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股

A股持股市值最高的10位自然人:黄世霖、龚虹嘉、梁稳根、杜江涛家族、钟睒睒

A股市场中,有一批自然人,凭借着独到的眼光、杀伐果决的商业智慧,占据着A股个人持股市值最高前十的位置。

A股持股市值最高的10位富豪

所谓 “铜锣一响,黄金万两”。一旦公司上市就会诞生几十数百的千万富翁,亿万富豪。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A股持股市值最高的10位富豪。(因今年四季度数据尚未披露,我们将时间范围限定在2022年的四季度至2023年三季度)

看究竟数据显示,2023年A股持股市值最高的10位自然人包括黄世霖、龚虹嘉、梁稳根、杜江涛家族、钟睒睒、李振国李喜燕夫妇、孟庆山、陆丽丽其实夫妇、王富济、胡荣达。

图片

接下来笔者将详细介绍这10位A股富豪的具体情况。

首先是榜首——宁德时代黄世霖。黄世霖直接持有宁德时代4.66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0.6%,持股市值约840.24亿元,是宁德时代直接持股数最多的个人股东。

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生产商,提起被誉为“宁王”的宁德时代,或许大家都会想到被外界熟知的实控人曾毓群。和曾毓群相比,黄世霖略显“低调”。但实际上,黄世霖是与曾毓群是一同创业的“战友”,两人既是高中同学也是同乡,携手创办了宁德时代。

去年8月,黄世霖刚卸任了宁德时代副董事长、副总经理的职位,带着为公司探索“光储充检”业务的任务,担任起了宁德时代与星云股份联合投资设立的高新技术企业福建时代星云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不过,面对锂电行业的低迷,即使是“宁王”也有失意的时候,今年年内,宁德时代股价累计下跌超50%,目前市值7165亿元。

与黄世霖“创业者”身份不同,龚虹嘉是在投资圈“一鸣惊人”。在投资圈,龚虹嘉有很多标签,如“A股套现王”“中国最牛天使投资人”“中国版孙正义”“安防教父”。

目前,龚虹嘉持有海康威视9.63亿股股份,持股比例10.32%,持股市值约344.48亿元。投资海康威视正是龚虹嘉的“成名之战”。

2001年,龚虹嘉出资245万元,投资了这家由他的同学创立的视频监控公司。当时,视频监控还是一个相对冷门的领域,市场需求和竞争力都不强。但龚虹嘉却相信未来视频监控将成为一个巨大的市场,而海康威视将成为这个市场的领导者。

事实证明,龚虹嘉的判断是正确的。如今的海康威视市值超3000亿元,他当初的245万元投资额斩获了超10000倍的回报,龚虹嘉也创造了中国创投史上的奇迹。

作为资深投资人,龚虹嘉不仅投资了海康威视,还投资了富瀚微电子、泛生子、中源协和等多家领先的科技企业,涉及安防、芯片、基因、干细胞等多个领域,他的投资版图,令人惊叹。其中,他对富瀚微电子的投资回报已经超过1000倍,泛生子的投资回报也已经超过100倍。

与龚虹嘉经历相似的是王富济,不过与龚虹嘉不同,有关的“牛散”王富济传闻虽然众多,但由于个人的基本信息少之又少,其身份显得有些神秘,在股民眼中是一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存在。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王富济持有片仔癀2703.75万股,持股市值约69.13亿元。而王富济在片仔癀的投入,总计在2.5亿元左右,投资回报率已超过27倍,虽然比不上龚虹嘉,但基本也是在A股散户中无出其右者。

与龚虹嘉对海康威视的“长情”相似,王富济持有片仔癀,至今已有14年之久。他在片仔癀前十大股东名单中出现,最早是在2009年中报,持股数量275万股,占比1.97%,并在此后大举增持,2014年底持股已增加到750.5万股。经2015年、2016年转增,其持股数量增加2700万股以上。除了2014年三季度小幅减持11余万股之外,在持股至今的14年间,王富济基本没有减持过片仔癀。

值得一提的是,查询公开信息发现,片仔癀是王富济唯一一家直接持股的A股上市公司。

同样以投资起家的还有“君正系”的杜江涛。这位“内蒙首富”就是靠投资的第一桶金回乡创业,一手打造了知名的能源集团君正集团,同时在大健康领域也有布局,构筑了以君正集团、博晖创新为主的“君正系”。

目前,杜江涛持有博晖创新39.03%股权,君正集团31.95%股权,合计持股市值为128.79亿元。此外,杜江涛的妻子郝虹和兄弟杜江虹分别持有博晖创新12.59%和3.00%的股份。

不过,长袖善舞的杜江涛为资本市场所熟悉,并非因为君正系,而是投资。因为余额宝母公司天弘基金,杜江涛曾与马云打官司。虽然联手当代系争夺华泰保险控制权失败,但其仍然暴赚超40亿元。此外,证券、银行等领域的投资,杜江涛也从未缺席,金融野心昭然。

接下来是一对“双人组”,隆基绿能的实控人李振国、李喜燕夫妻。目前,李振国个人持有隆基绿能10.67亿股股份,他们夫妻俩合计持有隆基绿能14.48亿股股份,持股比例19.10%,最新合计持股市值约331.58亿元。

作为A股的“光伏老大哥”,隆基绿能市值一度突破5000亿元,李振国与钟宝申、李春安三位隆基绿能初创团队“隆基三剑客”的故事也在资本市场上广为流传。或许鲜有人知道隆基绿能的“隆基”,取自三人的母校兰州大学老校长江隆基的名字。

根据胡润百富榜,2023年李振国、李喜燕夫妇以415亿元财富位列榜单112位;李春安以280亿元财富位列榜单第179位,钟宝申也以50亿元财富上榜。

提起万泰生物实控人钟睒睒大家或许有些陌生,但农夫山泉实控人钟睒睒大家一定很熟悉了。根据胡润百富榜,2023年钟睒睒以4500亿元身价“碾压”身价2800亿元的第二名马化腾,再次登顶,这已经是他蝉联榜首的第三年。

目前,钟睒睒直接持有万泰生物2.23亿股股份,持股比例17.66%,持股市值约111.21亿元。

钟睒睒是记者出身,“下海”后拿下了娃哈哈在海南和广西的总代理。在这期间他抓住保健品风口,创办了养生堂。靠保健品发家后,1996年,他在千岛湖成立了农夫山泉,打出了天然水概念。2001年,养生堂以1710万元收购万泰生物95%股份,再次拓展了商业版图。

作为“中国首富”如今已经69岁的钟睒睒一直很低调,鲜少在媒体上露面,即使是万泰生物和农夫山泉上市当天,他都没有现身敲钟,并且,万泰生物IPO不久,钟睒睒还辞去了包括万泰生物董事长在内的一切职务。

同样白手起家的还有三一重能实控人梁稳根,目前梁稳根持有三一重能46.53%的股份,持股市值约163.83亿元。

而梁稳根三一集团旗下最有名的上市公司是三一重工,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每下线10台混凝土机械,就有5台产自三一重工。梁稳根也被称为“中国民营重工第一人”。

不过,梁稳根已经退居幕后,2022年他卸任了三一重工董事长的职位,今年5月又辞去了三一集团董事长职务,转为三一集团总顾问。

梅花生物孟庆山和三美股份胡荣达同样已经退居二线。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孟庆山持有公司29.02%的股份,持股市值约79.42亿元;胡荣达持有公司37.83%的股份,持股市值约67.98亿元。

目前,梅花生物由孟庆山的女儿王爱军执掌,三美股份则由胡荣达之子胡淇翔执掌。

余下的陆丽丽则是唯一一位“女中豪杰”,比起陆丽丽,或许大部分人对东方财富创始人其实更为熟悉,陆丽丽是东方财富“老板娘”。

今年7月份,陆丽丽出资约22亿元“驰援”王健林,受让了万达电影1.8亿股股份,这次交易完成后,凭借着8.26%的持股比例,陆丽丽成为万达电影的第二大股东,也引起了市场对这位神秘女士的高度关注。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陆丽丽还持有东方财富3.67亿股股份,持股比例2.31%,其手中东方财富和万达电影的持股合计达69.13亿元。

资料显示,陆丽丽关联企业有十家左右,行业多属信息软件和文化传播领域。其中担任法定代表人的是上海东方国际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持股10%),此外还在多家公司有持股,如慧云新科技、北京联合永道软件、上海仙视电子、上海彦威企业管理、上海仙视煜佳、上海水清木华影视文化等。

值得一提的是,A股市场曾有一位同名的“陆丽丽”出现在东方财富竞争对手“大智慧”和“同花顺”的前十大股东名单中,不过都已悄然抽身。

纵观这十位A股富豪,有白手起家的公司实控人、有眼光独到的投资人也有知名“牛散”等,虽然身份各不相同,但总结他们发家过程不难发现,眼光、魄力、机遇缺一不可,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如今这10位A股持股市值最高的自然人。

私募来稿:四次成功逃顶 我是如何识破A股的大泡沫?

面对股灾,难道我们注定就无法提前逃离?难道股灾的来临就没有任何前兆?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笔者在今年6月15日开始下跌的第一周就基本清仓,事实上,这已经是笔者在20多年的投资生涯中第四次成功逃顶。本文将笔者在历次逃顶中观察到的现象和经验体会毫无保留地展现给大家,希望对大家以后把握大趋势的转折有所裨益。

面对股灾,难道我们注定就无法提前逃离?难道股灾的来临就没有任何前兆?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笔者在今年6月15日开始下跌的第一周就基本清仓,事实上,这已经是笔者在20多年的投资生涯中第四次成功逃顶。本文将笔者在历次逃顶中观察到的现象和经验体会毫无保留地展现给大家,希望对大家以后把握大趋势的转折有所裨益。

名禹资产董事长王益聪

一、6月19日清仓

笔者在今年5月底6月初开始警惕。因为当时市场已经开始频繁出现高位放量巨震,这不是一个好的兆头。特别是市场泡沫已经累积到相当大的情况下,剧烈震荡往往表明市场持股心态不稳,筹码明显松动。而6月15日证监会措辞严厉重申禁止场外配资行为的政策出来后,市场开始担心并下跌。笔者于当天做了一个沙盘推演:一旦政策严格执行必将导致场外配资的平仓和市场的大跌,而市场一旦大跌反过来就将造成配资强平和市场进一步大跌,并可能蔓延到场内融资的强平,如此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踩踏现象,推演的结果令人恐怖,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当机立断,要以熊市思维进行应对,不计成本从市场抽身。

杠杆牛是这轮牛市的一大特点。我们判断,高杠杆肯定带来市场更大的波动。尤其是高估值的市场环境下,一旦大盘拐头向下,去杠杆容易发生踩踏事件。所以本轮下跌过程中没有任何像样的反弹。极端的例子就是,1990年台湾股市泡沫破灭时,加权指数从12495点一路暴跌至2560点附近(见图),途中一直没有出现像样的反弹,这与台湾股市当时存在疯狂的场外融资行为有关。假如我们这轮股灾政府没有出重手相救,那就像骨牌被推倒了,其后果不堪设想。

二、从08年成功逃顶看泡沫破裂的几大信号

自2006年下半年笔者在海通证券销售交易总部分管投资理财中心任职,与大多数投资机构一样一直坚定看好A股后市,认为该轮牛市的核心主线是金融地产,只要金融地产这面大旗不倒,A股牛市大趋势不会逆转。但随着股指的节节攀高,特别是07年春节后大批新股民蜂拥而入,众多小盘低价股和垃圾股连续涨停一飞冲天,狂热的投机气氛使得笔者开始对后市产生忧虑。5月30日财政部突然宣布提高证券交易印花税,大盘随即急挫,垃圾股大面积连续四五个跌停。当时笔者就判定,绩差股的牛市行情已经终结,后市即使有反弹,但总体上也难以再创新高(后来市场基本如此)。垃圾股戏剧般的暴跌不仅给了新股民一记响亮的耳光,同时也是笔者看到牛市泡沫局部破灭的第一个警号。(参见图1)

垃圾股的暴跌也促成了市场的结构分化。大批资金转而涌入了开放式基金,巨无霸式的基金纷纷涌现。新基金的快速建仓迅速拔高了以银行股为代表的大盘蓝筹股,上证综指三个月内接连突破4000点和5000点,并逼近6000点大关。刹那间,盈利不及花旗银行四分之一的中国工商银行,其市值已经超过花旗成为全球第一大银行。中国石油A股上市竟然高达48元,市值(1.3万亿美元)远超埃克森美孚成为全球最大市值的石油公司。这种盛况与1989年日本股市泡沫顶峰时如出一辙,当时全球市值前十大公司中日本公司就占了八家。大盘突破6000点的时候更是只有建设银行等少量超级大盘股拉抬指数,二三线蓝筹股开始见顶回落了;而中国石油的高开走低带动中石化跳水,预示蓝筹股泡沫岌岌可危,一撮即破。这是我看到的A股大泡泡即将破灭的第二个警号(参见图1).2007年10月19日我在绍兴营业部做报告时就明确告诫股民,A股泡沫已经非常严重,破灭迹象越来越明显了。

A股泡沫可能破灭的第三个信号是资金流的逆转迹象。我们都知道,07年5月以来A股泡沫化越来越严重,而吹大泡沫的直接因素就是大量新股民和新基民的跑步入场。然而,5.30暴跌行情造成的财富负效应吓退了新股民,股票开户数当月创出570万户的历史高点后迅速回落。三个月后,大举进军基金的投资大众也被政策挡在了门外,井喷式增长的基金开户数也于八月见顶回落。两大资金供给渠道先后出现资金断流迹象,表明市场降温不可避免。尤其是当A股估值水平(市盈率70倍、市净率6.8倍)不仅远高于历史高点2245点,甚至堪比日本89年泡沫高峰(市盈率70倍、市净率5.4倍)和台湾90年泡沫高峰(市盈率80倍、市净率8.9倍)的时候,资金供给出现问题就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假如不出现新的资金潮,那么可想而知,A股泡沫破灭为时不远了。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接下来的几个月,无论是股票开户数还是基金开户数,都同步快速下滑(参见图2).

就在财富效应日渐式微,场外资金供应不足,大盘在5000—6000点之间高位震荡的几个月间,作为牛市基石的上市公司业绩增长隐忧却日益显现。当时笔者看到了两个警号:一是上市公司业绩自07年一季度到达同比增长80%的历史记录后逐季下滑,考虑到美国次债危机对我国出口的不利影响(坦率地说,当时笔者也与绝大多数人一样没想到次债危机最后演变成了全球性的大灾难)等因素,业绩增速下滑趋势恐怕难以逆转了,这对A股泡沫自然消退构成很大压力(参见图3).

另一个更为严峻的信号则是的日益走高的PPI指数,而其严峻后果却被当时几乎所有的研究机构所忽视。观察06年初以来我国CPI与PPI的走势图(参见图4),你会发现,尽管CPI从1.0左右的低位逐月攀高,至07年9月已经突破6.5,但PPI却一直在3.0以下底部徘徊。两种价格指数长期出现这种异常现象,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06、07两年上市公司业绩为何出现如此大跃进式增长的空前盛况。当时几乎所有的研究机构都认为,中国上市公司业绩快速增长的趋势不会改变,至少在08、09年能够保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长,因此尽管牛市需要歇歇脚,但牛市的根基没变,“牛市还有下半场”这一说法被市场普遍认同。然而,当笔者在07年10月中旬看到9月PPI大幅走高至3.2时,心里顿生疑虑——一旦PPI继续大幅上涨,那么成本上升势必进一步吞噬上市公司的毛利率,业绩拐点可能由此产生。随后公布的10月、11月PPI数据(分别高达4.55和5.43)完全确立了PPI赶超CPI的格局,这就意味着长达两年之久的GDP高增长低通胀的蜜月期彻底终结,同时也意味着市场普遍预期的上市公司未来业绩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只能是一个一厢情愿的美梦。这一逻辑终于被08年以来连续三个季度业绩低于市场预期的上市公司报表所证实,然而此时的大盘却已不止拦腰一截。

如果说到2007年底之前所有上述警示信号你都没有看到,你一直还在相信A股泡沫不会马上破灭,那么,2008年1月22日上证综指的暴跌就不能不引起你的高度警惕了——笔者认为这一天是A股结束牛市进入熊市的真正标志,也是A股大泡泡真正破裂的最后一个信号!为什么呢?因为这一天上证综指有效跌破了双头颈线4800点!(参见图5)28个交易日之后,深圳成份指数也有效击穿双头颈线(参见图6),从而印证了大熊市的降临。就在2008年2月25日,笔者就熊市基本确立的观点通过手机短信向几十个基金经理和投研总监征询意见,结果除两人外其余都不同意。而TOPVIEW数据也证实,08年1—2月大盘暴跌期间基金仓位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升。A股大泡泡就这样在不经意间破灭了。

三你为何对牛熊转换信号视而不见?

逃顶难吗?不难,道理都显而易见。那么,究竟为什么A股牛熊转换时期和股灾发生前的上述这些显而易见的信号,却没有引起投资大众的警觉和足够重视呢?笔者认为,主要有几个深层原因:一是长期上涨和亢奋的市场使得我们形成了强大的惯性思维,从而对市场层面、政策层面和经济层面的不和谐现象视而不见;二是股市的羊群效应不是散户的专利,其实机构同样存在羊群效应,因为机构也是人;三是人们普遍存在诉诸权威、迷信权威的思维误区。只要是大泡沫的破灭,一定是有预警信号的。只是很多人并没有去认真接收这些信号并加以理性分析。从心理层面讲,群体狂热的情况下,人一般会选择性接受外部信息,甚至人为屏蔽不利的信息,只相信所谓权威和大咖的预言,比如黄金十年啊,6000点的时候看1万点,牛市还有下半场之类。四是人们预测市场时容易忽略那些小概率事件,而恰恰是那些小概率事件导致颠覆性后果,这正是屡屡发生在社会和经济领域的黑天鹅现象,华尔街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风暴和经济衰退就是一个黑天鹅现象。最近这次股灾和场外杠杆平仓也直接相关,这也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四、解密泡沫破灭的共同特征

回顾历史上典型的股市大泡沫破灭一般具有如下共同特征:

1、股市下跌往往表现为急风暴雨般的狂泻,期间即使出现反弹,也往往以短暂的脉冲式行情为主,缺乏大的盈利机会;

2、累计下跌幅度往往非常惊人,一般高达80%,极端情况达到90%;

3、股市见底后至少需要2—3年的恢复期,但回到历史高点往往需要漫长的时间;

4、股市大泡泡破灭必将给经济造成重大打击,经济复苏很少出现“V”型,大多表现为“U”型或“L”型,比如日本,由于银行体系过多介入股市遭受重挫,泡沫破灭后经济从此一蹶不振;

5、股市调整与经济调整大多同步,但股市一般比经济提前半年至一年回升。

五、投资感悟——趋势是你最好的朋友

记得07年下半年以来,有一种说法很流行,叫做“泡沫化生存”。实际上,本轮股灾发生之前,市场心态也是类似的。享受泡沫,无可厚非,但知道是泡沫的话就需要保持清醒,时刻准备撤离的态度,一旦泡沫破灭警号越来越多,要顺势而为,不能够轻易试图在急剧下跌过程中去抄低。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我们所能做的只有识别趋势,跟踪趋势,顺势而为,把趋势当作你最好的朋友,才能够避免遭受重大损失。

笔者追随趋势直至2007年第四季度趋势逐步发生逆转,在2月中旬前后下跌趋势完全确立后,笔者相信趋势的力量不可抗拒。笔者就在MSN的标签上写下“千万不要低估熊的力量!”告诫自己,同时也与友人共勉。每一次政策性利好引发的脉冲式反弹行情,笔者就发一条提示卖出的手机短信。(参见图14)

与此相反,报纸上时有民间高手被套的报道。比如08年6月3日中国联通复牌当日,以东吴证券杭州湖墅南路营业部为代表的敢死队投入12.5亿元全线被套。又比如,上证综指跌到3000点以下时,一直轻仓的一些阳光私募终于按奈不住抄底,结果损失惨重。

正应验了那句股谚:“新手死在山头上,老手死在半山腰。”

著名K线大师格列高里·莫里斯说,“猜测股市何时见底,就如同去试图抓住一把正在坠落的刀子,也就是说,大多数情况下,你会伤得很惨! ”他强调:“我是趋势的跟随者,不是预测者。我会一直坚守趋势,无论是上升还是下降,直到趋势的结束。我关注的只是下降趋势是否结束以及上升趋势是否开始。试图猜测顶部和底部都是危险的游戏,尽管这是大多数媒体作者写作的源泉,但这决非聪明的帮人们打理金钱的办法。” 既然如此,我们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直到一个向上的趋势形成后果断介入,并在一个下降趋势出现后果断卖出。只有这样,你获得成功的概率才会大得多。

A股37家公司“破净” 23只股跌破去年股灾底

上周沪指最低探至2844点,羊城晚报记者梳理发现——

37家公司“破净” 23只股跌破去年股灾底

上周沪指最低探至2844点,随后多空双方在2900点附近激烈博弈。周末国际油价报复性反弹带动欧美股市上扬,市场期盼本周A股亦能走出持续反弹。不过统计显示,从昭示底部较为有效的“破净”指标来看,目前A股跌破净资产个股为37只,离几次历史大底仍有不小差距。但分析人士称,随着市场来到去年“股灾底”,一批个股创出新低,亦有不少个股跌破大股东定增价,已具备中长期布局价值。

破净数量距历史大底仍有差距

上周一,沪指在一片悲观气氛中终于跌破去年股灾底2850点,随后在2900点区间上蹿下跳,“猴市”特征明显。

进入周末,国内消息面整体平淡,国际方面,市场预期日本和欧洲央行将进一步放松银根,国际油价22日延续强劲上涨。纽约WTI油价从20日的28.35美元直线上升至22日报收价32.19美元,两天累计强势上涨13.54%;北海布伦特油价连续两个交易日累计升幅15%。受此影响,欧美股市强势反弹,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周五上涨1.33%;标普500指数上涨2.03%;纳指数上涨2.66%。英国富时100指数上涨2.19%;法国CAC40指数上涨3.1%;德国DAX指数上涨1.99%。

全球入市大有进入反弹节奏端倪,不少市场人士对本周A股走势抱有厚望。华西证券认为,随着全球股市反弹,A股春季前有望逐步转暖,投资者可逐步布局超跌股。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更表示:“在2850点这个地方出现了机会,上证50收益率是3.62%,而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是2.7%,这个地方出现了巨大的机会,也就是说在2850点这个地方我认为是有坚实的基础。”并认为“A股市场的第一大机会是银行,第二大机会是非银行金融、房地产、基建和消费”。

目前是否是历史大底?从历史上看,跌破净资产股票的数量以及破净幅度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指标,几次历史大底均伴随“破净潮”。2013年沪指探底1849点时,两市有160家公司“破净”;2008年见底1664点时,两市破净数量为168家;2005年998点时破净数量为177家。而本轮牛市起点时的2014年5-7月,破净公司数量也超过150家。历次破净潮,股价较每股净资产打五六折的白菜价股票均有数十只。

而截至上周五,羊城晚报记者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进行统计,两市2800多只个股中,跌破每股净资产个股仅有37只,破净幅度最大的鞍钢股份仅仅是“打六九折”。多数股票只是轻微破净,七成以上破净股折价幅度未超过10%。因此从这一角度看,目前说是历史大底或许有点言之过早。

可逐步布局先于大盘见底个股

中投证券市场人士指出,即便目前不是历史大底,但不少个股已经具备布局价值,此外,“个股底部也不见得与大盘底部同步,不少个股会先于大盘见底”。

目前来看,除上述跌破净资产个股之外,近两年两市定向增发市场如火如荼,市场持续走低之下不少个股股价已跌破大股东增发价。跌破增发价的定增股被认为是市场的一个价值洼地,不仅意味着中小投资者可以以低于大股东、机构投资者的价格买到更便宜的股票,而且不受定向增发锁定期限(多为12个月内,大股东认购部分为36个月)限制。

据证券时报统计,截至上周五,今年以来已实施完成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共619家,其中股价跌破定增发行价的有108家,占比约17.45%。这108家公司中,主板63家、中小板31家、创业板14家。其中折价幅度排名居前的分别是石化机械折价50.33%;富瑞特装折价50.00%;万顺股份折价49.00%。此外,国金证券、三爱富、恩华药业等较定增价也折价40%以上,平安银行、用友网络等折价在30%以上。

此外,截至1月22日,已有23只个股收盘创出去年6月中旬大盘见顶以来的新低,其中亚泰集团、久联发展等个股跌幅最大,跌幅分别高达66.96%、63.84%;复星医药、陕天然气等个股市盈率最低,分别为16.93倍、19.22倍;亚泰集团、陕天然气等个股市净率最低,分别为1.15倍、2.28倍。而如果与本轮牛市起点2000点(2014年7月21日)时的股价相比,有近百公司股价低于本轮牛市起点。五矿稀土、西部矿业、青岛啤酒等跌幅靠前。(吴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