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科技创新

华林证券:秉承金融为民理念 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华林证券:秉承金融为民理念 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为西藏唯一一家上市券商,华林证券秉持稳健经营与创新发展理念,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为根本,以科技为驱动,打造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综合金融交易服务品牌。

华林证券党委书记吴伟中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华林证券秉承金融为民理念,坚守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美好生活的初心,积极探索新时代党建引领下企业发展与文化建设深度融合的新路径,致力于打造新一代年轻化的科技金融公司,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贡献华林力量。”

积极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华林证券表示,将继续深化科技金融战略部署,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构建智能风控体系,在做好实质风控的基础上,聚焦重点产业和薄弱环节,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全力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吴伟中表示,华林证券以切实举措履行使命担当,持续夯实金融机构“看门人”责任,发挥“投资+投行”专业优势,支持实体经济与新兴产业发展。同时,积极为国家重大项目提供金融支持,助力多个省市关键项目顺利推进,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华林证券称,坚持价值投资,重点关注优质赛道中的优秀企业,并积极进行战略布局。聚焦精品投行战略,为企业定制一站式的全价值链综合金融解决方案;协同子公司华林创新及华林资本,通过先投资后保荐的模式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持续关注新兴产业链上下游的并购机会,协助客户寻找并购标的、完善交易结构等,将规范和监督工作贯穿客户的全生命周期。

此外,华林证券还长期深耕地方债销售领域,积极为国家重大项目提供金融支持,包括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升级、产业园与物流园区的发展等。通过深度参与政府债券的发行与承销,华林证券助力了多个省市关键项目的顺利推进。目前,华林证券地方债承销团队数量已超20个,近2年销售地方政府债超65亿元,有力地为各行各业实体企业融资提供便利。

华林证券表示,始终坚持做资本向善的践行者,深入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公司义不容辞的使命。公司联合政府、公益机构开展“鹏橙果果”消费帮扶活动,带动彝绣产业化,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

推进党建和业务有机融合

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事关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方向,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证,具有极端重要性。

“一直以来,华林证券党委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将党建工作总体要求写入公司章程,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党建引领公司高质量发展。”吴伟中表示,“今年以来,公司党委多措并举,以党建正风气、控风险、促发展,推动党的领导融入公司发展的各个方面。”

华林证券表示,高度重视党建工作与行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牢记金融初心使命,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持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进党建和业务有机融合。

此外,通过制度建设,华林证券将行业文化理念嵌入经营管理全流程,通过宣贯传导凝聚公司行业文化建设共识,以厚植文化内涵固化执业人员良好品行,以贯彻崇尚专业、敬畏风险理念担当行业应有的职责使命。

传统节日已成为华林证券传承红色基因、强化党性教育的重要载体。据了解,今年5月30日,华林证券举办了“华光映端阳·林聚庆安康”主题活动,通过“民俗体验+党课学习+文化共建”三位一体的模式,在传统节庆氛围中深化作风建设与党性教育,增强员工凝聚力,为企业文化建设注入新动能。

吴伟中表示,华林证券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和提升员工归属感,致力于通过“文化+党建”双轮驱动,营造有温度、有深度的企业氛围,推动文化与发展双向赋能。公司将以党建引领企业文化建设,把八项规定的“铁规矩”转化为企业文化的“软实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2022年,华林证券明确了“打造新一代年轻化的科技金融公司”的战略目标,并启动了全方位的数字化转型。

“科技转型无论是对于实体企业还是金融企业都至关重要,只有将科学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轻松应对一切变化。”吴伟中表示。

自确定战略目标以来,华林证券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成立子公司海豚科技,后者聚焦智能金融App产品的优化与迭代,满足客户不同层次的需求。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数据安全牵一发而动全身。证券公司零售业务线作为直接面向广大投资者的前沿阵地,数据治理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竞争力和客户体验。“华林证券深入学习贯彻证券公司零售业务线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实施深度数据治理的重要要求,构建了全方位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吴伟中表示。

在顶层设计上,据了解,华林证券将党的金融工作方针融入数据治理政策中,确保数据治理工作始终服务于公司的战略目标和业务发展,积极营造“数据驱动、合规为先”的企业文化,提升全体员工对数据治理重要性的认识;构建以财富零售客户为中心的数据生态圈,精准构建从游客-用户-客户全生命周期的标签和指标体系,统一数据标准,提升数据精度;实施全方位数据安全保障,构建数据安全防护网。同时,实施严格的访问控制机制,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访问相关数据;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确保数据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吴伟中表示:“展望未来,华林证券将继续秉承金融为民理念,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助力国家发展战略,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贡献华林力量。”

捕捉属于中国资本市场的时代红利——百万亿市值折射A股市场深刻变化

7月1日,A股总市值连续第二个交易日超过100万亿元。跨过百万亿市值关口,不仅是A股市场规模的突破,更是改革红利、价值驱动与资金认同共振的集中体现,为锚定高质量、突出强本强基的中国资本市场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

政策面,资本市场改革深化,释放政策红利;资金面,流动性持续充裕,提升市场活力;基本面,经济向稳叠加技术突破,提供现实支撑……多因素共振,助力A股市场完成关键一跃。站在百万亿市值新坐标,回望近年来特别是近一年多来A股市场发生的深刻结构性变化,不难发现,百万亿市值的突破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从融资主导走向投融资协调发展,市场定位发生深刻变化。近年来,A股市场通过优化融资规则及完善分红回购机制,推动投融资从单向输血转向动态平衡。融资端,与新“国九条”配套的“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引导资本向科技创新集聚,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夯实资本市场之基。投资端,打通卡点堵点,优化制度环境,大力推动“长钱长投”。2024年,全市场上市公司分红达2.4万亿元,回购规模1476亿元,均创历史新高,远超IPO与再融资总额。2025年以来,公募基金规模迭创纪录,权益类ETF规模不断提升,产品创新持续吸引“长钱”入市,形成“回报增、资金进、市场稳”正向循环。本质上,市场已从融资主导的单极生态,转变为投融资协调发展的良性生态。

从“地产-金融”走向“科技-制造”,行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近年来,A股市场持续深化发行上市、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领域的适配性改革,优化制度和产品供给,引导各类要素资源加快向创新领域集聚。2024年,新上市公司中超九成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或高新技术企业;2025年以来,这一占比维持在90%以上。截至目前,沪深北交易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接近2700家,市值占比超四成,科技产业加速崛起并构成重要一极。市值超千亿元的A股上市公司中,科技企业占比已从10年前的12%提升至27%。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传统周期行业公司市值占比持续收缩,大市值公司的金融、地产属性逐步减退,市场逐步从“地产-金融”旧逻辑转向“科技-制造”新范式。资本市场在加力服务创新过程中,也促进了自身结构、效率和投资价值的不断改善。

从“政策救市”转向“制度稳市”,稳定机制发生深刻变化。近年来,监管部门通过完善退市机制、“长牙带刺”执法及中长期资金引入,系统性提升市场内在稳定性。2024年,55家上市公司退市,刷新历史纪录;证监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592项,罚没款金额153.42亿元,为2023年的2.4倍;立体化追责体系加快构建,严厉打击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筑牢投资者保护防线。央行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首期额度共8000亿元,支持资本市场政策工具迎来重大创新;中央汇金公司发挥类“平准基金”作用,与社保基金、国资央企共同组成稳市“国家队”,市场战略性力量储备不断取得突破。从“应退尽退”到“严监严管”再到“长钱长投”,资本市场也从政策救市走向制度稳市,实现稳市机制建设的重要跨越。

市值突破100万亿元,标记的不仅是A股市场规模的扩张,更是市场生态和投资逻辑从周期主导向价值驱动的跨越,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与升级趋势下的必然!

行稳方能致远。看外部,美联储降息节奏等因素可能带来扰动。看内部,部分板块短期上涨较快,持续上涨离不开盈利增长的支撑。A股行进的道路上仍可能出现荆棘。眼下,更需脚踏实地、稳中求进,扎扎实实推动改革举措落地显效,在市场运行上体现“稳”,在激发市场活力、强化市场功能上体现“进”。

持续防风险,强化监管效能,筑牢底线。加强境内外、场内外、期现货联动监测监管,增强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有效性。更好发挥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效用,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加强政策解读和宣传引导,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巩固市场回稳向好势头。

持续强实体,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固本强基。以市场准入和退出、上市公司监管的硬约束,倒逼企业聚焦主业、规范经营,以并购重组等激活企业价值创造动能,培育更多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上市公司。加大上市公司分红、回购激励约束,推动上市公司加强市值管理。优化常态化退市机制,加强退市过程中投资者保护。

持续活水源,引导“长钱长投”,激活动能。进一步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推动各类中长期资金建立长周期考核机制,提高权益投资比例。持续推进市场、产品和机构的全方位开放,拓展资本市场跨境互联互通,加快落实2025年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一揽子重点举措,增强A股市场竞争力、吸引力。

在首次突破百万亿市值之际,A股市场迎来又一标志性事件——7月1日,禾元生物IPO申请通过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成为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重启后首家成功过会的企业。

风物长宜放眼量。资本市场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更有利于支持全面创新的市场生态;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正加快涌现,技术突破有望造就若干个万亿级新市场;全球资本正经历再平衡,中国资产的独特战略价值越发引起关注和重视……政策红利、技术革命与市场生态重构越发形成合力,逐步为A股市场积聚系统性价值重估的条件。

因信心而投资,因信念而坚守,因信仰而收获。我们相信,唯有坚守价值投资、拥抱创新主线,方能在这场价值重估与生态重构的历史进程中,捕捉属于中国资本市场的时代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