行为,保持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

2013年6月17日

【观察】郑联盛:香港金融市场弹性强韧性足

香港金融市场韧性_香港金融稳定分析_香港外汇市场 主要参与者

本文大约2200字,读完约6分钟

香港金融稳定分析_香港金融市场韧性_香港外汇市场 主要参与者

得益于多方支持保障,2020年香港金融市场在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仍然保持强稳健性,保持持续发展,体现出充足的弹性和韧性。

本文作者系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研究室主任、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金融法律与金融监管研究基地高级研究员郑联盛。文章来源于《经济日报》2021年3月28日。

香港外汇市场 主要参与者_香港金融市场韧性_香港金融稳定分析

过去一段时间,香港面临复杂且多样的经济社会发展压力,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进一步对香港经济金融体系造成新的冲击。一年过去了,香港顶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不利因素,呈现出较强的弹性与韧性,不仅保持了金融体系的稳定性,而且继续发挥着国际金融中心的市场融通功能。

香港金融市场整体稳定有序,各子市场稳健运行,市场弹性和韧性较为凸显。在货币市场上,2020年香港整体维持低息环境,港元短期利率低位运行,流动性较为充足,港元隔夜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年末进一步跌至0.04%。在汇率市场上,香港联系汇率机制运行有序,港元整体保持稳定。2020年港元兑美元汇率一直维持在贴近7.75港元/美元水平,多次触发强方兑换保证,港元不仅保持稳定且兑美元较为强势。2020年4月至年底,超过500亿美元资金净流入港元体系。在资本市场方面,2020年恒生指数小幅下跌3.4%,但是,在中美贸易摩擦、疫情冲击和西方势力干扰中,香港资本市场整体保持稳定并彰显较强韧性。2020年香港交易所IPO市场全年募资额达3942.46亿港元,较2019年继续上涨26%,募资额略逊于纳斯达克屈居全球第二位。

香港金融稳健发展,金融市场韧性凸显,具有多方面的支撑。一是香港经济社会秩序有所恢复,而内地疫情控制果断有力、经济复苏较为扎实、对外贸易出乎预期,为香港的贸易金融稳定提供了坚实支撑。例如,港交所七成左右的交易量和募资量来自内地机构。二是全球疫情蔓延仍在深化,主要经济体将持续实施大规模的政策刺激,尤其是资产购买计划,这使得全球利率水平极低,为包括香港在内的国际金融市场稳定提供了货币及政策基础。三是香港外汇市场仍是连接东西方金融市场的重要枢纽市场,香港与伦敦、纽约并称为全球三大外汇市场,国际资金融通功能十分显著。根据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的数据,香港是亚洲主要的离岸美元融资中心,97%的外汇交易、58%的跨境贷款和其他银行工具、43%的跨境衍生工具以及37%的存款均以美元计价。四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后,人民币资产在全球的吸引力提高了,而香港是投资内地的中转站,国际资本集聚香港再转投内地。2020年北上资金净流入高达2089.32亿元,其中,沪股通和深股通分别净流入855.13亿元和1234.19亿元。

香港外汇市场 主要参与者_香港金融稳定分析_香港金融市场韧性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具有应对重大金融风险的政策经验和物质保障,这也是香港金融市场体系韧性的重要支撑。一方面,香港金融管理部门汲取东亚金融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以开放的发展理念、规范的市场法治、专业的风控能力为香港金融风险处置和金融稳定维持提供坚实的政策保障。另一方面,香港具有扎实的财政和储备基础来应对潜在的金融风险。截至2020年10月末,香港外汇储备资产4740亿美元,人均外汇储备资产63244美元,可支撑货物进口50个月,远远高于6个月的国际标准。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香港特区政府2020年出台历史性的公共危机纾困政策,涉及金额3000亿港元。截至2020年11月末,香港财政盈余储备仍高达8419亿港元,可维持约14个月的支出。

在跨国金融机构心目中,香港是亚洲第一金融中心。香港是亚太地区美元交易支付中心,此前有市场人士担忧亚太地区美元交易支付中心会从香港转移至新加坡等地。但是,2020年较多受访机构认为美元交易支付中心转移至其他城市需要时间,更需要众多外部条件,市场体系“惯性”力量不容忽视。以纽约为例,全球金融危机发生时,伦敦成为全球排名第一名的国际金融中心,但市场参与者仍将纽约视为全球首要金融中心。再以伦敦为例,英国脱欧前,外界担心伦敦金融中心地位下降、欧洲金融中心将转移至德国法兰克福等地,但实际上这一转移并没有发生。部分受访机构强调,衡量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不应只看市场体量大小、榜单排名高低,更要考量其国际化程度与全球联接力,这是市场韧性之所在。

最重要的是,香港金融市场弹性与韧性的发挥及保持依托于香港独特的双重定位。一方面,对于内地,香港是全球金融资源及其他要素集聚并进入内地的中转站。另一方面,对于国际,香港是中国参与区域与全球经济金融体系的桥头堡。这种特有的双重定位使得香港成为内地与外部经济互动的枢纽,这既是香港金融市场韧性的基础,又是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价值的依托,也是香港未来持续繁荣发展的保障。

展望未来,香港金融市场大有作为。一方面,香港要注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夯实金融稳定的经济基本面。作为全球性人员及资源中转枢纽,香港应把控制疫情放在首位,注重对输入型疫情的有效防控,防止疫情在港传播。采取相对宽松的财政政策,重点支持医疗、失业、社会保障及其他公共服务等财政支出,重点关注国际收支、房地产市场、银行、外汇市场和资本市场等风险及应对,确保经济金融与社会稳定。另一方面,香港应充分利用金融市场的弹性与韧性,优化金融中心功能,强化多个金融市场统筹,带动内地更高层次金融开放,同时,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强香港全球产业链连接功能,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并促进香港长期稳定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