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2025年10月16日

全球央行黄金储备首次超过美债!美国降息吸金,有点吸不动了

前几天翻世界黄金协会的报告时,一个数据让我反复确认了好几遍——全球央行手里的黄金储备价值,居然第一次超过了持有的美国国债,距离上一次出现这情况,已经过去了快三十年。更颠覆认知的是,美联储上个月刚宣布降息,按以前的惯例,全球资金早该疯涌进美元资产,可这次美元指数反而跌到了近三年新低,美债拍卖还差点“爆冷”流拍。

全球央行黄金储备超过美债_美联储降息美元指数下跌_外汇储备因素 黃金存量

这事儿细想全是门道。过去几十年,美债是各国央行的“标配资产”,黄金更像压箱底的“老古董”,怎么突然就攻守之势异也了?美国降息这张“吸金王牌”为啥失灵了?咱们普通人手里的钱,该跟着央行买黄金,还是继续留着现金?今天不聊虚的,就从这个历史性转折切入,把背后的逻辑、影响和咱们的应对方法说透,这事儿真的关系到每个人的资产安全。

一、三十年首超!黄金凭啥“打败”美债?

不少人觉得黄金超过美债是“金价涨出来的巧合”,但扒完数据才发现,这根本是全球央行蓄谋已久的“集体行动”,每一步都藏着对未来的算计。

首先得明确一个关键事实:这不是“黄金突然变强”,而是“美债主动变弱”。黄金能上位,一半靠自身保值属性,一半靠美债掉链子。从2022年开始,全球央行连续三年每年买金超1000吨,2024年更是买了1045吨,占全年黄金总需求的五分之一。反观美债,仅中国持有的规模就跌到了16年新低,全球央行减持的节奏就没停过。一增一减之间,黄金超越美债只是时间问题。

其次,黄金的“信用优势”正在凸显。美债的核心吸引力是“美国信用背书”,但现在这张背书越来越不值钱了——美国财政赤字突破33万亿美元,债务上限之争一年闹好几回,政治僵局让偿债能力成了未知数。而黄金从来不用看谁的脸色,战乱、通胀、货币贬值都动摇不了它的价值。就像《黑天鹅》作者塔勒布说的,“黄金成了新的储备货币”,这话虽有点绝对,但戳中了核心:大家对纸币体系的信任在崩塌。

更关键的是“去美元化”的推力。IMF数据显示,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跌到了58.42%,是1995年以来最低。以前各国赚了美元就买美债,现在美国搞“对等关税”,其他国家收不到那么多美元了,持有美债的理由自然就弱了。黄金作为不依赖任何国家的硬通货,成了替代美元资产的最佳选项。波兰央行甚至明确说要把黄金储备提到总储备的20%,这哪是资产配置,分明是战略防御。

二、降息不好使了?美国的“吸金魔咒”破了

美联储降息那天,我特意盯着美元指数看,本以为会像2020年那样直线拉升,结果反而跌了0.8%,当天还有200多亿美元从美国股市出逃。这放在十年前根本不敢想——以前美联储一降息,全球资金都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挤破头往美国冲,现在咋就没人买账了?

第一个原因是“降息没诚意”,反而暴露了美国经济的软肋。这次降息不是“主动刺激”,而是“被动救火”。美国通胀刚压下去一点,就业数据就开始变脸,制造业PMI连续三个月低于荣枯线,说白了,降息是因为经济撑不住了。全球资金又不傻,谁会去接一个“带病经济体”的资产?更别说美国还在搞贸易保护,资金进去了能不能顺畅出来都是问题。

第二个原因是“美债成了烫手山芋”。以前买美债图的是“稳”,现在却要担“跌价风险”。美联储前几年加息,让存量美债的价格跌了不少,持有美债的国家已经亏了一波。现在虽然降息,但美国还在疯狂发新债,今年光国债发行规模就超2万亿美元,供给一多,价格必然承压。谁愿意当这个“接盘侠”?上次美债拍卖,中标利率比预期高了0.1个百分点,差点没人要,这就是最真实的信号。

第三个原因是“资金有了更好的选择”。以前全球资产就美国一家独大,现在中国国债纳入国际指数,新兴市场股市估值更低,连黄金都能当“准货币”用。2025年前两个月,全球央行买了42吨黄金,同期却减持了300亿美元美债。资金是最现实的,哪里安全、哪里有收益就往哪去,美国再想靠降息“空手套白狼”,根本行不通了。这不是美国吸引力下降了,而是全球资产市场的“菜”变多了。

三、央行都在囤金,咱们普通人能跟风吗?

后台有读者问我:“央行都在买黄金,我是不是该把存款取出来买金条?”这话问出了很多人的心声——看到机构大笔扫货,总怕错过风口,但盲目跟风很容易掉坑里。黄金虽好,可不是谁买都能赚,这里面的门道得拎清楚。

先给结论:普通人可以配黄金,但绝不能“all in”,最多占家庭资产的10%-15%。央行买黄金是为了战略安全,不在乎短期涨跌,他们持有成本低、能长期扛,普通人不一样,要是在高位接盘,跌下来哭都没地方哭。2025年4月金价一天就跌了200美元,从3500美元跌到3300美元以下,要是追高进去,直接套牢。

买黄金得选对“姿势”,这三种方式最适合普通人。第一种是“纸黄金”,在银行APP上就能买,不用考虑存储和变现问题,适合短期投机。第二种是黄金ETF,像股票一样在股市交易,能跟踪金价走势,手续费比买实物黄金低得多,适合中长期配置。第三种是少量实物黄金,比如10克、20克的小金条,应急的时候能变现,但千万别买首饰——加工费太高,保值率差得远。

一定要避开两个“坑”。第一个是“高价回收陷阱”,很多金店回收黄金时故意压低纯度,比如把足金当K金算,一克能坑你几十块。回收前一定要去正规机构验金,保留好购买凭证。第二个是“杠杆炒黄金”,比如黄金期货、现货延期交易,自带10倍甚至20倍杠杆,赚的时候快,亏的时候能让你一夜清零,普通人千万别碰。

四、这场“黄金逆袭”,对咱们有啥实实在在的影响?

可能有人觉得,央行买黄金、美国吸不动金,都是“高大上”的事儿,跟咱们普通人没关系。但你去超市看看物价,打开股票账户看看收益,再想想手里的钱值不值钱,就会发现这事儿早就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了。

第一个影响是“物价更稳了”,但进口商品可能更贵。央行增持黄金,本质是为了对冲美元波动的风险。以前美元一涨,咱们进口的石油、粮食就涨价,最后传到超市货架上。现在黄金储备多了,就能更好地稳定汇率,物价自然不容易大起大落。但美国搞贸易保护,咱们从美国进口的商品可能会涨价,比如大豆、汽车配件,这部分成本最后还是消费者买单。

第二个影响是“投资市场更复杂了”,但机会也更多。美元吸引力下降,外资会更愿意来中国市场。2025年上半年,外资买了800多亿元中国国债,A股里的消费、科技股也被加仓。对普通人来说,不用再一门心思盯着美股了,咱们自己的市场就有机会。但要注意,资金流动变快了,股市、基金的波动会更大,追涨杀跌更容易亏,得学会看长期逻辑。

第三个影响是“人民币更有底气了”。中国央行已经连续10个月增持黄金,现在持有2292吨,排名全球第六。黄金储备多了,人民币在国际上的信用就更强,以后出国旅游、海淘,用人民币结算会更方便,汇率也不容易大贬。这看似跟钱没关系,实则关系到咱们手里每一分钱的国际购买力。

五、资产保卫战打响!普通人该抓牢这三个“安全锚”

全球央行都在调整资产配置,相当于给咱们敲了警钟:以前“躺着赚钱”的时代过去了,现在得主动打“资产保卫战”。不管你有10万还是100万,这三个“安全锚”都得抓牢,能帮你在乱局里少踩坑。

第一个安全锚是“核心资产要重仓”,别碰高风险的“野路子”。核心资产就是“能穿越周期”的东西:要么是一线城市的核心地段房产,要么是业绩稳定的消费龙头股,要么是刚才说的黄金ETF。这些资产可能不会暴涨,但能抗住通胀和风险。像那些连主营业务都说不清的题材股、收益率超过8%的P2P,千万别碰,大概率是陷阱。

第二个安全锚是“外汇资产别单一”,做好“分散配置”。别把所有钱都换成人民币,也别盲目换美元。可以拿10%左右的钱买美元或欧元,再拿一点买黄金ETF,这样不管哪种货币贬值,都有对冲。要是经常出国或者有海外消费需求,还可以买一点外币理财,但要选短期的,避免汇率波动的风险。

第三个安全锚是“提升自己的‘抗风险能力’”,这比啥资产都靠谱。不管全球经济怎么变,有真本事的人永远不愁赚钱。要是在传统行业,就多学新技术,比如制造业工人学工业机器人操作;要是做金融投资,就深耕一个领域,别啥热点都追。我认识一个外贸从业者,去年开始学跨境电商运营,今年订单涨了30%,这就是最实在的“抗风险资产”。

结尾:黄金时代来了?你的钱该往哪放?

全球央行黄金储备超过美债,美联储降息吸不动金,这两件事凑在一起,其实是全球金融格局的“历史性拐点”——美元独大的时代在慢慢过去,资产配置的逻辑彻底变了。以前是“跟着美国走,吃喝啥都有”,现在得“自己找方向,安全第一位”。

对咱们普通人来说,不用太焦虑,也别太贪心。黄金可以配,但别指望靠它发大财;美元可以留,但别把它当“救命稻草”。更重要的是想清楚:自己的钱能放多久?能承受多大的波动?想明白这些,就不会被市场情绪带着走。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现在手里有黄金资产吗?要是有10万块闲钱,你会买黄金、存银行,还是买股票基金?你觉得美元以后还能保住“老大”位置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点赞关注走一波,后面有新的资产配置机会,我第一时间跟大家拆解!

国内各大银行外汇汇率牌价表

外汇牌价:外汇牌价又称汇率,是指用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时的比价或比率;或以一国货币所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

现汇买入价:指银行买入外币现汇、客户卖出外币现汇的价格。

现钞买入价:指银行买入外币现钞、客户卖出外币现钞的价格。

卖出价:卖出价(selling rate),即卖出汇率,是银行向客户或同业卖出外汇时所使用的汇率。 在卖出时,卖方愿意依照的价格或汇率。 客户可以根据该价格买入他感兴趣的货币.

买入价:买入价(buying rate),即买入汇率,是银行从客户或同业那里买入外汇时使用的汇率。   买入价 :该价格是市场在外汇交易合同或交叉货币交易合同中准备买入某一货币的价格。以此价格,交易者可卖出基础货币。位于报价中的左部,例: USD/CHF 1.4527/32,买入价为1.4527; 意为投资者能卖出1 美元买进1.4527 瑞士法郎

基准价(中间价):基准价(standard price)也叫中间价,是银行根据国际金融市场各币种买卖情况制定的,在我国外汇管理局会发布一些币种的基准价,如美元欧元等,其他币种各行自己计算.如果你要人民币换欧元则用卖出价.

中行折算价:中行折算牌价是中行内部使用的中间价,对于一般客户没有作用。主要用于内部会计核算时的各货币之间的折算,同时也用于外汇买后内部的平仓,计算该业务的损益。

个人金融业务是中国银行的基本业务,它可为广大客户提供全方位、快捷、灵活的各式金融工具。品种齐全,操作简便,电子化程度高,安全可靠。我行提供各式现代化的产品及其组合满足广大客户储蓄、保值、收益、汇款、兑换、消费支付的不同需求。

银行的汇率中间价是什么意思?

银行汇率中间价的定义与作用

在银行的外汇业务中,汇率中间价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汇率中间价是外汇买卖的基准价格,由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前一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的收盘价,综合考虑外汇供求情况以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等因素后统一公布。

现汇卖出价是什么意思_外汇买卖基准价格_银行汇率中间价定义作用

简单来说,汇率中间价是银行买入价和卖出价的平均值。银行买入价是银行从客户手中买入外汇的价格,而银行卖出价则是银行将外汇卖给客户的价格。通过计算买入价和卖出价的平均数,得出汇率中间价。

汇率中间价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首先,它为外汇市场的交易提供了一个公平、透明的参考标准。无论是企业进行国际贸易结算,还是个人进行外汇兑换,都可以依据汇率中间价来了解外汇市场的大致行情,从而做出更合理的决策。

其次,汇率中间价有助于稳定外汇市场。在外汇市场波动较大时,中间价可以起到一定的平衡和引导作用,避免汇率过度波动对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汇率中间价,我们可以通过以下表格来对比银行买入价、卖出价和中间价:

价格类型定义举例(假设人民币兑美元)

银行买入价

银行从客户手中买入外汇的价格

6.80

银行卖出价

银行将外汇卖给客户的价格

6.85

汇率中间价

买入价和卖出价的平均值

6.825

需要注意的是,汇率中间价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会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政治局势、市场供求等多种因素的变化而动态调整。对于从事跨境贸易、投资和金融交易的个人和企业来说,密切关注汇率中间价的变化,合理规划外汇资产和负债,能够有效降低汇率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总之,银行汇率中间价在外汇交易和经济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金融市场参与者不可或缺的参考指标。

上海电气vs领益智造:谁是核聚变真龙头?4类潜力股直接抄作业

合肥BEST聚变装置核心部件落位的消息一出来,核聚变概念股直接炸了锅,合锻智能4连板、中洲特材单日涨超13%,整个板块41只成分股里39只飘红。这时候不少投资者拿着手机问AI:上海电气和领益智造,到底谁才是真正的龙头?还有哪些没被爆炒的潜力公司能埋伏?

核电板块龙头股票一览_核聚变产业链核心部件_上海电气领益智造龙头之争

其实不用等AI回答,搞懂核聚变产业链的底层逻辑,答案自然就清楚了。这行的龙头从来不是看股价短期涨跌,而是看”技术壁垒够不够高、订单够不够实、在产业链里的位置够不够核心”。先把这三个标准摆出来,再对照着看企业,谁是真龙头、谁有真潜力,一眼就能辨明白。

一、先掰扯清楚:上海电气和领益智造,压根不在一条赛道上

不少人把上海电气和领益智造放在一起比,其实从一开始就搞错了方向——这两家公司在核聚变产业链里的布局完全是两码事,根本不存在直接的”龙头之争”。

先看上海电气,这是实打实扎在核聚变核心设备赛道的”硬核玩家”。核聚变装置里最关键的是什么?是能把1亿度等离子体”兜住”的托卡马克主机,还有维持真空环境的真空室,这些都是”国之重器”级别的设备,以前连图纸都难见。但上海电气已经拿出了实实在在的成果:2025年10月刚把全球首台全高温超导托卡马克HH-70的主机发运出去,还提前锁定了下一个大订单——EXL-50U紧凑型聚变装置的真空室交付任务。

可能有人会说,上海电气的聚变业务占比才8%,算不算龙头?这就得看行业阶段了。现在核聚变还处在工程化初期,没有哪家公司能靠这单一业务撑起营收,但上海电气的优势在于”卡位关键环节”。托卡马克主机就像聚变装置的”心脏”,真空室是”胸腔”,能造这些核心部件的企业,全中国没几家。而且从招投标数据看,上海电气和安泰科技、西部超导常年霸占中标榜前列,这就是行业地位的最好证明。

再看领益智造,目前公开信息里,这家公司的核心发力点根本不是核聚变,而是人形机器人。它家的”领珑”机器人抓取目标只要0.8秒,强光下成功率还能到95%,连相似的波纹管都能精准分拣,技术确实亮眼,但这和核聚变是两条平行线。可能有投资者看到”高端制造”就想当然地把它归到核聚变板块,但炒股最忌讳的就是”沾边就炒”,没有实质订单和技术布局的支撑,就算短期跟风涨了,也很难稳住。

所以结论很明确:要是问核聚变领域的龙头,上海电气能算核心设备端的重要玩家;但领益智造压根没在这个赛道发力,两者根本没法比。与其纠结这俩谁是龙头,不如把精力放在那些真正扎根核聚变产业链、有技术有订单的公司上。

二、龙头的3个硬标准:不是看股价,而是看这”三板斧”

搞懂了上海电气和领益智造的区别,再来说说核聚变领域”真龙头”的评判标准。这行和消费、金融不一样,技术壁垒极高,不是靠烧钱就能堆出来的,必须满足三个硬条件:

第一,技术得能解决”卡脖子”问题,不是普通的加工制造。 核聚变装置里的任何一个部件都是”极限挑战”:第一壁材料要扛住2000℃高温和中子轰击,超级螺栓要在极端环境下保持密封,超导线材要在接近绝对零度的条件下传导大电流。能搞定这些的企业,才具备成为龙头的底子。比如合锻智能攻克了Inconel718超级螺栓的自主研制难题,以前全靠进口,现在100%国产化,这就是硬实力。

第二,订单得是”真金白银”的落地项目,不是停留在协议上。 概念说得再好听,不如一张订单有说服力。中洲特材为啥能涨?因为它独家中标了BEST装置的真空室支撑部件,订单额1.8亿元,而且这部分订单占了公司核电收入的四成,是实实在在的业绩支撑。西部超导更厉害,9月刚签了CFETR项目1.8亿元的Nb₃Sn线材订单,2025年聚变相关收入有望冲到6亿元,同比增长140%,这种订单增速才是龙头该有的样子。

第三,得站在产业链的”核心环节”,不是边缘配套。 核聚变产业链分上游材料、中游设备、下游运营三大块,上游的超导材料、面向等离子体材料,中游的磁体、真空设备是最关键的环节,这些环节的企业能最先受益于产业爆发。像下游的运营平台,现在还处在增资布局阶段,中国核电累计持股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7.1%,但这部分业务占比才2%,短期内很难贡献业绩,而中游的国光电气,光给”环流三号”供微波加热系统就拿了2.4亿元合同,四季度就能确认收入,这就是环节差异带来的差距。

对照这三个标准,上海电气显然符合:能造托卡马克主机这种核心设备(硬技术),有HH-70、EXL-50U的实单(真订单),站在中游设备最核心的位置(好环节),说是核聚变设备端的龙头之一,完全站得住脚。

三、除了龙头,这4类潜力公司才是真正的”宝藏”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已经翻倍的龙头股可能不敢追,反而那些”技术有壁垒、订单刚落地、估值还不高”的潜力公司更值得关注。结合最新的行业动态和机构研报,这四类企业已经露出了潜力股的特质:

1. 上游超导材料:业绩兑现最快的”现金牛”

超导材料是核聚变的”刚需”,没有超导磁体,就没法产生强磁场约束等离子体,而且这东西技术壁垒极高,全球没几家能造。这赛道里有两家企业必须重点看:

• 西部超导:绝对的行业标杆。它的Nb₃Sn线材不仅供应国内的CFETR项目,还拿到了国际订单,2025年聚变业务占比能到18%,这在行业里已经是顶尖水平了。更关键的是它的订单能见度极高,1.8亿元的新订单刚落地,后续CFETR装置建设还会有持续需求,业绩增长的确定性很强。

• 永鼎股份:弹性最大的黑马。它的第二代YBCO带材通过了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的认证,这相当于拿到了国际市场的”入场券”,9月还斩获了欧盟1200万美元的追加订单。虽然现在聚变业务占比12%,但随着国际项目推进,未来增长空间比纯做国内市场的企业更大。

2. 中游核心部件:技术壁垒最高的”隐形冠军”

中游设备里,偏滤器、微波加热系统这些核心部件,比普通的阀门、电缆价值量高得多,而且大多是”独家供应”,竞争压力小。

• 安泰科技:偏滤器领域的”全球老大”。它刚交付了全球最大的单体钨铜偏滤器,直径4.2米,光这一个部件的技术含量就足以碾压同行。更牛的是它在ITER项目里占了80%以上的份额,国际话语权直接拉满,2025年聚变业务占比能到22%,是中游设备里的扛把子。

• 国光电气:微波加热系统的”独家供应商”。核聚变需要用微波把等离子体加热到亿度高温,这系统以前全靠进口,现在国光电气直接和核西物院签了2.4亿元的合同,而且四季度就能确认收入,业绩转化速度非常快,聚变业务占比25%,在行业里遥遥领先。

3. 低温与真空设备:不可或缺的”配套王者”

核聚变装置既要超高温,又要超低温(超导磁体需要接近绝对零度的环境),还要高真空,这些配套设备虽然不是”主角”,但少了它们根本玩不转。

• 杭氧股份:稀缺的低温系统供应商。它的低温设备是超导磁体的”降温神器”,而且国内能做这种高端低温设备的企业没几家,属于”稀缺资源”。机构专门点名将它列为重点关注对象,就是看中了它的不可替代性。

• 雪人股份:氦气压缩机的”后起之秀”。氦气是核聚变的关键工质,氦气压缩机则是核心配套设备,雪人股份的产品已经通过了BEST装置的冷试,9月还拿到了8台追加订单,从”试用”到”批量采购”,只差最后一步。

4. 低估值+订单落地:安全边际最高的”潜力股”

有些企业虽然名气不大,但估值不高,还有明确的订单落地,下跌空间小,上涨动力足,特别适合稳健型投资者。

• 英杰电气:电源系统的”性价比之选”。它给”中国环流三号”供快控电源,刚中标了1.1亿元的RMP电源系统订单,聚变业务占比19%。现在股价还没被爆炒,估值在同行里算低的,而且电源系统是每个聚变装置都需要的,需求很稳定。

• 纽威股份:核级阀门的”隐形赢家”。它刚完成了ITER项目最后一批核级阀门的交付,累计合同额7600万元,虽然占比7%不算高,但胜在稳定。随着后续装置建设提速,阀门的采购量会持续增加,业绩有稳步增长的潜力。

四、最后提醒:避开3个坑,才能踩对核聚变的节奏

聊完了龙头和潜力股,还得给大家提个醒,核聚变虽然是未来的”终极能源”,但现在还处在工程化初期,炒这个板块一定要避开三个坑:

第一,别碰”蹭概念”的公司。 像有些公司只是生产普通的电缆、钢材,和核聚变的”耐辐照电缆””高温合金”八竿子打不着,却蹭着热点涨股价,这种股涨得快跌得更快,一定要看清楚公司公告里的”聚变业务占比”,低于5%的要谨慎。

第二,别被”增收不增利”迷惑。 合锻智能虽然10天6个涨停,但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了11.39%,属于典型的”增收不增利”。这说明有些企业虽然拿到了订单,但还在投入期,没到盈利阶段,追高前一定要看财务数据。

第三,别忽视”区域布局”的重要性。 核聚变项目有明显的区域聚集性:合肥主攻磁约束托卡马克,上海侧重高温超导紧凑型,成都聚焦环流系列。比如上海的联创光电,拿到了上海聚变3亿元的订单,就是沾了区域布局的光,跟着项目走的企业,更容易拿到持续订单。

结语:选对公司,比纠结”谁是龙头”更重要

回到开头的问题,上海电气确实是核聚变核心设备端的龙头之一,而领益智造压根不在这个赛道上,两者没有可比性。但对于投资者来说,纠结”谁是龙头”其实意义不大,因为核聚变产业刚起步,现在的龙头未必是未来的赢家,反而那些手握核心技术、订单持续落地、站在关键环节的潜力公司,更有可能跑出超额收益。

从行业大趋势看,全球聚变行业投资额5年从19亿美元飙升到97亿美元,国际能源署预测2030年市场规模能到4965.5亿美元,这个赛道的潜力毋庸置疑。而我国的BEST装置2027年就要建成,接下来几年正是设备采购、材料供应的高峰期,相关企业的业绩会逐步兑现。

与其天天盯着K线图猜涨跌,不如花点时间研究企业的技术实力和订单情况:看看西部超导的线材产能够不够,安泰科技的偏滤器还有没有新订单,国光电气的收入确认了多少。这些实实在在的信息,比任何AI的回答都靠谱。

核聚变是场”持久战”,不是短期炒作的概念。选对那些能真正为”国之重器”提供支撑的企业,陪着它们成长,才能真正分享到这场能源革命的红利。

工商银行外汇牌价表2023年6月5日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多少?

工商银行外汇牌价表2023年6月5日,人民币汇率多少?随南方财富网小希来看看。

2023年6月5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上调35个基点,美元汇率报7.0904。

2023年6月5日工商银行外汇牌价表_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上调35个基点_工商银行美元外汇牌价

6月5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上调35个基点,报7.0904。

2023年6月5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7.0904元,1欧元对人民币7.5854元,100日元对人民币5.0572元,1港元对人民币0.90449元,1英镑对人民币8.8130元,1澳大利亚元对人民币4.6793元,1新西兰元对人民币4.2944元,1新加坡元对人民币5.2488元,1瑞士法郎对人民币7.7932元,1加拿大元对人民币5.2800元,人民币1元对0.6马来西亚林吉特,人民币1元对11.4285俄罗斯卢布,人民币1元对2.7525南非兰特,人民币1元对184.21韩元,人民币1元对0.51803阿联酋迪拉姆,人民币1元对0.52900沙特里亚尔,人民币1元对48.8004匈牙利福林,人民币1元对0.59242波兰兹罗提,人民币1元对0.9823丹麦克朗,人民币1元对1.5254瑞典克朗,人民币1元对1.5518挪威克朗,人民币1元对2.96773土耳其里拉,人民币1元对2.4769墨西哥比索,人民币1元对4.9085泰铢。

6月2日,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为98.14,按周跌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