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2025年9月17日

2025年,期货市场有哪些交易机会?

送别2024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我们迎来2025年。在过去一年里,大宗商品市场经历了波澜壮阔的行情。农产品、有色金属、贵金属、能源化工以及黑色建材等板块在基本面、政策面等多重因素交织影响下,走出了各具特色的行情轨迹。具体而言,金价屡创历史新高,油价波动加剧且震荡下行,大豆、玉米等农产品跌势明显,以铜为代表的有色金属先扬后抑,黑色金属表现低迷。

2024年股指波动较大,2025年仍存结构性机会

2024年,A股市场波动较大。从涨跌幅角度看,按市值区分非常明显,全年大盘股指数跑赢小盘股指数。截至2024年12月30日收盘,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中证2000指数年度涨跌幅分别为16.87%、16.55%、8.65%、4.39%、0.82%。

“2024年A股行情波动的背后存在明显的三股驱动力量:一是宏观政策的持续发力。自9月底起,一揽子稳经济增量政策‘组合拳’陆续落地,激发市场做多情绪。二是资本市场监管政策加码。新‘国九条’出台,倡导企业通过加大分红、回购力度等方式回馈投资者,倡导投资者遵循价值理念。三是资金分层。一方面,以险资、公募、社保为代表的机构资金加大了对蓝筹红利资产的配置力度;另一方面,中小投资者、杠杆资金等群体更青睐以题材、科技为代表的小微盘股。”东证期货股指分析师王培丞说。

展望2025年,王培丞认为,股指各品种均存在结构性机会,节奏更为重要,相对而言更关注沪深300和中证1000。“一季度,国内上市公司处于年报披露期,市场或有震荡,业绩质量更优的沪深300或阶段性占优。下半年,随着国内中下游制造业供给侧出清初见成效,新质生产力含量更高的中证1000或阶段性跑赢。”王培丞表示。

2024年贵金属表现亮眼,2025年或先扬后抑

2024年,贵金属市场表现较为亮眼。黄金趋势明显,不断创历史新高。COMEX黄金最高触及2801.8美元/盎司。截至2024年12月30日,COMEX黄金年涨幅为27.2%。白银大幅走强,波动较大。COMEX白银最高触及35.07美元/盎司。截至2024年12月30日,COMEX白银年涨幅为24.75%。

中泰期货产融发展事业总部总经理助理史家亮介绍,2024年贵金属表现强劲,主要是受宏观面、基本面和技术面的利多共振推动。具体来看,宏观面,地缘局势与美国大选不确定性等避险需求持续影响贵金属走势,上半年主要受再货币化与全球央行购金的影响,下半年主要受全球经济衰退担忧的影响。基本面,全球央行持续购金,黄金ETF规模持续上涨,黄金有效需求增加,供给端相对稳定。

对2025年来说,史家亮表示,贵金属市场面临的宏观环境依然复杂,运行逻辑依然脱离传统的利率和通胀框架。再货币化与全球央行购金继续利多贵金属走势,美国经济走势与美联储政策宽松预期或形成先扬后抑的影响。预计美联储2025年降息2次概率大,降息或主要集中在上半年,下半年降息可能性偏低。美联储上半年降息预期会形成利多影响,但是一旦暂停降息,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将震荡偏强运行,对贵金属会形成利多出尽的影响。

2024年有色金属交易逻辑多次轮换,2025年将转为需求主导

2024年有色金属波动较大,年内交易逻辑多次切换。从年度涨跌幅来看,氧化铝、锌、锡相对强势,年度涨幅分别为35%、18%、17%,铝、镍相对弱势,年度涨幅分别为2.03%、0%。

“2024年8月前后有色金属市场价格波动的主导因素不同。8月前市场以需求交易为主。具体而言,美联储降息进程开启、全球制造业PMI走高使需求预期转向乐观,推动5月前有色金属普遍上涨,全球制造业PMI回落、对美国衰退的担忧导致6—8月有色金属普跌。8月后市场以供给交易为主,各品种供给格局不同,走势出现分化。其中,氧化铝国内矿山品位下降,海外主产地几内亚雨季对供给形成扰动;锌海外矿山品位下降,新投产项目进展不及预期;缅甸佤邦锡矿长时间停产。这三个品种矿端矛盾突出,价格相对强势。铝、镍供给端矛盾略显平淡,价格支撑相对较弱。”正信期货有色金属分析师潘保龙说。

潘保龙表示,2025年有色金属市场可能会再次转为需求主导。氧化铝、锌等供给端有较强改善预期的品种应关注供给转宽松对价格的压力。

2024年能化板块表现分化,2025年分化仍将持续

2024年能化板块表现分化。天然橡胶年度涨幅为25.86%,纯碱年度跌幅为29.41%。

在中信建投期货能源化工首席分析师董丹丹看来,2024年影响原油走势的因素主要有地缘局势、供需等,主导化工品价格走势的因素主要是检修节奏、库存、开工、产能投放周期等。

展望2025年,董丹丹认为,能源板块将出现较大分化。

“2025年原油表现将强于煤炭和天然气。2025年原油供给端存在较多不确定性:一是OPEC+对供应的控制力有不确定性,二是伊朗原油供应,三是俄乌冲突以何种方式终结,四是非OPEC+产油国的生产。需求端整体增量有限。原油2025年供需平衡呈现由紧到松的变化,均价或下移。布伦特原油全年波动区间在68~78美元/桶,SC原油波动区间在490~610元/桶。”董丹丹说。

考虑到化工领域大部分品种产能扩张临近尾声,董丹丹表示,相对看好苯乙烯、乙二醇、甲醇、烧碱、橡胶、短纤,这些品种的普遍特征是产能增速较低或者零增速。相对看空PTA、PX、瓶片、尿素、PVC,这些品种的共性特征是产能增速仍然较高。

此外,董丹丹认为,2025年,与原油关联度较高的高硫燃料油、低硫燃料油和沥青走势将出现较大分化。受伊朗、俄罗斯油品供应减量的影响,高硫燃料油的供应将持续收紧。低硫燃料油供需平稳,缺乏亮点。沥青需求端在2025年值得期待。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沥青需求或大幅攀升。

2024年黑色系整体下行,2025年原料端价格弹性将大于成材端

黑色系方面,2024年整体呈现下行趋势,高点出现在1月,低点出现在9月,原料端跌幅大于成材。

在中原期货研究所黑色研究员林娜看来,2024年影响黑色系价格波动的核心因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供需结构。螺纹钢下游主要受房地产和基建影响。近几年随着地产用钢需求减弱,螺纹钢呈现基本面宽松格局,利润收缩下,产线不断向板材转移。二是成本支撑。钢价持续下跌往往伴随着原料端下跌。2024年年中螺纹钢的抛售带来钢价的快速回落,导致钢厂大面积亏损,原材料整体承压下行,进而导致钢价螺旋式下跌。三是宏观因素。黑色系产业链尤其是下游主要涉及基建、房地产、制造业等国民经济重要领域,受宏观政策影响较为明显。在基本面没有大的矛盾下,价格更容易受到政策预期提振。

展望2025年,林娜认为,黑色系原料端价格弹性预计大于成材。具体来看,海外四大矿山仍处于产能扩张周期,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双碳”目标下,国内粗钢产量难以形成增量。同时,钢厂处于长期低利润结构下,铁矿石2025年预计延续供应宽松格局,价格重心或有下移,有望继续试探80美元/吨左右的非主流矿山成本线。焦煤方面,从供需结构来看,2025年蒙煤通关仍将维持高位,国内矿山也有复产压力,基本面偏宽松格局短期难以扭转。

“相对而言,钢材库存压力或小于原料端,螺纹钢供需双弱的格局以及贸易商长期低库存的策略决定了库存矛盾相对有限,更容易受政策端影响,需要关注产量向热卷转移后需求端的承接能力。”林娜表示。

2024年农产品涨跌互现,2025年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农产品方面,2024年出现较为明显的分化走势。

植物油板块中,棕榈油年度涨幅24.50%,菜籽油年度涨幅12.47%,豆油年度涨幅仅有1.49%。格林大华期货研究与投资咨询部农产品负责人刘锦表示,棕榈油领涨植物油板块主要得益于供应收紧和需求扩容;菜籽油受欧洲菜籽减产的加持,表现仅次于棕榈油;全球大豆连续三年丰产、美国生物柴油政策预期收缩等因素令豆油在三大油脂中表现最弱。

2024年国内“双粕”整体呈现先扬后抑走势,豆粕年度跌幅20.68%,菜粕年度跌幅18.85%。刘锦表示,国内大豆和菜籽原料供给增加,同时受生猪养殖规模稳定、可替代蛋白价格低廉、氨基酸使用增加等因素影响,“双粕”价格持续走低。

白糖方面,2024年基本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高位震荡、逐步下行和底部回升。刘锦介绍,一季度受国内食糖累库和海外供应放缓等因素影响,郑糖在6200~6700元/吨区间运行。而在巴西开启新季制糖后,其亮眼的生产数据和出口数据令国内外糖价逐渐步入下行通道,郑糖于8月中旬创下年度低点5536元/吨。步入9月,受巴西圣保罗州干旱事件影响,市场开始下调未来全球糖市供应预期,郑糖跟随外盘企稳反弹。

2024年红枣价格呈震荡下跌走势。刘锦表示,上半年盘面受下游需求影响而逐渐回落,但受制于库存总量偏低,二季度盘面跌势有所放缓。步入下半年,新疆产区的气候条件良好,市场对2024年红枣供应有明显的增量预期,盘面延续走弱态势。步入四季度后,随着红枣陆续下树,丰产预期不断兑现,前期低价惜售的枣农也开始抛售。计算加工成本后,盘面最终稳定在9000元/吨之上,较2024年年初下跌近40%。

2024年棉花走势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高位震荡、突破下行及企稳筑底。刘锦表示,年初在外盘带动下,郑棉反弹至阶段性高位16470元/吨。随后,在新棉丰产预期与消费不振的双重打压下,价格进入下行通道,郑棉连续五个月下行,年度低点为13200元/吨。尽管国庆节前政策端发力带动郑棉短暂上行,但随后市场关注点回归产业链,郑棉再度触及年度低点。

对玉米来说,刘锦介绍,上半年供需相对平衡,大连玉米维持震荡整理运行。下半年进口替代品供给明显增加,下游企业采购谨慎,维持刚性库存,阶段性供应宽松施压,盘面重心大幅下跌。四季度,新粮逐步上市,各收购主体启动收购,市场情绪有所好转,盘面在区间偏弱运行。

对鸡蛋来说,2024年上演的是弱预期与强现实的博弈。刘锦介绍,上半年供应量增加、饲料成本下降施压,鸡蛋期货处于低位区间运行。下半年,受产蛋率下降、消费好于预期等利多驱动,鸡蛋期货向上修复基差。

展望2025年,刘锦认为,随着全球产量的恢复和需求的逐步改善,农产品供需矛盾将得到一定缓解。然而,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地缘局势等因素将对农产品价格走势产生重要影响。此外,新能源转型对农产品需求的影响也将逐渐显现,如生物柴油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将提振植物油需求。

期指贴水略有收窄

周一沪深两市继续呈现弱势振荡走势,但仍有部分板块表现突出,猪肉、地产及金融板块盘中走强,对指数起到一定支撑作用,最终上证综指收报2939.62点。期指三个品种均小幅上涨,但涨势相对有限,截至收盘,IF、IH及IC主力合约分别上涨0.27%、0.16%及0.26%。基差方面,期货贴水略有收窄,IF、IH及IC主力合约分别贴水14、4.9和48.4点。

量能方面,与上周相比,期指持仓出现大幅回落,三个品种当日共计减仓15183手,总持仓降至314379手。同时期指各品种持仓则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其中IF减仓6652手,持仓降至105752手,IH减仓3666手,持仓降至57718手,IC减仓4865手,持仓降至150909手。

主力持仓方面,随着指数波动减小,各品种多空主力资金出现减仓离场迹象。其中IF多空主力双双大幅减仓,多头减3861手,空头减4937手,净空持仓降至3000手之下;与IF类似,IH主力持仓也出现一定程度下滑,多头减2483手,空头减2704手,净空持仓降至3701手;IC多头持仓减少3846手,空头持仓减少4000余手,净空持仓小幅降至12446手。

具体席位方面,多数席位多空方持仓均出现一定程度减少。多头方面,以中信、广发及国投安信期货为例,其中中信期货多头减仓800余手,净多持仓降至3717手,广发期货多头减仓133手,净多持仓降至不足1500手,国投安信期货多头减仓210手,净多持仓降至456手。与此同时,也有个别席位多头继续增仓,其中银河期货多头持仓增加368手,净持仓由空翻多,净多313手。空头方面,兴证、中信建投及国联期货等席位空头持仓均有明显下滑,其中兴证期货减仓195手,净空持仓降至731手,中信建投期货空头减仓296手,净空持仓降至828手,国联期货空头减仓322手,空头持仓降至1172手。

总体来说,周一期指持仓呈现明显回落的态势,各品种主力持仓也有不同程度减少。短期看,经过前期连续调整,期指短线预计仍将呈现弱势振荡的走势。 (作者单位:永安期货)

2025年国内期货市场十大猜想

期货日报

2024年,全球政治经济局势复杂多变,地区分化加剧。2025年,我国经济发展将在“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上,更加突出政策创新性与协调性,形成有力政策“组合拳”。展望2025年,期货行业“扶优限劣”的监管是大势所趋,马太效应将更加明显;交易所紧扣国家战略需求与产业需求,开发绿色产品,助推低碳发展,品种体系将进一步丰富;期货公司传统经纪业务承压,助推期货业务加速转型,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成为必然趋势;政策明确期货市场改革方向和发展路径,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将稳步推进;特朗普重返白宫,中美贸易摩擦进入2.0阶段,出口压力增大。

政策施力不休,商品市场分化

2024年全球经济局势风云变幻,国内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在严峻的内外部环境下,国内推行逆周期政策,落实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促进经济稳中向好。

2025年,各项政策将全面落地。经济工作会更加注重政策的创新性和协调性,在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上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以形成更加有力的政策“组合拳”。尽管政策利好大宗商品需求,但国内经济基本面恢复斜率缓和,美国制造业强势复苏概率偏低,大宗商品普涨格局难现,市场预计呈现结构性行情。

具体来看,有色金属与贵金属价格上行趋势延续。在新能源产业迅猛发展和全球经济调整的推动下,铜、锂、钴等有色金属需求增加,价格将持续攀升,黄金则在全球经济不确定的背景下,避险属性凸显,价格稳步上扬。相较之下,黑色金属面临更大压力。受房地产市场的拖累,钢材和铁矿石需求下滑,而原料端供应充足,阶段性供大于求格局难以打破。原油受地缘政治、经济增长和能源政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价格波动加剧。同时,化工行业持续释放产能,市场竞争激烈,但部分高端化工产品因技术门槛较高,仍具备一定的需求与利润空间。

行业监管趋严,马太效应明显

新“国九条”的颁布实施奠定了期货市场稳慎有序发展的主基调,其提出探索适应中国发展阶段的期货监管制度和业务模式,明确加大对证券期货违法犯罪的联合打击力度,完善对衍生品、融资融券等重点业务的监管制度。为了贯彻落实2024年4月颁布的新“国九条”,对期货市场进行战略部署,2024年9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证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促进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形成了以行为监管和机构监管为主要抓手,以穿透式监管、全过程监管和协作监管为主要方式,全方位、立体化的期货市场监管布局,并提出“三步走”的发展蓝图。两大重磅文件的发布,说明涉及期货市场的中央政府部门对促进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形成了高度共识。

展望2025年,监管形势趋严,“扶优限劣”的监管是大势所趋,行业马太效应将更加明显。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期货公司面临新一轮洗牌,未来更需要拼硬实力。面对愈加激烈的竞争环境,期货公司应该找准市场定位、顺应时代变革、发展特色业务模式,以增强竞争力。此外,2024年监管措施和纪律惩戒数量大幅增加,进一步体现出“强本强基”“严监严管”的监管态势。因此,期货公司应该做好员工道德风险管理、强化高管人员管理职责。

紧扣国家战略,丰富品种体系

得益于期货和衍生品法的颁布实施,期货市场品种快速扩容。2024年全年,新上市品种15个,包括3个期货品种和12个期权品种。其中,郑商所先后推出红枣和玻璃期权、瓶片期货和期权;上期所推出铅、镍、锡和氧化铝期权;大商所推出玉米淀粉、鸡蛋、生猪期权,原木期货和期权;广期所推出多晶硅期货和期权。期货和期权品种体系进一步丰富,风险管理工具更加精细、灵活。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上市期货期权品种达到 146个。

展望2025年,期货交易所将主动作为,紧扣国家战略与产业需求,继续推出各类期货和期权产品。郑商所积极筹备丙烯期货和期权上市事宜,推动葵花籽油期货上市,稳步推进鸡肉、大蒜、马铃薯等农产品期货研发,加大新型衍生品研发力度并拓展服务领域,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广期所致力于做精做细绿色发展品种板块,推进铂、钯、氢氧化锂等品种的研发工作,并且持续探索更多新能源品种,以满足市场对绿色低碳金融产品的需求。此外,广期所将稳步推进碳排放权、电力等战略品种研究,持续推进能化指数、中证商品指数等创新型指数品种研发。大商所将结合品种特色优势,推动农业、工业等领域相关期货品种上市。上期所将加快推进铸造铝合金、液化天然气、胶版印刷纸、瓦楞原纸等品种研发。各大期货交易所紧紧围绕“三步走”战略,构建更为齐全的产品矩阵,更好地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局,并向世界一流交易所迈进。

期现高效结合,守牢“两个底线”

期货市场应实体经济需要而生、伴实体经济发展而长。

展望2025年,商品期货市场将不断贴合现货市场与产业发展需求,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场内期货功夫在场外,现货企业应以现货市场为基础,积极运用期货工具对冲风险和配置资源,打通产业链中的堵点和痛点,推动现货与期货的深度融合。期货交易所和期货公司则要放下身段接地气,满足现货企业和实体经济的避险需求和定价需求,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此外,“保险+期货”模式经过多年发展,已然崛起为服务“三农”的核心金融创新力量。截至目前,“保险+期货”落地31个省市自治区,覆盖21个涉农品种,保障价值2000多亿元,惠及农户超740万户次。然而,快速发展的背后,短板也逐渐显现,如业务粗放、服务质量和效率参差不齐、可持续性差等问题,还受到资金、技术、市场等多方面制约。2024年12月,中期协发布实施《期货公司“保险+期货”业务规则(试行)》,紧扣强化监管、防控风险、推动高质量发展主线,严禁保底赔付、虚假承揽、资金空转与利益输送,明确期货公司主体责任,设立自律检查机制,助力科学判定复杂期权交易,同时强调发挥期货和衍生品服务“三农”功能,倡导共同可持续理念以提升服务质量。未来,“保险+期货”将进一步优化业务模式,深入田间地头,为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促进高质量发展再添助力。

国际市场风云变幻,“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频发,防范化解突发事件和重大金融风险关乎经济高质量发展。期货市场应趁势而为,做到强监管、防风险,守牢“两个底线”,即牢牢守住整个宏观经济和实体经济的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守住期货市场和期货行业本身的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经纪业务承压,公司加速转型

2024年,国内期货交易所先后宣布交割和套期保值手续费减免。依靠单一经纪业务生存已经成为过去式,期货公司收入多元化成为发展趋势,期货行业需要更多的创新业务来提升竞争力。

展望2025年,受收入结构改变影响,期货公司业务转型势必加速。一方面,传统业务促使数字化服务升级,公司同质化产品将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差异化输出;另一方面,境外业务、子公司业务备受关注,资管业务与风险管理业务成为多元化收入的主要来源,期货公司要在聚焦主业的基础上积极增加业务牌照,为满足客户需求提供多样化服务。

资管业务方面,深耕大类资产配置,打造以衍生品为重点、杠杆和对冲为特色的资产管理产品和策略体系,整合优秀的投资能力和灵活的资金渠道,在固收+、量化选股、资产配置等细分领域做出特色,充实财富管理功能,通过资管业务创新,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资产管理产品。

风险管理业务方面,期货公司要突出主责主业,创新风险管理子公司服务形式,加快推进场外衍生品、期现业务、合作套保、做市等业务,明确适合自身发展之路。

推动绿色发展,助力“双碳”战略

202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中央层面首次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行系统部署,为绿色低碳转型再添助力。期货市场通过优化现有工具和机制,完善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推动绿色生产力提升,助力“双碳”战略实现。这一年,期货市场深入挖掘实体经济风险管理需求,尤其是在保障重要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此外,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有助于形成合理的绿色项目定价机制,从而吸引更多投资者进入绿色金融领域。

展望2025年,期货市场将在绿色转型和低碳发展中继续扮演重要角色。随着绿色金融政策的逐步实施,期货市场将更加注重引导社会资本向绿色低碳产业流动。通过加强金融服务能力,期货市场将持续对中小企业、供应链韧性与安全、现代农业和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支持。未来,期货市场不仅是风险管理的平台,还将成为推动绿色低碳产业供应链发展和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的重要力量。

加快数字化建设,提高服务质效

2024年,科技金融蓬勃发展。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工作方案》,为科技金融注入新动力。目前,期货交易所已经迈入金融科技+监管科技的新轨道,期货公司也在不断推进数字化转型,提高业务差异性。

展望2025年,期货市场各类经营主体将加快数字化转型与金融科技应用落地速度,积极提高期货和衍生品服务质效。此外,期货市场培育的数字科学技术外溢到现货市场,有助于带动商品现货市场优化升级。数字化转型与金融科技的深度融合不断推动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一体化发展。通过技术手段,二者之间的信息壁垒逐渐被打破,联动更加紧密。期货公司作为期货市场的核心参与者,要不断推动金融科技与数字化改革。

短期来看,期货公司应以提高效率和优化客户体验为重点,强化现有业务流程的数字化和自动化。中期来看,期货公司应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深度应用和探索,提升运营效率、优化客户体验、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交易安全性。此外,借鉴互联网公司经验,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深度客户行为分析,实现精准营销。长期来看,应积极探索前沿金融科技,并将其转化为业务生产力,进而提高行业竞争力。

国际化程度加深,对外开放提速

2024年,我国期货市场开放取得显著进展。截至目前,大商所11个期货和期权品种引入境外交易者;上期所6个品种直接对境外交易者开放,16个品种引入合格境外投资者,参与者遍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境外客户、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数量双增;中金所对标学习,推进股指、国债期货开放研究,服务外资并探索所际合作。南华期货、广发期货等公司积极拓展境外业务,也成为期货行业的一大亮点。《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促进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到,稳步推进期货市场对外开放。持续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开放,要求有序推动符合条件的商品期货期权品种纳入对外开放品种范围,允许合格境外投资者参与更多商品期货期权品种交易;研究股指期货、国债期货纳入特定品种对外开放;支持境内外期货交易所深化产品和业务合作,允许境外期货交易所推出更多挂钩境内期货价格的金融产品;加大国际市场开发培育力度,吸引更多境外产业企业参与境内期货交易。强化开放环境下监管能力建设,包括进一步发挥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功能,夯实大数据基础,增强数据挖掘和分析能力,向数字化、智能化、实时响应转型,大力提升开放环境下期货市场运行监测水平。

展望2025年,期货市场对外开放将大步迈进,期货公司国际化服务升级。证监会将以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为导向,多维度推进开放:畅通境外融资,拓宽境外企业境内融资渠道,降低成本,推动资本双向流动;优化沪深港通等机制,便利境内外投资者互市,提升国际化程度与资源配置效率;深化债券期货市场开放,引入境外投资者,提升我国相关市场定价权与影响力;强化跨境监管合作,携手境外监管机构应对跨境金融风险,维护全球市场稳定;借助惠港措施,深化内地与香港金融合作,发挥香港优势,促进两地协同,提升香港金融地位,推动中国资本市场深度融入全球。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以高水平开放推进国内改革。

贸易摩擦升级,出口压力增大

2024年,国际贸易舞台波诡云谲。中美贸易摩擦成为焦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大行其道,对中国电动汽车、高科技产品加征关税。加拿大、欧洲也对华加征关税,增加中国出口企业压力。不过,借此机会,中国进口渠道更加多元,棉花、猪肉等供应结构优化。

展望2025年,全球贸易格局在复杂因素交织下将加速重塑。特朗普上台后,贸易摩擦预计升级。中国需扩大内需,稳经济、保地位,出口企业备好预案。同时,警惕欧美贸易保护,要拓展多元贸易伙伴,降低对欧美的依赖性。美国油气政策持续影响市场,产量预计上升,而需求受扰,价格走向难测。黄金市场仍有机会。全球政治经济风险难消,黄金避险保值优势长存,预计价格震荡上行。

注重期市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

2024年对期货市场而言,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政策引领、市场发展和行业变革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先有新“国九条”发布,从顶层设计层面明确期货市场改革方向和发展路径,后有七部门《意见》落地,为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

期货和衍生品法已于2022年颁布实施,展望2025年,与期货和衍生品法配套的管理办法有望全面出台,各业务条线也会出台专项业务政策,整体的业务边界会越来越清晰。随着各项政策的出台,业务操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得到强化,有助于提升市场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为市场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此外,经济温和修复,国家愈加重视期货市场。基差贸易、期现结合等业务直击企业精细化、个性化风控痛点,市场呼声极高,对专业服务的要求也水涨船高。此外,期货行业生态将进一步优化,各市场主体之间的协同合作将更加紧密。期货公司、交易所等将形成更加完善的服务链条,共同为实体经济服务。(作者: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 胡俞越 张忠鹏 李维)

外汇四大优势

1. 世界第一的流通性

直到二十世纪末期,外汇市场还一直都被大型金融机构所垄断。只是近十几年来外汇市场经历了历史性变革,专业的外汇经纪公司开始通过互联网提供外汇交易平台,使私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具有同等参与机会。根据新的市场调查,外汇现货市场每天的交易量约为2万亿美元,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投资交易市场,相比每日450亿美元的期货市场和200亿美元的股票市场, 这个数字使其他的交易相形见绌。

外汇市场提供的超规模流通性远远高于其他投资工具。世界范围内的股票市场贬值直接导致银行、金融机构、投资机构和大众从股票市场转向外汇市场。在过去的近十几年里,这一因素致使外汇交易市场呈明显的快速增长趋势,预计未来将继续保持这一势头。

2. 公平透明

与世界上任何股票和期货市场相比,外汇交易市场更加稳定、更加安全。

外汇市场日交易达到4万亿美元,是全球最大、流通最快的市场,这个特点保证了价格的稳定性及执行的公正性。外汇交易市场具备其他投资行业无与伦比的优势:价格透明度极高的迅速报价、专业的交易平台以及昼夜交易机会。

3. 24小时不间断,适合各类人群

全球外汇市场24小时不停地运转。周一凌晨外汇市场在新西兰开盘时,旧金山仍然是周日的下午。一天之中,从悉尼、东京、新加坡、香港、苏黎世、法兰克福、巴黎、伦敦、纽约、芝加哥外汇市场依次开始交易,最后到美国的西海岸,周六的凌晨(美国的星期五下午)闭市休息.

在外汇市场里,交易者可以不分昼夜对重大新闻作出反应。由于外汇交易是全球范围市场,允许客户24小时交易,交易者因此避免了因市场关闭而无法对重大新闻事件及时作出反应的风险。投资人也可对进场或出场的时间有弹性的规划。越来越多的私人投资者为外汇交易的巨大利润所吸引,加入到外汇交易的行列。

4. 交易成本低

由于外汇交易无需在中央交易所进行,交易的成本近乎没有。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在网上外汇交易让投资者可以直接和市场制造者进行交易,省却了中间人的费用,进一步降低投资者需要负担的交易成本,而外汇市场的极高交易额和流动性,大大减低了买卖的差价。不论是透过电话或是网路下单,外汇交易都不另收佣金、手续费和印花税。

而在股票市场进行买卖,除了价差之外,投资人还必须额外负担佣金或手续费。外汇市场的店头交易的结构削减了交换与清算的成本,因此降低了交易的成本。此外,透过网路科技的发展,投资人可以即时的看到的汇率,也使得交换的成本降低。值得一提的是,外汇交易的价差比股票交易的价差要小。

股指期货时隔一年多又现深度贴水

最近,股指期货深度贴水引发不少机构人士的关注。截至4月16日,中证1000、中证500股指期货年化基差率分别为17.1%、13.2%。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距离目前最近的一次股指期货深度贴水发生在2024年1月中旬,彼时雪球产品大面积敲入引发股指期货多头集中平仓。时隔一年多,最近期指再度出现深度贴水,又是为何?

股指期货再度出现贴水

近日,股指期货出现的深度贴水在市场上引发不少关注。据中信证券研报,截至4月16日,中证1000、中证500股指期货年化基差率分别为17.1%、13.2%,分别处于2018年以来95.4%分位数水平、2023年以来99.4%分位数水平。

尽管随着上周五股指期货交割日的到来,最近几天近月合约贴水幅度有所收敛,其中IM2504合约4月17日收盘已经升水,但远月合约贴水仍然较深。

一年多之前的2024年1月中旬,彼时IM期指(中证1000期指)贴水幅度一度创下历史最高水平。造成当时股指期货深度贴水的原因除了与空头对冲有关外,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部分2023年上半年发售的中证1000雪球期权出现集中敲入,进而引发期指多头平仓。

相比之下,近期雪球产品并未出现大面积敲入。某券商金融工程首席分析师认为,最近期指贴水加深可能是因为近期机构对冲需求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中证1000、中证500股指期货外,目前上证50、沪深300期指也处于贴水状态。不过相比之下,中证1000、中证500股指期货的贴水幅度更深。

对此,某期货公司经纪业务条线人士向记者指出:“(最近IC、IM期指深度贴水)流动性是主要原因,市场因素导致最近中小盘股卖出压力增加,持有中小盘股票的机构为了避险从而选择中证500和中证1000股指期货对冲,买盘不足而卖盘增加,从而打出很大贴水。而沪深300期指贴水比中证500和中证1000要小,可能是因为中央汇金公司近期主要买入沪深300ETF,那么作为机构投资者,卖出沪深300股指期货对冲的需求就会比中证1000少很多。”他进一步指出,中证500和中证1000主要权重行业包括新能源车、光伏,芯片等,当前对冲需求较强,而沪深300主要权重是金融、大消费,所以避险需求就弱一些。

另外,某期货公司资深经纪业务人士分析指出,4月7日市场出现大幅调整也波及股指期货,当天中证1000期指多个合约都出现跌停,对多头的冲击较大,短期内一些投资者可能会回避股指期货部分品种,这也可能会导致贴水加深。

不少机构乐观看待后市

既然股指期货深度贴水的出现与当时所处的市场状态高度相关,那么两者之间究竟有何对应关系?

有机构分析指出,从历史经验来看,市场经历短期快速回调而出现IC、IM期指深度贴水后,多数情况下对应市场的相对低点。

据中信证券研报,2022年7月以来,中证1000期指贴水幅度较深的时点分别对应2022年9月、2024年1月、2024年7月。这些时点对应中证1000指数即便不是绝对底部,也大多是相对低点。

另外,2018年以来,中证500期指出现深度贴水的时点分别2019年5月、2020年3月、2021年9月、2024年1月。除了2021年9月外,其余时点都对应中证500指数相对低点。

对于目前股指期货的深度贴水现象,中信证券最新发布的研报指出,这或许意味着A股短期的“筹码底”已经见到,“从历史经验来看,市场经历短期快速回调而出现IC、IM期指深度贴水后,多数情况下将出现趋势性反弹,而在此过程中期指贴水或随市场上行而收窄。”

另外,中信证券认为,在此深度贴水阶段,持有中证500、中证1000股指期货相比持有中证500、中证1000的指数基金大概率将获得可观的超额收益。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经历上上周的短期冲击后,目前不少机构对后市持偏乐观态度,有的券商甚至明确看多后市。

国泰海通策略团队日前发布研报指出:“在市场企稳反弹后,建议继续保持对中国股市的多头思维,美国全球对等关税的推迟显示经济衰退担忧、美元信用下滑仍是政策执行的硬性约束,后续全球对等关税落地或仍有反复,但不确定性预计将边际收敛,市场对关税风险的计价已较为充分;中美博弈烈度仍然较高,但决策层对于扭转形势与支持资本市场的决心明朗,中央汇金公司明确资本市场‘国家队’‘平准基金’的定位,股指下行有底;不确定性冲击后,要看到中国市场更多的确定性。负面预期和交易结构同步出清、决策层态度的积极变化、无风险利率下降带来增量资金入市,均构成了2025年中国股市转型牛和逆向投资的基础。”

每日经济新闻

全球市场格局重构:2025年8月28日政策不确定性与资产分化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专业建议

美股指创新高与原油黄金齐涨并存的罕见格局,凸显全球市场在政策不确定时期的矛盾与分化。

2025年8月28日,全球金融市场呈现多元分化格局。美国标普500指数创下6487.03点的盘中历史新高,最终收于6481.40点。中国A股反弹上涨1.14%,收报3843.60点。国际油价上涨超1%,黄金期货同步上涨0.55%。

这种罕见的大类资产同涨格局背后,反映了市场对货币政策走向的重新定价,以及对地缘政治风险的持续担忧。美联储独立性争议、欧美贸易关系变化和全球供应链重构正共同塑造新的投资环境。

全球股市分化:创新高与疲软并存

北美市场表现强劲,科技股推动指数创新高。道琼斯工业指数上涨0.32%,收于45565.23点;标普500指数上涨0.24%,收于6481.40点;纳斯达克指数上涨0.21%,收于21590.14点。

科技巨头走势分化:微软涨近1%,苹果涨0.51%,亚马逊涨0.18%,谷歌涨0.16%。英伟达虽然二季度营收达到467亿美元,超出市场预期,但因数据中心收入略低于部分预期及第三财季营收指引未能大幅超出预期,股价盘后一度下跌超过5%。

欧洲市场涨跌互现,政治经济不确定性持续。德国DAX指数下跌0.44%,报24046.21点;法国CAC40指数上涨0.44%,报7743.93点;英国富时100指数下跌0.11%,报9255.50点。

欧洲市场继续受到政治不确定性影响,法国10年期国债与德国国债利差升至82个基点,创1月以来最高水平。

亚太市场呈现反弹态势,区域表现不一。日经225指数上涨0.73%,收报42828.79点;韩国KOSPI指数上涨0.29%,报3196.32点。香港恒生指数下跌0.81%,收报24998.82点。

印度股市首日开盘下跌,制造业和信息技术股领跌,特朗普政府50%关税正式生效。

大宗商品市场:油金齐涨的异常格局

国际油价持续上涨,供应担忧支撑市场。WTI原油期货上涨1.42%,报收64.15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期货上涨1.11%,报收67.44美元/桶。美国原油库存下降239.2万桶,降幅超过预期的186.3万桶,缓解了投资者对供应过剩的担忧。

贵金属市场稳步上涨,避险需求持续。COMEX黄金期货上涨0.55%,报3451.80美元/盎司;COMEX白银期货上涨0.22%,报38.69美元/盎司。随着美联储独立性危机加剧,现货黄金连续第二个交易日走高。

基本金属多数下跌,需求担忧笼罩市场。LME期锌跌1.76%,LME期铝跌1.29%,LME期铜跌0.65%,LME期镍跌0.62%。唯有LME期锡逆势上涨0.91%,报34510.00美元/吨。

农产品市场表现疲软。美国玉米期价下跌,12月期价下跌3.5美分/蒲式耳,报收406美分/蒲式耳。美国大豆期价震荡下跌,1月期价下跌2.50美分,报收1066.75美分/蒲式耳。

外汇与债券市场:美元承压与收益率下行

外汇市场方面,美元指数小幅下跌0.04%,报98.19。主要货币对美元走势不一,欧元兑美元报1.1632,低于前一交易日的1.1644美元;英镑兑美元报1.3497,高于前一交易日的1.3480美元。

美元兑日元报147.39,基本持平。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涨11个基点,报7.1523。

债券市场方面,美债收益率集体下跌。2年期美债收益率跌6.19个基点,报3.611%;10年期美债收益率跌2.72个基点,报4.234%;30年期美债收益率跌0.10个基点,报4.919%。

欧债收益率涨跌不一。英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0.5个基点,报4.733%;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2.3个基点,报2.698%;法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涨2个基点,报3.516%。

关键事件驱动:政策不确定性主导市场

美联储独立性争议持续发酵。纽约联储主席威廉姆斯强调央行独立性至关重要,回应特朗普试图干预货币政策及罢免理事库克事件。前财长耶伦批评特朗普解雇美联储理事库克的行为”违法且危险”。

贸易政策出现新动向。白宫贸易顾问表示,如果印度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可获得25%的关税优惠。欧盟计划在本周末前加速推进立法程序,全面取消对美国工业品的关税,以满足特朗普的要求。

美国产业政策转向。财长贝森特证实,在上周敲定与英特尔的交易后(美国政府以89亿美元收购英特尔9.9%股权),美国政府可能会考虑在其他行业收购股权,但英伟达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持续。欧洲国家或于周四启动联合国程序,重新对伊朗实施制裁。丹麦首相弗雷泽里克森回应美国人在格陵兰岛从事秘密活动的报道,称任何干涉丹麦王国内部事务的行为不可接受。

未来展望:结构性转型期的投资策略

全球资本配置正在发生深层结构变化。利率敏感型资产包括科技股、小盘股和新兴市场债券正获得资金青睐。行业板块轮动明显,材料行业表现突出,防御性板块如医疗保健行业表现相对滞后。

货币政策分化加剧。新西兰央行意外降息50个基点,印尼央行也下调利率25个基点。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表示,除非遭遇重大负面需求冲击,劳动力市场料将持续紧张,推升工资。

能源转型复杂性显现。丹麦可再生能源公司Orsted股价大跌,因特朗普政府叫停了其一座几乎完工的海上风电项目。这表明绿色能源政策面临反复,转型路径不会一帆风顺。

供应链安全性将成为关键考量因素。拥有稳定供应链的企业将获得溢价,而依赖复杂全球供应链的企业可能面临持续压力。不同资产类别的相关性可能发生改变,传统上负相关的资产可能同时受到政策冲击,需要重新思考风险分散策略。

投资启示:在新环境中寻找机会

未来投资需要更加注重政策韧性,即企业或资产应对政策突变的能力。这包括业务地域多元化程度、对政府补贴的依赖度、以及适应监管变化的灵活性。

区域配置重要性上升。政策分化导致区域经济表现差异扩大,需要更加精细的地理配置策略。技术主权概念日益突出,各国加大对关键技术控制力,相关企业可能获得政策支持但也面临更高监管要求。

加密货币市场发展面临新挑战。比特币跌0.48%,报111258.8美元;以太坊涨超2%,报4501.05美元。美联储官员关于改进政策沟通的思考也暗示传统货币体系正在适应新挑战,可能减弱了对替代货币体系的迫切需求。

黄金的避险属性得到充分体现,投资者对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和地缘政治风险的担忧支撑了金价。COMEX黄金期货涨0.51%,报3450.60美元/盎司。

全球资本市场正站在十字路口。美联储独立性受到挑战,欧洲政治危机加剧,贸易摩擦升级——这些事件共同构成了一个更加复杂和多变的投资环境。

那些能够快速适应新环境、洞察政策变化并灵活调整策略的投资者,将在新时代中获得丰厚回报。历史经验表明,转型期往往伴随波动加剧但也创造新机遇。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保持投资组合的灵活性和韧性比追求最大化回报更为重要。世界正在变得更加分裂但也更加相互关联,政策选择正在创造新的赢家和输家。

历史分水岭上,唯一硬通货不是黄金或代码,而是能够适应变化的洞察力与韧性。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期指大幅贴水近120点 多空主力大跌中集体减仓现分歧

昨日,沪深两市股指午后再度跳水,其中沪指下跌3.46%,报收4527.78点;沪深300指数下跌3.56%,报收4706.52点。现货指数的大跌无疑也加剧了短期投资者的悲观预期,昨日,IF1507主力合约大幅下挫5.26%,报收4587.2点,较现货贴水近120个点。

对此,分析人士表示,众所周知,股指期货不仅直接影响着现货股指的走势,同时其指数升贴水情况也体现了市场对于现货股指未来走势的预期,在当前期指大幅贴水的背景下,后市操作仍然需要格外谨慎。

除IF1507主力合约外,其余3个合约也出现大幅下跌,据《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统计显示,IF1508合约下跌5.26%,收于4586.8点;IF1509合约下跌5.41%,收于4586点;IF1512合约下跌5.21%,收于4613.4点。

从成交量来看,据中金所数据显示,截至昨日收盘,前20席位结算会员累计成交IF1507合约279.08万手,其中,中信期货、海通期货、申银万国当日成交量居前三位,分别成交36.78万手、21.9万手、21.24万手。持仓方面,前20席位结算会员总计持买单83267手,较前一交易日减少4894手,前三大席位为中信期货、光大期货、倍特期货;此外,前20席位结算会员总计持卖单94520手,较前一交易日减少7157手,前三大席位为中信期货、海通期货、国泰君安(行情601211,咨询),分别为持卖单量14884手、14772手、10340手。

对此,分析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成交以及持仓情况显示,在当前大跌中市场交投较为活跃,投资者对于市场企稳有一定预期;而持有买单、卖单量双双下滑也显示出,在当前市场充斥恐慌情绪的背景下,投资者对后市走势仍存在较大分歧,盘中剧烈震荡的现象仍将维持。

对于期指后市走势,中州期货表示,昨日股指震荡过后再一次大幅杀跌,盘面上个股全线下挫,有利好提振的银行板块也未能力挽狂澜,反而呈现出高开低走的态势。上证指数4780点缺口一线至关重要,既然未能站上这一重要位置,反而再一次掉头向下,那么预计后市仍有低点。

而现货方面,分析人士表示,本周前两个交易日股指虽然出现反弹,但量能较前期两万亿元级别仍有较大差距,而这也导致了昨日盘中突然的跳水。对于后市,昨日的杀跌对市场人气打击极大,加之此前持续走高的双融余额也为后续走势埋下了阴影,因此随着股指在5000点附近的受阻,市场多空分歧加大,宽幅震荡行情仍将延续。

新浪证券-红岸工作室

资金分析

今日主力净流入-8.35亿,占比0.2%,行业排名46/50,该股当前无连续增减仓现象,主力趋势不明显;所属行业主力净流入-203.49亿,当前无连续增减仓现象,主力趋势不明显。

区间今日近3日近5日近10日近20日

主力净流入

-8.35亿

-1.89亿

1.67亿

-4.47亿

-7.94亿

主力持仓

主力没有控盘,筹码分布非常分散,主力成交额24.22亿,占总成交额的3.74%。

技术面:筹码平均交易成本为4.99元

该股筹码平均交易成本为4.99元,近期该股有吸筹现象,但吸筹力度不强;目前股价靠近支撑位5.13,注意支撑位处反弹,若跌破支撑位则可能会开启一波下跌行情。

公司简介

资料显示,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滨湖路46号国海大厦,成立日期1993年6月28日,上市日期1997年7月9日,公司主营业务涉及零售财富管理业务、企业金融服务业务、销售交易与投资业务、投资管理业务、信用业务。最新年报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其他业务40.75%,财富管理业务28.49%,投资管理业务16.19%,销售交易与投资业务12.87%,抵销0.92%,企业金融服务业务0.79%。

国海证券所属申万行业为:非银金融-证券Ⅱ-证券Ⅲ。所属概念板块包括:昨日涨停、百度概念、文心一言概念、中盘、融资融券等。

截至10月31日,国海证券股东户数30.96万,较上期增加12.98%;人均流通股18723股,较上期减少11.49%。2024年1月-9月,国海证券实现营业收入0.00元;归母净利润1.84亿元,同比减少53.04%。

分红方面,国海证券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2.48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6.75亿元。

机构持仓方面,截止2024年9月30日,国海证券十大流通股东中,国泰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512880)位居第八大流动股东,持股7095.11万股,相比上期减少1547.47万股。南方中证500ETF(510500)位居第九大流动股东,持股6324.25万股,为新进股东。华宝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512000)位居第十大流动股东,持股5208.71万股,相比上期减少400.61万股。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为AI大模型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

国海证券筹码分布分析_国海良时期货_主力资金流向分析

2025年股指期货和股指期权合约交割的通知!

锦鲤三三每日分享期权知识,帮助期权新手及时有效地掌握即市趋势与新资讯!

2025年股指期货股指期权合约交割的通知!

根据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规则及相关规定,以下股指期货和股指期权合约于指定日期进行交割,现将各合约的交割结算价通知如下:

一、股指期货交割

沪深300股指期货IF2504合约定于2025年2月24日上市交易,IF2504合约的挂盘基准价为3982.4点。

中证500股指期货IC2504合约定于2025年2月24日上市交易,IC2504合约的挂盘基准价为6033.8点。

中证1000股指期货IM2504合约定于2025年2月24日上市交易,IM2504合约的挂盘基准价为6403.2点。

上证50股指期货IH2504合约定于2025年2月24日上市交易,IH2504合约的挂盘基准价为2689.4点。

(注:以上通知中填写具体日期和结算价都是来源,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

2025年股指期货交割通知_股指期权合约交割日期_2025全球股指期货

二、股指期权交割

沪深300股指期权IO25XX合约:交割日期与对应股指期货合约相同,交割结算价参照股指期货结算价确定。

中证1000股指期权MO25XX合约:交割日期与对应股指期货合约相同,交割结算价参照股指期货结算价确定。

(注:股指期权的交割结算价通常与对应股指期货的交割结算价相关联,具体计算方式依据交易所规定。)

以上仅科普金融知识,无任何诱导。本期锦鲤三三分享的2025年股指期货和股指期权合约交割的通知!全部内容,希望本期文章能够帮到你!

英国的金融市场

英国金融市场是世界上最古老、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金融市场之一。英国金融市场主要集中在伦敦,伦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一、外汇市场

英国的外汇市场由即期、直接远期(outright forwards),以及外汇互换等传统外汇市场交易构成。

外汇市场主要是场外市场。传统上英国外汇市场通过电话、传真等方式进行交易。近几年,电子交易技术发展很快,2007年4月,通过电子经纪及电子交易系统(electronic broking and electronic trading systems)进行的交易约占英国外汇市场交易量的30%1。由于还有一些交易是通过诸如Reuters Conversational Dealing之类的直接电子交易系统进行的,实际通过电子交易的占比可能更高。

在场外市场,没有中央清算所进行清算,因此存在着对手风险。2002年持续连接清算(Continuous Linked Settlement, CLS)的引入,通过采用同步交收(PvP)机制消除了外汇结算风险。

英国外汇市场的参与者有:商业银行、跨国公司、投资银行、证券交易所、共同基金、养老金、对冲基金、货币基金(currency funds)、货币市场基金、建筑协会、租赁公司、保险公司、企业的金融子公司,以及中央银行。另外还有公司和政府。

英国外汇市场的交易规模发展很快,在全球外汇市场中的份额很高。2007年4月,英国外汇市场平均每天的交易量为13590亿美元。在全球各个外汇市场中,英国的交易量增长最快,占据最大外汇交易中心的地位。2007年英国占全球外汇市场份额为34.1%。英国外汇市场的大部分交易属跨境交易——占2007年4月份全部交易量的68%。

从工具来看,外汇互换增长最快。2007年4月,外汇互换每天的交易量为8990亿美元,是2004年4月份的两倍多。外汇互换占了2007年4月全部外汇交易量的66%。

在英国外汇市场上,非报告类客户交易量增加更快。非报告类客户(非金融客户和其他金融机构)2007年4月的交易量是三年前的三倍多,而同期报告类交易商之间的交易增加了21%。

美元是英国外汇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的货币,2007年,单边美元计价(one side denominated in US dollar)的交易占所有的交易的89%;欧元占比42%,英镑占比22%。欧元/美元仍然是交易最多的货币对(currency pair),占所有外汇交易的33%。英镑/美元在总交易额中的份额占18%。

尽管英国外汇市场的集中度较高,但英国外汇市场仍然是一个竞争和开放的市场,美资金融机构占交易量约半数份额。2007年,外汇市场交易量最大的前十家机构所占份额为70%。英国外汇市场被美资机构所主导,占交易份额的48%。

二、金融衍生品市场

金融衍生品市场包括场内衍生品市场和场外(OTC)衍生品市场。

(一)英国场外衍生品市场

英国场外衍生品市场的交易工具可分为:场外货币(OTC currency)和利率衍生品,前者由货币互换和货币期权构成,后者由利率远期协议(forward rate agreements, FRAs),利率互换和利率期权构成。

同为场外市场,英国场外衍生品市场的交易方式、交易平台、清算方式、市场参与者等和外汇市场相似。

英国是全球最大的场外衍生品业务中心。2007年4月,场外货币和利率衍生品交易在英国平均每天的交易量达到10810亿美元。其中,场外利率衍生品市场的交易量为9750亿美元/天;而场外货币衍生品市场交易量为1240亿元/天。英国占有了全球场外衍生品市场42.5%的份额,是最大的场外衍生品业务中心。跨境交易占了英国场外衍生品市场约四分之三的份额。非报告类客户约占交易份额的一半。

利率互换和货币期权的交易有显著增加。按市场工具看,利率互换的交易量从2004年至2007年增长了137%,同期货币期权的交易量上升了66%。2007年4月,利率互换占场外衍生品交易的66%。

美元和欧元是衍生品市场最主要的货币,在OTC利率衍生品市场上货币的集中度比货币衍生品市场更高。美元是OTC货币衍生品市场交易最多的货币,占2007年交易额的75%;欧元是OTC利率衍生品市场上的主导货币,占2007年总交易量的51%。

英国场外衍生品市场集中度很高,美国机构在衍生品市场占主导份额。2007年4月,英国OTC衍生品市场的集中度高于外汇市场的集中度,衍生品交易量最大的前十个机构占了总交易量81%的份额,前20个机构占了总交易量的96%。美资机构在英国OTC衍生品市场上占居总交易量的一半多,英国机构占据的份额2007年为23%。

除场外货币和利率衍生品外,英国场外衍生品市场其他的交易工具还有信用衍生品(credit derivatives)和能源衍生品(energy derivatives)等。国际互换和衍生品协会(ISDA)估计全球2006年年底的信用衍生品名义余额为340亿美元。英国银行家协会估计2006年末伦敦的市场份额约为40%。在能源衍生品市场上,据英国金融服务局(FSA)估计,在2007年7月前的十二个月中,英国电力(power)合约在伦敦的名义交易量为300亿英镑;同期天然气(gas)合约在伦敦的名义交易量为1340亿英镑。

(二)交易所衍生品市场

英国有五个衍生品交易所,即: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Liffe)、伦敦金属交易所(London Metal Exchange, LME)、ICE期货欧洲交易所(ICE Futures Europe)、APX集团、EDX伦敦(EDX London)。它们分别在金融、金属、能源等领域执行衍生品交易职能。英国交易所衍生品市场以交易合约的名义价值计算的衍生品交易量2007年达到2288万亿美元,在过去的四年中每年增加四分之一。

1.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

Liffe为顾客提供短期利率、股票、指数、互换、政府债券、商品和货币等一系列衍生产品,所有这些产品可通过现代化的电子交易平台LIFFE CONNECT进行交易。

Liffe还通过Afirm、Bclear、Cscreen提供批发股票衍生品的OTC服务。这三个服务系统提供从交易前的价格发现、到交易后的处理、管理、和清算等直通式一体化处理服务(straight-through-processing, STP)。

Liffe2007年的成交量为9.49亿张合约。Liffe是欧元短期利率合约方面领先的交易所。按价值计,在最近几年,短期欧元利率合约占了交易所近几年年交易额的97%。

2.伦敦金属交易所

LME提供铝、铜、镍、锡、锌和铅期货和期权合约,加上两个区域性铝合金合约(regional aluminium alloy contracts)。2005年,交易所推出世界第一份塑料期货合约;2007年推出了聚乙烯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inear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的区域性合约;另外,该交易所还提供LMEmimis,它是铜、铝和锌的小额合约(small-sized),以及一个指数合约(LMEX)。

LME2007年合约成交量增长了30%,达到9.49亿张。近几年,原生铝是交易最多的金属,其次是铜和锌。

3.ICE期货欧洲交易所

ICE期货欧洲交易所是全球能源市场领先的完全电子化的期货和期权交易。ICE提供一个交易平台,允许参与者交易多种能源期货产品,并进行风险管理服务。目前该交易所期货产品有以下几类:原生及精炼产品(Crude & Refined Product),煤、排放物(Emissions)、天然气及电力(Natural Gas & Power)。

ICE欧洲清算所(ICE Clear Europe)预计从2008年9月份起,接替LCH.Clearnet Ltd为所有的ICE期货欧洲交易所合约提供清算服务,为在ICE全球OTC市场上交易的所有已完成的(cleared)合约提供清算服务。

2007年ICE期货欧洲交易所的成交量增长了一倍以上,从2006年的1.03亿张增长到了1.385亿张合约。ICE布伦特原油和WTI原油期货分别创下5970万张合约和5140万张合约的年度交易量纪录,分别超过以前年度纪录的35%和79%。另外,ICE柴油期货合约创下了每年2450万张合约的年度交易量纪录,超过了上年1830万张合约的交易量。

4.APX集团

2005年APX集团全部成交量达到了178万亿瓦特小时(terawatt hours)。2006年,84%的交易量集中在英国的煤气市场上。

5.EDX伦敦

目前该交易所提供150多种合约,包括标准化的和弹性(flexible)股指及单个股票期货和期权合约。EDX伦敦的交易在CLICK平台上进行,这是一个发达的自动化电子指令簿。交易使用市场领先的SECUR技术进行结算,目前通过LCH.Clearnet清算。

2007年,在该交易所交易的150种指数和单一股票产品(single stock products)共计4300万张合约,而2006年为2900万张合约。

三、股票市场

伦敦证券交易所提供四个证券市场,分别是:主板市场(Main Market)、另类投资市场(Alternative Investment Market, AIM)2、专业证券市场(Professional Securities Market)3、专业基金市场(Specialist Fund Market)4。

伦敦证券交易所交易的证券范围很广,包括:英国及国际股票、债务、备兑权证(covered warrants)、交易所交易基金(ETFs)、不动产投资信托(reits)、固定利息、差价合约(contracts for difference, CFDs),以及存单。

交易所电子交易服务(SETS)电子订单簿,交易包括FTSE100在内的200个左右流动性最强的英国证券,对于LSE交易活动的迅速增长最为重要;没有在SETS交易的FTSE250证券,以及一些爱尔兰及其他证券,在SETSmm上进行交易;所有LSE债券在SEAQ上进行交易。AIM证券使用了混合报价和订单市场(hybrid market of quotes and orders)。国际证券在国际订单薄及国际零售服务(the International Order Book and the International Retail Service)上交易。2007年6月,交易所推出TradElect,这是一个新的交易系统,每天可进行超过60万笔交易,每笔交易可在6毫秒之内完成。

交易所2001年开始使用伦敦清算所(London Clear House)作为SETS的中央对手方(期间,伦敦清算所已经变成了LCH.Clearnet Group的一部分)。交易所计划为其成员公司提供两个中央对手的选择权,使它们可以在LCH.Clearnet和SIS x-clear之间进行选择。交易所将在2008年增加更多的中央对手。中央对手选择的引入,旨在通过中央对手之间的公开竞争,为成员提供更多的选择,以确保中央对手服务质量最高,价格最低。

伦敦证券交易所主板市场股票市值在2007年底达到19330亿英镑。在主板市场上上市的公司有1239家。有1694家公司(市值为980亿英镑)在另类投资市场上报价。2007年,在LSE上市的英国公司和外国公司交易总共达到77040亿英镑,比2006年上升了13%。

英国股票市场主要以大公司为主。在2006年年底,有138家公司的市值超过20亿英镑,占了总市值的五分之四强。五个最大的公司占了总市值约17%的份额。市值低于5000万英镑的最小的1450家公司仅占市值的2%。按市值计,英国上市公司(quoted companies)的大多数来自服务业(主要是银行和通讯),石油及天然气制造业。

伦敦股票市场在全球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2007年伦敦占全球外国股票(foreign equity)交易46%的份额,超过了同时期纽约44%的份额。有719家外国公司在伦敦的主板市场和AIM市场上市,比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的要多。2007年,伦敦是领先的IPOs地点,占有全球18%的份额。伦敦占全球股票市场市值(2007年底为61万亿美元)的6%,伦敦证交所2007年占全球交易额约10%的份额。

Virx-x成立于2001年,是以伦敦为基地的证券交易所,也是SWX 瑞士交易所的子公司。Virx-x于2008年1月1日改名为SWX欧洲(SWX Europe),仍受英国金融服务局监管。SWX欧洲交易瑞士蓝筹股、欧洲蓝筹股。2006年,约价值10亿欧元的股票在Virx-x上进行交易。

四、债券市场

债券市场主体也是场外市场。债券在经纪人-经销商和大机构之间进行交易。也有少数债券(主要是公司债)在交易所进行交易。

CREST创办于1996年7月15日,2002年9月成为Euroclear银行的子公司。CREST负责英国政府和公司债的购买、出售、拆借和回购的结算。

英国证券市场包括以下几部分:

1.政府证券。政府通过发行英国政府债券筹集资金。截至2006年9月底,已发行英国政府债券余额总共约为4250亿英镑。2.其他英国固定利息证券。除了英国政府债券以外,有许多可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交易的其他国内固定利息证券。包括固定利息可转换债券、优先股,以及其它由公司、地方政府和银行发行的债券。剩余的固定利息债券包括联邦政府公债(Commonwealth government stocks)以及一些优先和可转换股份。2006年年底,公司债余额总计达120亿英镑,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债的余额总计达1920亿英镑。3.国际债券。2006年9月,以英国为基地的国际债券(international bonds of UK-based issuers)余额达12240亿英镑。伦敦是一个全球领先的国际债券交易中心。

2007年3月英国为基础的债券名义余额为17000亿英镑。政府债券市场交易活跃,2006年交易额总共达到34880亿英镑,比上年增长8%。

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交易的其他证券2006年的交易额为410亿英镑,主要集中在优先股和可转换证券(convertables)。

五、金银市场

伦敦金银市场由伦敦金银市场协会主办(the London Bullion Market Association, LBMA)。这不是一家交易所,而是一家金银市场的代表性机构,该市场的成员包括银行、制造商、提炼者、运送商和经纪商。伦敦金银市场的成员之间,或与他们的顾客之间在主体对主体的基础上(principal-to-principal)进行交易是典型的做法。LBMA成员被分为做市商(包括所有的每日两次黄金议价(gold fix)的参与者)以及普通成员(ordinary members)。

金银交易大部分发生在场外市场。伦敦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场外交易中心,纽约和苏黎世居后。交易所交易近些年增长很快,但交易量主要发生在纽约的Comex和东京的Tocom交易所。

尽管金银的有形市场分布在全球,大多数场外批发交易是通过伦敦清算的。在伦敦金银市场协会(LBMA),黄金和白银2008年3月平均每天的清算量分别为2570万盎司(价值249亿美元)和15470万盎司(30.2亿美元)。LMBA每3.7天的黄金清算量相当于一年金矿的产量,每6.5天的白银清算量相当于一年白银的产量。

六、英国保险市场

(一)英国保险市场概况

1.保费收入。英国保险市场在世界范围内的净保费收入2006年为1939亿英镑5,比上年增长了16.2%,主要由于长期保费收入(long-term premium income)的增加所致。

2.海外保费收入。2006年,英国保险商联合会(the Association of British Insurers, ABI)的成员公司在全世界的长期保费收入是1526亿英镑,其中五分之一来自海外。世界范围内的普通保险收入为414亿英镑,其中四分之一来自海外。这意味着全部海外保费收入约为400亿英镑,大部分来自欧盟和美国。加上劳埃德和伦敦市场的保险公司,估计英国海外保费收入总数大约为550亿英镑。

3.保险公司数量和构成。由英国或其他欧洲经济区(European Economic Area, EEA)成员授权、在英国开展业务的保险公司总共达到671家(2007年3月)。有379个EEA公司的售后服务机构设在英国。尽管公司的大多数仍然由英国所有,但在过去十年里外资公司数量有所增加,占比从19%提高到21%。

(二)伦敦保险市场

1.伦敦保险市场。伦敦保险市场是世界领先的国际化的保险和再保险交易市场,是英国保险和再保险行业一个独特和单独的组成部分,位于伦敦金融城的中心。伦敦市场在全球保险业享有独特的地位,因为它为各地市场难以承担的风险提供了一个市场,包括可能包含复杂特征的保单。

2.伦敦市场参与者。伦敦市场的主要经营者是保险公司、劳埃德、保护及赔偿俱乐部(Protection & Indemnity (P&I) Clubs),以及经纪人。另外还有高度专业化的服务提供者,包括赔偿理算师(claims adjusters)、保险精算师、律师、会计师和咨询师等。

3.保费收入。伦敦市场全部保费收入2006年总共达到243亿英镑。2006年,劳埃德的收入占伦敦保险市场总保费收入的57%,公司市场占该总额的37%,P&I占了剩余的份额。在过去十年里,劳埃德占伦敦总市场业务份额增加得比公司市场更快。

4.伦敦市场保费收入的地区分布。2006年,美国是最重要的业务来源地,占保费收入的39%;英国产生了24%保费收入;其次是欧洲,占15%;剩余的业务来自于新兴市场。

5.伦敦是国际保险和再保险最重要的中心,尤其是海事和航空保险业务。伦敦市场占全球非寿险保费收入3%的份额,但其在产业保险(industrial insurance)业务中所占的份额较高,在10%到15%之间。

七、银行业市场

英国是主要的投资银行和私人银行国际中心,它的商业银行部门规模很大。英国银行业存款在欧洲居于首位,在世界居第二位;英国是最大的跨境银行业中心,占2007年9月跨境贷款的21%;英国也是最大的跨境借款中心;伦敦的外资银行数量最多,居于纽约、巴黎和法兰克福的前面;2006/07英国银行的资本收益率(20%)高于许多发达经济体。

英国的银行数量。2007年3月底,英国授权开展业务的银行数量总数达331家。其中包括位于英国的252家外资银行。

英国银行部门的资产和负债。2007年底,英国银行部门的资产和负债总共达到69640亿英镑,比2006年增长了11%,是十年前的三倍。外资银行大多数来自欧洲,占有英国银行业部门资产的一半多。

英国银行的贷款和存款。2007年底,贷款达到创纪录的41270亿英镑,是十年前的两倍多。其中的一半多贷向国内客户,大部分是抵押贷款。2007年,尽管全球信贷市场动荡,抵押贷款仍接近创纪录的水平。英国居民的存款余额在2007年底达到了63640亿英镑,比上年增长了12%。其中的大约42%由国内银行持有,其中大多数是个人储蓄。

英国的投资银行。欧洲投资银行佣金的大约四分之一来自英国,欧洲投资银行约有一半活动是通过伦敦进行的。大多数投资银行将总部,或将主要办公室设在伦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