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产业链

基础化工品期货再添新成员 证监会同意丙烯期货期权注册

本报讯 (记者王宁)7月4日,中国证监会发布通知称,同意郑州商品交易所(下称郑商所)丙烯期货和期权注册。中国证监会将督促郑商所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丙烯期货和期权的平稳推出和稳健运行。

丙烯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品之一,上游原料包括原油、石脑油、煤炭、甲醇、丙烷等,下游有聚丙烯、环氧丙烷、丙烯腈等8种主要产品,这些下游产品再经加工聚合广泛应用于家电、汽车、纺织、医疗器械、化妆品等领域。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丙烯生产国和消费国,2024年,我国丙烯表观消费量5536万吨,市场规模约3845亿元。作为产业链中间产品和我国规模最大的烯烃品种,丙烯期货和期权上市后,将发挥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为产业链企业提供更为丰富的风险管理工具,便于企业更好地进行套期保值,增强产业链韧性,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石化化工销售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首席专家张有定表示,丙烯期货期权的上市对行业意义重大。丙烯期货期权上市标志着国内期货市场品种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成熟,为丙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产品库存保值工具和产品加工区间套保工具,有利于全国丙烯产业链的健康发展。上市后,丙烯与甲醇、聚丙烯等品种产生较强的联动效应,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套保策略。更好发挥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的功能,引导产业链资源优化配置,推动上下游产业高质量、稳健发展。

近年来国内外市场环境复杂多变,丙烯行业发展面临上游产能扩张、下游需求不足等矛盾,企业风险管理需求强烈。行业头部企业东华能源表示,丙烯期货期权上市填补了碳三链条的品种空缺,企业可以通过套期保值,锁定丙烯采销价格,规避现货市场价格波动风险,保障企业连续生产、稳定经营。PDH(丙烷脱氢制丙烯)头部企业金能化学提出,运用丙烯期货可以帮助企业提前锁定加工利润,规避价格向不利方向变化的风险,减少经营亏损,助力企业稳健发展。

同时,国内丙烯企业正在积极拓展境外市场,但是开展国际贸易通常参考境外资讯机构报价,其代表性、透明度有限,市场亟需权威、公开、透明的价格提高市场贸易效率。国内最大的丙烯贸易商上海煜驰认为,上市丙烯期货,有助于提升中国丙烯价格国际影响力,更好服务国内企业的外贸交易。

此次丙烯期货和期权同步上市,能够更好满足企业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风险管理需求。企业可以灵活选择不同类型、不同行权价格、不同到期月份的期权合约以及多种策略组合,提升风险管理的精度和效果。

郑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郑商所将在中国证监会指导下,扎实做好丙烯期货和期权上市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丙烯期货和期权平稳上市,并持续开展市场培育活动,深入挖掘推广典型案例,丰富企业风险管理策略,更好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

(编辑 何成浩 郭之宸)

期货市场“聚酯家族”再添新成员瓶片期权

瓶片期货上市不到半年,期货市场“聚酯家族”再添新成员,瓶片期权将于12月27日在郑商所挂牌上市。瓶片主要用于生产瓶类包装容器,广泛应用于饮料、食用油及其他日化产品的包装。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聚酯瓶片生产、消费和出口国,高效开展瓶片价格风险管理对企业稳定经营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瓶片期货作为高效的套期保值工具,上市至今已经吸引了众多产业客户,可以明显感受到产业链参与度提升。上下游企业利用期货工具锁定产品利润、稳定生产经营愈发成熟。

相较期货,在某些经营场景中,期权可以更好地满足企业需求。以瓶片贸易环节为例,因其季节性特征明显,中游企业习惯在年前大量备货,有一定资金压力和价格波动风险。在此情况下,贸易商可以选择买入看跌期权,花费固定的权利金为库存上“保险”。同时可以选择卖出虚值看涨期权。若行情上涨,在保证行权价以下利润的前提下,卖出库存的同时平掉看涨行权;若行情下跌,收取的权利金可以缓解库存占用形成的资金压力。

瓶片的采购方主要是饮料厂,可以用瓶片期权进行风险对冲。例如,A饮料厂计划在2025年1月采购一批水瓶级聚酯切片用于明年的生产,当下是2024年12月,为了防止2025年1月进行采购时瓶片价格大幅上涨,瓶片企业可以当下瓶片价格买入对应采购数量的2025年1月到期的平值或虚值看涨期权。2025年1月,如果瓶片价格没有上涨,该企业仅损失了一小部分买入期权的权利金;如果瓶片价格大幅上涨,该企业在期权上的盈利可以用来支付涨价后的部分瓶片现货货款。由于期权采用保证金交易制度,企业用较小的成本即可对冲潜在的瓶片价格大幅上涨的风险。

相较期货的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功能,期权的本质是“价格保险”,国际成熟市场上有期货交易的品种均开展了相应的期权交易,国内聚酯产业链的PTA、PX0>对二甲苯等品种也已开展场内期权交易。

瓶片期货上市以来运行平稳,产业链企业积累了一定的期货工具运用经验,对期权工具的需求增加。从与相关上下游工厂、贸易商的交流来看,产业链企业非常期待通过期权工具进行更精细化的风险管理。

商品期权可以提供更丰富的交易策略,与期货工具形成互补。对生产企业来讲,相比原有套保模式,期权应用场景更广、资金利用率更高。产业链客户可以根据行情的涨跌制订贴合行情的期权买卖策略,以稳定经营。另外,产业企业可以花费较小成本,利用期权“上保险”,对冲行情风险。上游企业可以利用卖出期权收取权利金,缓解资金压力,同时增厚利润。

一方面,瓶片期权的上市将为产业链企业提供更多的风险管理工具选择,使得企业能够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需求灵活运用期权或者期货进行风险对冲。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瓶片期权上市后,企业可以将期货实物交割作为现有库存管理体系的有效补充,根据自身需要灵活完成原料采购或产品销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此外,瓶片期权合约月份的规定有利于集中市场流动性,提高市场运行效率。

新工具有诸多优点,为产业企业提供新机会的同时,也是一种挑战。企业要对策略的盈利点和风险点有足够了解。对于买入期权,风险控制在权利金范围内即可。卖出期权存在与期货相同的不确定性。一旦价格的不利变化超出了权利金的范围,卖方开始亏损。因此,针对卖出期权要设立明确的止损线,或者生产企业要有对应的货物。另外,由于期权合约较多,不同合约市场流动性存在一定差异,参与者要及时关注合约流动性和到期时间。

产业客户、机构等主体在参与瓶片期权之前,要熟悉瓶片合约规则,充分了解其基本概念、交易规则和风险特性。同时,需要深入了解瓶片市场情况,既要关注瓶片供应、需求、库存等的同时,又要关注PTA、乙二醇等原材料价格波动。此外,由于瓶片尚未进行过实际交割,随着交割月的临近,实际交割上的细节可能也是影响瓶片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可以考虑增加与工厂、贸易商及其他市场主体在交割前后的交流。

产业客户和机构在首次参与瓶片期权时,要对合约规则充分理解,结合企业自身的资金管理和风控机制设计合适的期权策略,关注期权合约的流动性,选择适合的期权合约。

上海电气vs领益智造:谁是核聚变真龙头?4类潜力股直接抄作业

合肥BEST聚变装置核心部件落位的消息一出来,核聚变概念股直接炸了锅,合锻智能4连板、中洲特材单日涨超13%,整个板块41只成分股里39只飘红。这时候不少投资者拿着手机问AI:上海电气和领益智造,到底谁才是真正的龙头?还有哪些没被爆炒的潜力公司能埋伏?

核电板块龙头股票一览_核聚变产业链核心部件_上海电气领益智造龙头之争

其实不用等AI回答,搞懂核聚变产业链的底层逻辑,答案自然就清楚了。这行的龙头从来不是看股价短期涨跌,而是看”技术壁垒够不够高、订单够不够实、在产业链里的位置够不够核心”。先把这三个标准摆出来,再对照着看企业,谁是真龙头、谁有真潜力,一眼就能辨明白。

一、先掰扯清楚:上海电气和领益智造,压根不在一条赛道上

不少人把上海电气和领益智造放在一起比,其实从一开始就搞错了方向——这两家公司在核聚变产业链里的布局完全是两码事,根本不存在直接的”龙头之争”。

先看上海电气,这是实打实扎在核聚变核心设备赛道的”硬核玩家”。核聚变装置里最关键的是什么?是能把1亿度等离子体”兜住”的托卡马克主机,还有维持真空环境的真空室,这些都是”国之重器”级别的设备,以前连图纸都难见。但上海电气已经拿出了实实在在的成果:2025年10月刚把全球首台全高温超导托卡马克HH-70的主机发运出去,还提前锁定了下一个大订单——EXL-50U紧凑型聚变装置的真空室交付任务。

可能有人会说,上海电气的聚变业务占比才8%,算不算龙头?这就得看行业阶段了。现在核聚变还处在工程化初期,没有哪家公司能靠这单一业务撑起营收,但上海电气的优势在于”卡位关键环节”。托卡马克主机就像聚变装置的”心脏”,真空室是”胸腔”,能造这些核心部件的企业,全中国没几家。而且从招投标数据看,上海电气和安泰科技、西部超导常年霸占中标榜前列,这就是行业地位的最好证明。

再看领益智造,目前公开信息里,这家公司的核心发力点根本不是核聚变,而是人形机器人。它家的”领珑”机器人抓取目标只要0.8秒,强光下成功率还能到95%,连相似的波纹管都能精准分拣,技术确实亮眼,但这和核聚变是两条平行线。可能有投资者看到”高端制造”就想当然地把它归到核聚变板块,但炒股最忌讳的就是”沾边就炒”,没有实质订单和技术布局的支撑,就算短期跟风涨了,也很难稳住。

所以结论很明确:要是问核聚变领域的龙头,上海电气能算核心设备端的重要玩家;但领益智造压根没在这个赛道发力,两者根本没法比。与其纠结这俩谁是龙头,不如把精力放在那些真正扎根核聚变产业链、有技术有订单的公司上。

二、龙头的3个硬标准:不是看股价,而是看这”三板斧”

搞懂了上海电气和领益智造的区别,再来说说核聚变领域”真龙头”的评判标准。这行和消费、金融不一样,技术壁垒极高,不是靠烧钱就能堆出来的,必须满足三个硬条件:

第一,技术得能解决”卡脖子”问题,不是普通的加工制造。 核聚变装置里的任何一个部件都是”极限挑战”:第一壁材料要扛住2000℃高温和中子轰击,超级螺栓要在极端环境下保持密封,超导线材要在接近绝对零度的条件下传导大电流。能搞定这些的企业,才具备成为龙头的底子。比如合锻智能攻克了Inconel718超级螺栓的自主研制难题,以前全靠进口,现在100%国产化,这就是硬实力。

第二,订单得是”真金白银”的落地项目,不是停留在协议上。 概念说得再好听,不如一张订单有说服力。中洲特材为啥能涨?因为它独家中标了BEST装置的真空室支撑部件,订单额1.8亿元,而且这部分订单占了公司核电收入的四成,是实实在在的业绩支撑。西部超导更厉害,9月刚签了CFETR项目1.8亿元的Nb₃Sn线材订单,2025年聚变相关收入有望冲到6亿元,同比增长140%,这种订单增速才是龙头该有的样子。

第三,得站在产业链的”核心环节”,不是边缘配套。 核聚变产业链分上游材料、中游设备、下游运营三大块,上游的超导材料、面向等离子体材料,中游的磁体、真空设备是最关键的环节,这些环节的企业能最先受益于产业爆发。像下游的运营平台,现在还处在增资布局阶段,中国核电累计持股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7.1%,但这部分业务占比才2%,短期内很难贡献业绩,而中游的国光电气,光给”环流三号”供微波加热系统就拿了2.4亿元合同,四季度就能确认收入,这就是环节差异带来的差距。

对照这三个标准,上海电气显然符合:能造托卡马克主机这种核心设备(硬技术),有HH-70、EXL-50U的实单(真订单),站在中游设备最核心的位置(好环节),说是核聚变设备端的龙头之一,完全站得住脚。

三、除了龙头,这4类潜力公司才是真正的”宝藏”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已经翻倍的龙头股可能不敢追,反而那些”技术有壁垒、订单刚落地、估值还不高”的潜力公司更值得关注。结合最新的行业动态和机构研报,这四类企业已经露出了潜力股的特质:

1. 上游超导材料:业绩兑现最快的”现金牛”

超导材料是核聚变的”刚需”,没有超导磁体,就没法产生强磁场约束等离子体,而且这东西技术壁垒极高,全球没几家能造。这赛道里有两家企业必须重点看:

• 西部超导:绝对的行业标杆。它的Nb₃Sn线材不仅供应国内的CFETR项目,还拿到了国际订单,2025年聚变业务占比能到18%,这在行业里已经是顶尖水平了。更关键的是它的订单能见度极高,1.8亿元的新订单刚落地,后续CFETR装置建设还会有持续需求,业绩增长的确定性很强。

• 永鼎股份:弹性最大的黑马。它的第二代YBCO带材通过了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的认证,这相当于拿到了国际市场的”入场券”,9月还斩获了欧盟1200万美元的追加订单。虽然现在聚变业务占比12%,但随着国际项目推进,未来增长空间比纯做国内市场的企业更大。

2. 中游核心部件:技术壁垒最高的”隐形冠军”

中游设备里,偏滤器、微波加热系统这些核心部件,比普通的阀门、电缆价值量高得多,而且大多是”独家供应”,竞争压力小。

• 安泰科技:偏滤器领域的”全球老大”。它刚交付了全球最大的单体钨铜偏滤器,直径4.2米,光这一个部件的技术含量就足以碾压同行。更牛的是它在ITER项目里占了80%以上的份额,国际话语权直接拉满,2025年聚变业务占比能到22%,是中游设备里的扛把子。

• 国光电气:微波加热系统的”独家供应商”。核聚变需要用微波把等离子体加热到亿度高温,这系统以前全靠进口,现在国光电气直接和核西物院签了2.4亿元的合同,而且四季度就能确认收入,业绩转化速度非常快,聚变业务占比25%,在行业里遥遥领先。

3. 低温与真空设备:不可或缺的”配套王者”

核聚变装置既要超高温,又要超低温(超导磁体需要接近绝对零度的环境),还要高真空,这些配套设备虽然不是”主角”,但少了它们根本玩不转。

• 杭氧股份:稀缺的低温系统供应商。它的低温设备是超导磁体的”降温神器”,而且国内能做这种高端低温设备的企业没几家,属于”稀缺资源”。机构专门点名将它列为重点关注对象,就是看中了它的不可替代性。

• 雪人股份:氦气压缩机的”后起之秀”。氦气是核聚变的关键工质,氦气压缩机则是核心配套设备,雪人股份的产品已经通过了BEST装置的冷试,9月还拿到了8台追加订单,从”试用”到”批量采购”,只差最后一步。

4. 低估值+订单落地:安全边际最高的”潜力股”

有些企业虽然名气不大,但估值不高,还有明确的订单落地,下跌空间小,上涨动力足,特别适合稳健型投资者。

• 英杰电气:电源系统的”性价比之选”。它给”中国环流三号”供快控电源,刚中标了1.1亿元的RMP电源系统订单,聚变业务占比19%。现在股价还没被爆炒,估值在同行里算低的,而且电源系统是每个聚变装置都需要的,需求很稳定。

• 纽威股份:核级阀门的”隐形赢家”。它刚完成了ITER项目最后一批核级阀门的交付,累计合同额7600万元,虽然占比7%不算高,但胜在稳定。随着后续装置建设提速,阀门的采购量会持续增加,业绩有稳步增长的潜力。

四、最后提醒:避开3个坑,才能踩对核聚变的节奏

聊完了龙头和潜力股,还得给大家提个醒,核聚变虽然是未来的”终极能源”,但现在还处在工程化初期,炒这个板块一定要避开三个坑:

第一,别碰”蹭概念”的公司。 像有些公司只是生产普通的电缆、钢材,和核聚变的”耐辐照电缆””高温合金”八竿子打不着,却蹭着热点涨股价,这种股涨得快跌得更快,一定要看清楚公司公告里的”聚变业务占比”,低于5%的要谨慎。

第二,别被”增收不增利”迷惑。 合锻智能虽然10天6个涨停,但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了11.39%,属于典型的”增收不增利”。这说明有些企业虽然拿到了订单,但还在投入期,没到盈利阶段,追高前一定要看财务数据。

第三,别忽视”区域布局”的重要性。 核聚变项目有明显的区域聚集性:合肥主攻磁约束托卡马克,上海侧重高温超导紧凑型,成都聚焦环流系列。比如上海的联创光电,拿到了上海聚变3亿元的订单,就是沾了区域布局的光,跟着项目走的企业,更容易拿到持续订单。

结语:选对公司,比纠结”谁是龙头”更重要

回到开头的问题,上海电气确实是核聚变核心设备端的龙头之一,而领益智造压根不在这个赛道上,两者没有可比性。但对于投资者来说,纠结”谁是龙头”其实意义不大,因为核聚变产业刚起步,现在的龙头未必是未来的赢家,反而那些手握核心技术、订单持续落地、站在关键环节的潜力公司,更有可能跑出超额收益。

从行业大趋势看,全球聚变行业投资额5年从19亿美元飙升到97亿美元,国际能源署预测2030年市场规模能到4965.5亿美元,这个赛道的潜力毋庸置疑。而我国的BEST装置2027年就要建成,接下来几年正是设备采购、材料供应的高峰期,相关企业的业绩会逐步兑现。

与其天天盯着K线图猜涨跌,不如花点时间研究企业的技术实力和订单情况:看看西部超导的线材产能够不够,安泰科技的偏滤器还有没有新订单,国光电气的收入确认了多少。这些实实在在的信息,比任何AI的回答都靠谱。

核聚变是场”持久战”,不是短期炒作的概念。选对那些能真正为”国之重器”提供支撑的企业,陪着它们成长,才能真正分享到这场能源革命的红利。

股价走高,苹果1拆4玩起了“高送转”,股民会买单吗

周四早间美股苹果股价一路走高,盘中一度达到468.36美元,市值突破2万亿美元,继续巩固全球市值最大公司的地位。

不过,收盘时苹果小幅回落,未能稳住2万亿美元。

苹果市值2万亿美元_苹果股票拆分_苹果股票分拆方案

苹果一路上涨,市值逼近2万亿美元

之前,石油巨无霸沙特阿美(Saudi Aramco)曾在去年12月短暂达到2万亿美元,但随后股价下跌,目前其市值约1.8万亿美元,仅次于苹果居全球市值第二位。

苹果、特斯拉也玩“高送转”

虽然股价创新高,但由于疫情对供应链的影响,苹果公司发布新款iPhone的计划被推迟,且前期无法提供稳定的供应。因此投行预计下一财季苹果的业绩不会太好看。

红星新闻注意到,近日,苹果批准了一项1:4的股票分拆方案,预计将在8月24日收盘后分发给股东。这颇有些类似于A股的“高送转”概念,目的是使个人投资者更容易买得起它的股票。眼下苹果股价为462美元,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确实昂贵。

股票分拆方案就是“拆股”,苹果这次是1股拆成了4股,而股价也会同步调低,以眼下苹果462美元计,拆股后将对应调整为约115美元。这种如果对应到A股市场,这相当于每10股送30股的“高送转”概念,通常会被市场追捧。不过,在苹果460多美元的股价下,这个方案能否得到投资者认同还有待观察。

红星新闻发现不只苹果,特斯拉近期也宣布拆股,且达到1:5。如果对应到A股市场,相当于每10股送40股!

目前,特斯拉股价涨到了1800美元以上,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多次批评特斯拉股价过高,并提议分拆股票,最终获得支持。

根据特斯拉的股票分拆方案,股票数量将增加5倍,相应地股价也就缩水至1/5,即大约375美元。特斯拉表示这可以降低股票的购入门槛,吸引更多潜在投资者。

其实美股也和A股炒作各种概念差不多,也喜欢炒“高送转”,在特斯拉拆分消息传出后,其股价最近飙升了30%。

说起高价股,投资者很容易就想起“股神”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BRK.A)公司,这也是多年来全世界最贵的股票,没有之一。由于巴菲特坚持不搞分拆,结果股价从1962年以来涨了几万倍,如今每股高达31万美元,令人望而却步。其成交量也十分稀少。

中国上市公司参与苹果产业链受益

今日A股市场的苹果概念股表现活跃。

苹果股票拆分_苹果市值2万亿美元_苹果股票分拆方案

在苹果产业链环节,众多中国公司有望从中分一杯羹。根据中泰证券研报,2019年公布的苹果200家核心供应商名单中,中国公司合计多达86家,覆盖了从显示面板、摄像头模组,到玻璃盖板、电池配件等多个领域。其中,不乏一些行业龙头公司如京东方、欧菲光、立讯精密、蓝思科技、长电科技、德赛电池等。

从业绩来看,截至目前已有多家A股苹果概念公司发布半年报,上半年大多录得净利润同比正增长。而从股价表现看,今年以来A股苹果概念股表现出色,绝大多数上涨可观,其中超过10只股票今年以来已经实现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