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周期风格切换来临
张俊
隽语投资
注册制推出在即,A股盛行的投资逻辑到了需要重新审视的时候。25年来,A股在经历过数次投资风格切换后,有望再次迎来长周期的风格转换,即价值重于故事,真正的赢家通吃。
第一,注册制将A股引向价值投资之路。大致而言,自1990年诞生以来,A股投资风格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0年到1997年的觉醒阶段,大部分人对股市规则和投资方法不甚了解,一些先知先觉的人在其他人尚未觉醒时,抓住时机掘得第一桶金,以早期市场著名的杨百万代表;第二阶段为1998年至2004年的庄股阶段,A股整体体量较小,以中科系、德隆系为代表的民间资本对部分个股的操纵达到明火执仗的地步,股民赚钱的秘诀便是“跟庄”;第三阶段为2005年至2010年的价值股阶段,中国经济出现高增长低通胀的局面,企业盈利大幅上升,以金融地产有色为代表的价值股业绩前景明朗,受到市场追捧,出现暴涨;第四阶段为2011年至今的小盘股阶段,经济增速放缓,企业内生性增长能力减弱,中小板和创业板个股在各种题材的刺激下,受到市场长时间追捧,市值小于25亿元的“壳股”因其重组预期而变得炙手可热,炒小炒新盛行于投资者之间。不过,渐行渐近的注册制,将彻底改变上一轮的投资逻辑和炒作风格,将A股引向真正价值投资之路。正如当前的新三板一样,A股上市公司的数量在注册制推出后或明显增加,那时,吸引投资者眼球变得更加困难,而各行各业有业绩支撑的明星个股将汇聚更多市场人气。
第二,重新审视传统行业。蓝筹股是传统行业的代表,由于业绩增长空间有限,近五年来备受A股投资者冷落。笔者认为,如果说供给侧改革是我们重新审视蓝筹股的背景,那么,注册制、国际化和“资产荒”则是重新审视蓝筹股的三大推手。注册制实施后,壳资源将变得不再稀缺,而部分传统蓝筹股将在供给侧改革的思路下重新焕发活力,在产能出清和技术升级之后,明星个股将脱颖而出,毕竟,传统行业事关人们的基本需求和国家的基础建设,需求会升级但不会消失。尤其是在与民生相关的领域,如地产、汽车、医疗、教育等领域,相当部分刚性需求此前是没有被有效满足的,如果通过供给侧改革,让这部分传统需求在各种制约下爆发出来,相关上市公司增长空间将非常可观。这便是万科的一则“以租代卖”的销售方式创新消息,便可以引爆地产股的原因。尽管房地产业迎来长周期下行拐点,但相当部分刚性需求被房价高企所压抑,一旦释放,规模无疑非常可观。此外,A股加快国际化步伐是大势所趋,根据境外资金相对固定的投资偏好,A股中的优质蓝筹股很可能成为这部分增量资金的首选。保险资金在年末密集举牌地产、消费和电力等蓝筹股,既是在“资产荒”背景下的无奈之举,也是长周期布局A股的明智之举。毕竟,在大部分资产收益率明显下滑的当下,A股中股息率高、业绩稳定、估值低的个股对大资金而言非常具有吸引力,很可能也是投资者未来要高度关注的方向之一。
第三,优质小盘成长股仍将是资金狙击的目标。长周期风格切换,意味着蓝筹股的升温,但真正优质的小盘成长股,仍将吸引大多数资金的眼球。一方面,“炒小”的惯性很难短时间内完全扭转;另一方面,新能源、新材料、移动互联网等新兴行业代表了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向和先进生产力,仍是市场主流。所不同的是,细分行业中的优质个股,将比盘子更小、题材更丰富但核心竞争力不足的个股更受市场欢迎。可以说,在细分领域,A股投资或许会受到眼球经济的影响,出现赢家通吃的局面,即部分冠军个股受到全市场资金追捧,而另一些同领域个股则乏人问津,这也是成熟市场的特征之一。彼时,上市公司基本面在选股中的重要性将大幅增加,机构投资者也将真正显现出优势,而公募基金经理跑不过民间短线高手的现象或许会减少。
尽管风格切换非短时间所能完成,但密切留意市场上各路资金动向,从而预判市场阶段性风格偏好,紧紧跟随主流资金脚步,仍是必要的功课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