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外汇储备

中国减持美债,囤积黄金,外汇储备大调整,对普通人有哪些影响?

减持美债增持黄金_黄金储备多元化_中国外汇储备的商品资产配置研究

一个月抛售1800亿美债,连续10个月增持黄金。这一卖一买之间,到底藏着哪些信号?和咱们普通人又有哪些关系呢?

美国财政部最新报告显示,2025年7月,咱们国家减持了257亿美元的美国国债,换算成人民币就是1829亿,差不多相当于每天抛出60亿。这么一减,咱们手里持有的美债规模就降到了7307亿美元,这可是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更有意思的是,同一时间,日本和英国却在大量增持美债,日本持仓达到1.15万亿美元,英国也有7793亿美元,都超过了咱们,这排名变化背后的门道可不小。

有人可能会说,国家手里的外汇储备那么多,抛这点美债算什么?但你得看趋势。从2022年开始,咱们就一直在减持美债,2022年减了1732亿,2023年508亿,2024年573亿,今年7月这一下就减了257亿,明显力度在加大。这就好比咱们家里理财,要是一直从一个账户取钱,肯定是觉得这个账户不那么靠谱了。

减持美债增持黄金_黄金储备多元化_中国外汇储备的商品资产配置研究

那钱取出来之后往哪放?答案很明显——黄金。央行最新数据显示,到8月末,咱们的黄金储备已经达到7402万盎司,这是连续第10个月增持了。可能大家对盎司没概念,换算一下,差不多是2302吨黄金,按现在的金价算,价值2538亿美元,占咱们外汇储备的比重已经升到7.64%,创下历史新高。

但跟全球比起来,这个比例其实还不算高。全球主要经济体的黄金储备占比平均在15%左右,咱们才刚到7.64%,这说明未来还有很大的增持空间。世界黄金协会的报告更有意思,说今年二季度全球央行又买了166吨黄金,而且95%的受访央行都预计,未来一年全球黄金储备还会增加,差不多一半的央行都计划自己动手增持。这说明咱们可不是在孤军奋战,全球央行都在做类似的动作。

为什么大家都在这么干?核心原因还是对美元资产越来越不放心了。你想啊,美国现在的联邦政府债务已经攀升到37万亿美元,每年光付利息就超过1万亿美元。更要命的是,特朗普政府最近通过的那个”大美丽法案”,未来10年还要多借2万亿美元。这么下去,美国只能靠美联储印钱来还债,这就好比一个人天天借新还旧,你还敢把钱借给这样的人吗?

中国外汇储备的商品资产配置研究_黄金储备多元化_减持美债增持黄金

而且美联储最近又开始降息了,9月份刚把利率降了25个基点,现在市场都预计年底前还会再降。降息听起来好像是好事,但对持有美元资产的人来说可不是这样。美元可能会越来越不值钱,从特朗普上任到现在,美元指数已经跌超10%了。这时候不减持美债,等着资产缩水吗?

还有个更现实的问题,就是地缘政治风险。这些年美国动不动就用金融制裁别人,把美元当成武器。但黄金不一样,它不是任何国家的信用货币,不管国际关系怎么变,黄金的价值都在那儿。它不受单边制裁影响,能有效对冲美元单一货币的风险。这就好比家里存点现金,关键时刻比信用卡靠谱。

可能有人会问,减持美债、增持黄金,对咱们普通人有啥影响?最直接的就是咱们手里的人民币更稳了。外汇储备就像国家的”钱袋子”,这个袋子里的资产种类越丰富、越安全,人民币的信用就越足。现在咱们出国旅游、留学、海淘,兑换外币的时候心里就更有底。

长远来看,这更是在为人民币国际化铺路。增持黄金能增强主权货币的信用,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有利条件。你想啊,以后别的国家跟咱们做贸易,要是敢收人民币,咱们有足够的黄金做后盾,人家肯定更放心。这就像咱们平时借钱给别人,要是名下有房产、黄金这些硬资产做抵押,别人才愿意把钱借给你。

减持美债增持黄金_黄金储备多元化_中国外汇储备的商品资产配置研究

再看看全球趋势,”去美元化”已经不是新鲜事了。世界黄金协会的调查显示,73%的受访央行都预计,未来五年美元在全球储备中的份额会下降,大家都会更多地持有欧元、人民币和黄金。这背后就是大家对美元资产越来越谨慎的信号。

不过话说回来,咱们减持美债也不是说要一下子全部抛掉,毕竟美债目前还是全球流动性最好的资产之一。咱们的策略是”减持为主、偶尔增持”,今年1月和2月就小幅增持过,3月到5月又减持,6月再小幅增持,7月大幅减持,这说明是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调整的。就像理财高手调整持仓,不会一刀切,而是根据市场变化慢慢来。

黄金这边也是一样,咱们每个月增持的量不算特别大,8月就只增了6万盎司,这体现的是一种长期战略,而不是短期投机。卓创资讯的曹慧研究员就说,咱们持续增持黄金,对国际金价的影响其实不大,说明咱们不是在炒黄金,而是真心把黄金当成战略储备。

说到底,这一系列操作释放的信号其实很清晰。第一,外汇储备要多元化,不能把鸡蛋都放在美元这个篮子里;第二,要防范美元信用弱化带来的风险,黄金就是最好的”安全垫”;第三,通过优化储备结构,增强人民币的国际信用,为长远发展铺路。

减持美债增持黄金_中国外汇储备的商品资产配置研究_黄金储备多元化

可能有人觉得这些都是国家层面的大事,跟自己没关系。但你想过没有,国家的金融安全了,咱们的存款、理财、工资才能更稳定。要是外汇储备出了问题,人民币汇率大起大落,进口商品涨价,咱们的生活成本马上就会受到影响。所以国家现在做的这些布局,其实都是在为咱们普通人的经济安全保驾护航。

看看全球央行的动作,95%都觉得黄金储备会增加,43%自己还要买,这说明大家的判断都差不多。在这个全球经济不确定性越来越高的时代,黄金这种硬通货的价值只会越来越凸显。咱们国家现在连续10个月增持,就是看清了这个趋势,提前布局。

最后再总结一下,中国大规模减持美债、持续增持黄金,不是一时冲动,也不是跟谁赌气,而是根据全球经济形势做出的理性选择。这背后是对美元信用风险的警惕,是外汇储备结构优化的需要,更是为人民币国际化和国家金融安全打下的坚实基础。

这些看似离我们很远的金融操作,其实都在悄悄影响着我们未来的生活。国家在用真金白银做的这些布局,说到底都是为了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让咱们的经济更稳、钱包更安全。看懂了这些信号,你就明白了国家在为我们的未来做怎样的打算。记住,在这个多变的时代,手里有”黄金”,心里才能不慌,国家这么做,正是这个道理。

央行黄金储备“十二连增” 负估值效应致外储小幅下降

央行黄金储备“十二连增” 负估值效应致外储小幅下降

央行黄金储备十二连增_负估值效应外储下降_外汇储备 估值效应

财经网财经网官方账号2023.11.0811:30

记者 范子萌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11月7日更新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中国人民银行储备报7120万盎司,环比上升74万盎司。与此同时,国家外汇管理局7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012亿美元,较9月末下降138亿美元,降幅为0.44%。

全球央行“购金热”持续升温

中国人民银行黄金储备已连续第12个月增加。

今年以来,全球央行“购金热”持续升温,成为全球黄金需求的重要推动因素。世界黄金协会日前发布的三季度《全球黄金需求趋势报告》显示,2023年前三个季度,全球央行购金需求同比增长14%,达到创纪录的800吨;三季度央行净购金337吨,为有史以来第三高的季度净购金量。

谈及全球央行增持黄金的原因,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表示,黄金具有避险、抗通胀、长期保值增值等属性,在国际储备组合配置中增加黄金储备,有利于动态平衡国际储备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

负估值效应拖累10月外储规模

“当前影响我国外汇储备波动的主要因素依然是汇率因素和资产价格变化因素。”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说。

回顾10月,主要发达经济体金融紧缩态势延续,国际金融市场整体动荡,欧美股债市场持续调整。“这一背景下,当月我国外汇储备资产规模小幅回落,整体符合预期。”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说。

从汇率看,受美国经济保持韧性、通胀粘性较强、美联储偏鹰派表态以及全球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影响,美元指数全月上涨0.5%至106.7;非美元货币中,日元、欧元分别对美元升值0.15%和0.24%,英镑对美元贬值0.60%。

从资产价格看,10月美国、日本国债收益率有所上行,其中,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升29个基点至4.88%,10年期日债收益率上升18个基点至0.95%。主要股市整体回落,股票指数下降2.2%,英国富时100指数下降3.8%,日经225指数下降3.1%。“综合来看,资产价格变化造成我国外储规模有所下降。”温彬说。

我国外储虽受外围环境扰动,依然凸显韧性。周茂华表示,我国外汇储备资产规模放缓幅度低于美元及其他资产波动幅度,并稳定在3万亿美元上方,整体而言,我国外汇储备资产规模保持平稳。

温彬结合国际收支形势分析称,从高频数据和前瞻性指标来看,10月我国货物进出口顺差实现565亿美元,A股“北向通”资金全月净流出448亿元。总体上,国际收支端的流出压力有限,经常项与金融项仍保持“一顺一逆”的平衡格局。

内外部因素支持我国外汇储备规模

继续保持基本稳定

前瞻外储规模变化,专家认为,短期而言,目前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仍较大,国际金融市场波动仍将对我国外储估值构成扰动。但长期来看,外汇储备规模继续保持基本稳定。

两方面因素将合力推动我国外储规模保持稳定。周茂华表示,一方面,国内经济稳步修复,市场情绪回暖,外资将趋势流入人民币资产;另一方面,美联储按兵不动,美国经济前景趋缓,美元回落,利好非美货币与外汇储备估值。

温彬表示,三季度以来,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宏观经济基本面稳健向好。同时,随着美联储加息接近尾声,中美利差将趋向于收窄,也有利于我国跨境资金流动保持平衡,外汇储备规模继续保持基本稳定。

外汇储备规模稳中有升 黄金储备连续8个月增加

国家外汇管理局7月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3174亿美元,较5月末上升322亿美元,升幅为0.98%。

国家外汇管理局表示,今年6月,受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经济增长前景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下跌,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上涨。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上升。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分析称,货币方面,市场对美国财政纪律、货币政策中立性、美元政治工具化倾向的担忧持续升温,6月美元指数下跌2.5%至三年来最低点96.9,非美货币集体升值,欧元、英镑兑美元分别上涨3.89%、2.1%。由于外储以美元计价,非美货币升值增加了经汇率折算后的外汇储备规模。此外,资产方面,以美元标价的已对冲全球债券指数上涨1.0%;标普500股票指数上涨5.0%。债券、股票等全球资产价格上涨亦对外储形成有力支撑。

中银国际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同样认为,受主要经济体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经济增长前景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加速下跌,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上涨,非美元货币对美元升值和资产价格上涨产生正估值效应,使得中国外汇储备余额进一步增加。到6月底,中国外汇储备余额创2016年1月以来新高,防范化解各种冲击的能力得到加强。

按不同标准测算,当前我国外储规模均处于适度充裕水平。“我国外汇储备长期以来稳定在3万亿美元之上,背后反映的是我国良好、健康的国际收支状况。”汇管研究院副院长赵庆明对记者表示。

展望未来,国家外汇管理局表示,我国经济持续稳健增长,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有利于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基本稳定。

“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全球经济发展动能减弱,国际金融市场波动性依然较大。但我国经济持续稳健增长,对外贸易保持韧性,全球投资者看好中国资本市场新机遇,这些因素都有利于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基本稳定。”温彬说。

同日披露的黄金储备数据显示,中国6月末黄金储备报7390万盎司(约2298.55吨),环比增加7万盎司(约2.18吨),为连续第8个月增持黄金。

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庞溟看来,虽然6月国际黄金价格延续5月的震荡态势,但上半年国际现货黄金价格累计上涨超过25%,创下18年以来最大半年涨幅。

他预计,长期来看,黄金在避险、抗通胀、长期保值增值等方面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优点,我国央行在国际储备组合配置中加入和动态调整黄金储备的政策动机不会改变,持续增持黄金的大方向与长期趋势也不会改变。

转自:经济参考报

返回产经网首页 >>

外汇储备 估值效应_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上升_美元指数下跌影响外汇储备

美元指数下跌影响外汇储备_外汇储备 估值效应_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上升

央行黄金储备“十二连增” 负估值效应致外储小幅下降

记者 范子萌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11月7日更新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中国人民银行黄金储备报7120万盎司,环比上升74万盎司。与此同时,国家外汇管理局7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012亿美元,较9月末下降138亿美元,降幅为0.44%。

全球央行“购金热”持续升温

中国人民银行黄金储备已连续第12个月增加。

今年以来,全球央行“购金热”持续升温,成为全球黄金需求的重要推动因素。世界黄金协会日前发布的三季度《全球黄金需求趋势报告》显示,2023年前三个季度,全球央行购金需求同比增长14%,达到创纪录的800吨;三季度央行净购金337吨,为有史以来第三高的季度净购金量。

谈及全球央行增持黄金的原因,仲量联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表示,黄金具有避险、抗通胀、长期保值增值等属性,在国际储备组合配置中增加黄金储备,有利于动态平衡国际储备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

负估值效应拖累10月外储规模

“当前影响我国外汇储备波动的主要因素依然是汇率因素和资产价格变化因素。”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说。

回顾10月,主要发达经济体金融紧缩态势延续,国际金融市场整体动荡,欧美股债市场持续调整。“这一背景下,当月我国外汇储备资产规模小幅回落,整体符合预期。”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说。

从汇率看,受美国经济保持韧性、通胀粘性较强、美联储偏鹰派表态以及全球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影响,美元指数全月上涨0.5%至106.7;非美元货币中,日元、欧元分别对美元升值0.15%和0.24%,英镑对美元贬值0.60%。

从资产价格看,10月美国、日本国债收益率有所上行,其中,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升29个基点至4.88%,10年期日债收益率上升18个基点至0.95%。主要股市整体回落,标普500股票指数下降2.2%,英国富时100指数下降3.8%,日经225指数下降3.1%。“综合来看,资产价格变化造成我国外储规模有所下降。”温彬说。

我国外储虽受外围环境扰动,依然凸显韧性。周茂华表示,我国外汇储备资产规模放缓幅度低于美元及其他资产波动幅度,并稳定在3万亿美元上方,整体而言,我国外汇储备资产规模保持平稳。

温彬结合国际收支形势分析称,从高频数据和前瞻性指标来看,10月我国货物进出口顺差实现565亿美元,A股“北向通”资金全月净流出448亿元。总体上,国际收支端的流出压力有限,经常项与金融项仍保持“一顺一逆”的平衡格局。

内外部因素支持我国外汇储备规模

继续保持基本稳定

前瞻外储规模变化,专家认为,短期而言,目前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仍较大,国际金融市场波动仍将对我国外储估值构成扰动。但长期来看,外汇储备规模继续保持基本稳定。

两方面因素将合力推动我国外储规模保持稳定。周茂华表示,一方面,国内经济稳步修复,市场情绪回暖,外资将趋势流入人民币资产;另一方面,美联储按兵不动,美国经济前景趋缓,美元回落,利好非美货币与外汇储备估值。

温彬表示,三季度以来,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宏观经济基本面稳健向好。同时,随着美联储加息接近尾声,中美利差将趋向于收窄,也有利于我国跨境资金流动保持平衡,外汇储备规模继续保持基本稳定。

32853亿美元!外储规模“五连增” 专家:中国国际储备资产多元化继续稳步推进

6月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853亿美元,升幅为0.11%。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受资产价格变化与汇率波动综合影响,5月末外汇储备较上月末上升36亿美元。

记者注意到,外汇储备规模已连续五个月上升。此外,央行黄金储备5月末环比增加6万盎司,已连续七个月增持。

浙商证券宏观联席首席分析师廖博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5月末外汇储备环比小幅增加主要源于估值因素。同时,5月海外金融资产价格涨跌互现,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也使得外汇储备有所波动。

5月末外储规模上升

5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再度增长。廖博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理论上看,外汇储备须满足一定流动性和安全性要求,通常以可自由兑换货币计价的对外债券的形式持有,包括外币现金、银行存款、长短期政府债券以及其他可用于国际支付的外币资产。

廖博告诉记者,外汇储备主要组成是美元、欧元、英镑、日元四种货币表示的资产,常以美元标价,当美元走软时,欧元、英镑、日元相对升值,就造成了外汇储备增加。从美元指数来看,5月美元指数连续四个月下降,最低降至99下方,月内下降幅度为0.2%。因此,美元指数小幅震荡使得汇率折算后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上升。

廖博分析,5月海外金融资产价格涨跌互现,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也使得外汇储备有所波动。2024年末,我国对外证券投资资产(不含储备资产)14173亿美元。其中,股权类投资8598亿美元,债券类投资5575亿美元。

从美债看,廖博进一步分析,美债收益率5月整体上行,主要期限利率全线抬升。10年期美债收益率由月初的约4.20%升至月末的4.49%,上行近30个基点,创出年内新高;2年期和5年期分别升至4.00%和4.07%,短端与中长端齐步走高,曲线略微趋陡。

温彬认为,5月中上旬,中美关税形势有所缓和,全球去美元化交易有所放缓。5月下旬,随着美国国债拍卖遇冷、美欧贸易战升级,去美元化交易再度升温。全月来看,全球资产价格涨跌不一,对外储支撑有限;汇率对外储有所支撑——美元指数小幅下跌0.1%至99.3,日元兑美元贬值0.7%,欧元、英镑兑美元分别上涨0.16%、0.92%。受资产价格变化与汇率波动综合影响,5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较上月末上升36亿美元,至32853亿美元。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分析,5月,中国新增外汇储备余额36亿美元,增幅较上月的410亿美元大幅收窄。这主要是受主要经济体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经济增长前景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先涨后跌,全月基本收平,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涨跌互现。因此,汇率和资产价格变动对中国外汇储备的估值效应大体上正负相抵。

国家外汇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分析,5月,受主要经济体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经济增长前景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小幅震荡,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涨跌互现。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上升。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为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基本稳定提供支撑。

黄金储备连续7个月增加

管涛进一步分析,人民币汇率预期分化更加明显。受到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取得阶段性进展的提振,5月中旬以来,境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破7.2,中间价与境内即期汇率以及境内外交易价的偏离大幅收敛,“三价合一”趋势进一步显现。离岸人民币交易价(CNH)围绕在岸人民币交易价(CNY)双向波动更加频繁,显示市场汇率预期进一步分化。

在此背景下,境内外汇交投更趋活跃。当月,境内银行间市场日均即期询价外汇成交量达478亿美元,环比增长13%,刷新有数据以来的新高。

展望未来,廖博表示,交易因素有望正向支撑外储。交易因素驱动外汇储备的变动,主要包括银行结售汇、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的操作、国内经济主体用汇需求和境外机构配置人民币资产等。5月比较典型的特征在于出口回归高景气度。从PMI(采购经理指数)分项指数来看,5月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为47.5%和47.1%,较上月分别上升2.8和3.7个百分点,进出口情况有所改善。

按不同标准测算,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分析,当前我国略高于3万亿美元的外储规模处于适度充裕水平,短期内有望保持基本稳定。在外部环境波动加大的背景下,适度充裕的外储规模将为保持人民币汇率处于合理均衡水平提供重要支撑,也将成为抵御各类潜在外部冲击的“压舱石”。

各界普遍关注到,在减少美债持有量的同时,中国不断增加黄金储备。廖博指出,中国加速增持黄金、战略资源及非美元资产,目前的外储多元化比例提升至40%以上。中国5月末黄金储备报7383万盎司,环比增加6万盎司,这已是央行连续七个月增持黄金。

对于黄金储备持续上升,王青指出,5月关税争端降温,避险需求弱化导致国际金价出现小幅调整。当月央行继续增持黄金,主要原因仍是美国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出现新变化,国际金价有可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易涨难跌。这意味着从控制成本角度出发暂停增持黄金的必要性下降,从优化国际储备结构角度增持黄金的需求上升。

展望未来,王青判断,央行增持黄金仍是大方向。背后主要原因是我国国际储备中的黄金储备占比偏低——截至2025年5月末,我国官方国际储备资产中黄金占比为7.0%,明显低于15%左右的全球平均水平。此外,黄金是全球广泛接受的最终支付手段,央行增持黄金能够增强主权货币的信用,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有利条件。因此,从优化国际储备结构,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以及应对当前国际环境变化等角度出发,未来央行增持黄金仍是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