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银行间市场

外汇交易中心:推出澳门元外汇交易相关服务

12月20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通知,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落实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将于2024年1月2日起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展人民币对澳门元、美元和港元对澳门元交易。

一、人民币对澳门元

(一)参与机构。具备银行间人民币外汇市场会员资格的机构可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展人民币对澳门元交易。

(二)产品机制。人民币对澳门元(CNY/MOP)的交易以人民币为基准货币,支持即期、远期和掉期的询价交易。

(三)做市商安排。人民币外汇做市商和尝试做市机构承担相应义务,连续提供人民币对澳门元的买、卖双向报价,为市场提供流动性。

(四)中间价。外汇交易中心于每个交易日上午9时15分对外公布当日人民币对澳门元汇率中间价。人民币对澳门元汇率中间价由外汇交易中心根据当日人民币对港元汇率中间价与上午9时国际外汇市场港元对澳门元汇率套算确定。

(五)即期波幅。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对澳门元交易价在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人民币对澳门元汇率中间价上下3%的幅度内浮动。

(六)其他。交易时间、交易后服务、行情信息、收费规则等未尽事宜沿用银行间人民币外汇市场现行规定。

二、美元和港元对澳门元

(一)参与机构。具备银行间外币对市场会员资格的机构可在银行间外币对市场开展美元和港元对澳门元交易。

(二)产品机制。美元对澳门元(USD/MOP)和港元对澳门元(HKD/MOP)的交易分别以美元和港元作为基准货币,支持即期、远期和掉期交易。其中,即期交易支持询价和撮合交易模式;远期和掉期交易支持询价交易模式。

(三)做市商安排。外币对做市商承担相应义务,连续提供美元和港元对澳门元交易的买、卖双向报价,为市场提供流动性。

(四)其他。交易时间、交易后服务、行情信息、收费规则等未尽事宜沿用银行间外币对市场现行规定。

一文全解人民币外汇产品市场丨乒乓小课堂

“ 人民币对外币的汇率代表了人民币的对外价值。本文分三个部分介绍了人民币汇率。关于汇率市场,后续我们将会持续开展外汇相关的产品进行介绍,希望各位卖家朋友们持续关注哦!”

银行间和对客外汇市场 / 银行间市场和对客市场

境内和境外两个汇率市场 / CNY和CNH

人民币汇率有哪些产品?/ 即期、远期、期权。

银行间和对客外汇市场

根据参与者的不同,可以将人民币汇率市场划分为银行间市场和对客市场,其中银行间市场的参与者必须是是中国外汇交易中心(CFETS)的外汇市场会员,主要包括银行和财务公司,近年来也有少量的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开始加入外汇市场,当然,我们国家的央行也是人民币外汇市场的重要玩家。

银行间市场因为参与者都是金融机构,因而这个市场也可以称为批发市场,它的特点是单笔交易量大,价格变化快,同时各家机构都在统一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系统上进行交易。银行间市场的作用是发现人民币汇率的价格,同时为各家机构提供头寸管理的市场。

银行间市场和对客市场_中国外汇市场交易品种_人民币汇率市场

图1:人民币的银行间市场与对客市场

对于企业和个人,市场上参与的是机构对客市场,各家机构在获得银行间价格之后,会根据各家机构的情况,在柜台、网络和手机银行的形式向客户提供“当日外汇牌价”,这是企业和个人客户所能从银行拿到的结汇或购汇的价格,这个价格也称之零售价格,从价格比较来说,一般情况下银行间的汇率价格要好于银行的挂牌价。银行往往会同时挂出客户卖外汇,以及客户买外汇的价格,客户卖外汇,对应的是银行买外汇,这个价格就是汇买价,买是银行的方向;客户买外汇,对应就是银行卖出外汇,这个价格就是汇卖价;对于银行来说,它的定价规则是低价买入外汇,高价卖出外汇,所以作为客户看到的结果就是银行的汇买价

外汇市场详解:定义、特征与交易方式全解析

外汇市场全揭秘:从概念到交易方式的深度解析

外汇,这一全球性的金融市场,涵盖了各国货币之间的交易。它不仅规模庞大,日交易量高达数万亿美元,更因其24小时不间断的交易特性而备受瞩目。本文旨在为您全面解析外汇市场的概念、独特特征以及各种交易方式,助您一探这个全球金融市场的奥秘。

011. 外汇市场概述

1.1 外汇的定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外汇被定义为外币现钞、支付凭证和证券等,是国际贸易中的支付手段和资产。

外汇被明确界定为以下几种外币表示的支付手段和资产:

外币现钞,这涵盖了纸币和铸币;

外币支付凭证或工具,如票据、银行存款单、邮政储蓄凭证以及银行卡等;

外币有价证券,包括债券和股票;

特别提款权;

以及其他形式的外汇资产。

外汇市场基本特征详解_中国外汇市场交易品种_外汇市场概念及交易方式

1.2 外汇的基本特征

外汇具有可自由兑换性、普遍接受性和可偿性,使其成为国际交易的通用支付工具。

外汇作为一种非主权货币,通常不会受到各国政府的直接管理,允许其作为本国市场的计价和结算货币,甚至允许其在境内自由流通和使用。然而,外汇通常具备以下三个关键特征:

(一)可自由兑换性。这是外汇的核心特征之一。由于外汇以外国货币为表示,因此它必须能够自由地兑换成其他国家的货币或信用工具,以便进行多边支付。

(二)普遍接受性。这意味着外汇必须被各国广泛接受,作为国际交易中的通用支付手段和金融资产,用于对外支付。

(三)可偿性。外汇代表的是在国外能得到补偿的债权,它必须具备可靠的物质偿付保证,以确保其价值稳定和可兑换性。

022. 汇率及标价方法

2.1 汇率的定义

汇率,又称兑换率、外币行市、外汇行情或简称牌价,是各国货币在相互交换时的换算比率。汇率是不同国家货币间的换算比率,反映货币间的价值比较。它表示一国货币单位用另一国货币单位所对应的价格,从而将不同国家的货币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得各国货币间的直接比较成为可能。

2.2 汇率的标价方法

汇率可直接或间接标价,通常以本国货币衡量外币或反之。

外汇买卖不同于普通的商品交易。在商品买卖中,商品价格通常用货币表示,但货币价格却无法直接用商品来衡量。而外汇买卖实质上是货币购买货币的活动。因此,汇率具有双向表示的特性:它既可以用本国货币表示外国货币的价格,也可以反之。

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外汇标价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标价法,又称价格标价法,它以本国货币为单位来衡量一定量的外国货币;二是间接标价法,又称数量标价法,它则以外国货币为单位来衡量一定量的本国货币。

033. 现钞与现汇的差异

现汇适合大额结算,现钞适用于小额支付。

现钞和现汇,作为外汇的两种形态,各有其独特之处。现汇,通常指通过国外银行汇入国内的外币存款,以及诸如外币汇票、本票、旅行支票等可电子划账的国际结算凭证。而现钞,则特指外币纸币和铸币,如美元、欧元等纸币或硬币。

在跨境交易、国际投资等场合,现汇因其安全、便捷及大规模结算的特性而占据优势。相比之下,现钞则更多适用于小额零星支付,特别是在银行结算体系之外的商业服务网点,如小商店、餐馆等,现钞的便利性更为突出。

外汇市场概念及交易方式_外汇市场基本特征详解_中国外汇市场交易品种

044. 银行间外汇市场

4.1 市场简介

银行间外汇市场由金融机构通过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交易,分为即期和衍生品市场。

银行间外汇市场,是由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的境内金融机构,如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通过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进行人民币与外币交易的场所。该市场采用会员制管理,经审核批准的会员可利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电子交易系统进行交易。

根据交易品种的不同,银行间外汇市场又可分为即期外汇市场和外汇衍生品市场。即期外汇市场是传统的交易形式,指在成交后第二个营业日进行交割;而外汇衍生品市场则涵盖外汇远期、外汇掉期、货币掉期和外汇期权等交易。

外汇市场概念及交易方式_外汇市场基本特征详解_中国外汇市场交易品种

4.2 交易方式和清算制度

提供竞价和询价交易方式,清算采用集中净额和双边清算。

银行间外汇市场提供了竞价和询价两种交易方式。竞价交易,也被称为集中撮合交易机制,是指市场会员通过电子交易系统各自提交买卖报价,系统依据“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进行逐笔匹配,自动完成交易。而询价交易则是交易双方通过协商来议定货币、金额、汇率及起息日等交易要素的交易方式。目前,在我国银行间外汇即期交易中,这两种方式均可采用;而对于外汇衍生品交易,则统一采用询价交易方式。

(二)清算制度

银行间外汇市场的清算制度主要包括集中净额清算和双边清算两种模式。集中净额清算是指,在交易达成后,由第三方作为中央清算对手方,对同一清算日的交易按币种进行轧差处理,并根据轧差结果分别向交易双方独立进行资金清算。双边清算则是指,交易达成后,由交易双方直接依据交易要素进行资金清算。目前,在我国银行间人民币对外汇的即期竞价交易中,主要采用集中净额清算方式;即期询价交易则可采用双边清算或集中净额清算方式;而外汇衍生品交易则统一采用双边清算方式。

外媒:中国政府正在发动一场“可控的金融危机”

银行钱紧央行旁观:“李克强经济学”货币一端露端倪

银行闹钱荒央行不“放水” 总理一句话浇灭市场期盼

凤凰财经综合讯 据外媒报道,昨天,中国银行间市场的交易参与者们经历了史无前例的一天:钱,从来没有这么贵过。

早盘,各大商业银行的同业市场交易部门开始以10%以上的利率吸纳存款,于是11点公布的隔夜利率和七天利率双双超过10%——创历史新高。短期资金近乎枯竭的情况下,场内场外的资金贩子们开始通过各种渠道借钱,如同泥牛入海。中午11点左右,隔夜同业利率一度在25%的位置成交,而隔夜回购利率(repo)更一度达到30%。“把高利贷直接搬到同业市场了?”一位基金经理感叹。

与资金紧张相对应的是银行间债券市场价格暴跌,国债、央票收益率急升,交易所部分企业债跌幅超过1%。《华尔街日报》援引一位银行交易员说,多数机构早上只有一个任务:平仓。连中小投资者都开始用闲置资金参与国债逆回购——有的品种年化收益已经突破20%。

利率之高,吓到了所有参与者,托管银行不愿轻易结算。大额交易延迟,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券款对付(DVP)交易延迟,最后交易系统再次延迟半小时关闭,给银行提供时间找钱——这已经是一个月来的第三次。

高度紧绷的市场环境下,一点点流言蜚语也会让局势失去控制:中国当地媒体21世纪网爆出消息,称中国银行出现资金违约——作为银行间市场的出借方四大行之一,如果中行违约,其严重性将远远超过此前传闻的光大银行违约。

晚间21点,中国银行在微博上发布消息否认违约,21世纪网接近12点时,撤回新闻并致歉,几乎同时,同在21报系旗下的《21世纪经济报道》称,下午资金已经以低利率从工行或国开行流出,相信是在央行指导下“维稳”。

在恐慌,谣言和绝望中,银行间交易市场的20日这天过去了,对很多银行交易员来说,今天大笔资金以惊人的利率借入,这也意味着过往积累的利润可能已经灰飞烟灭。

这场“钱荒”是从初夏6月6日开端的——那天,被认为是中国基准利率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开始突然飙升,隔夜利率从6日的5.98%飙升到8.29%,七天利率升至6.66%。

三年以来,中国短期资金市场的利率飙升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年末季末或者春节,各大商业银行总会因为存款考核或者季节原因出现资金紧张——但极少在资金原本并不紧张的6月出现。过去,每每遇到这样情境,中国央行都会投放资金,平抑利率。但是,事情开始起变化。

消息人士透露,监管部门在两个月前向各大银行吹风:“不仅要过好日子,还要过紧日子”。6月银行间资金开始紧张后,有关央行将恢复逆回购或动用SLO工具投放资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等传闻不绝于耳,更传出“四大行逼宫央行投放资金”的消息,但央行依旧淡定的持续每日20亿央票发行(回笼资金)令所有期待“放水”的交易者开始绝望。

让利率飙升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中国总理李克强两次讲话,6月8日和19日这位持有经济学博士的总理发表了“用好资金增量、盘活资金存量”观点——在讲话和随后官方媒体的解读中,明确传递出中国高层新的货币思路:放慢货币增长速率,迫使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点评称:“倒逼金融机构去杠杆,挤压融资平台,在紧环境下淘汰落后产能。央行近期行为找到了高层依据。”

“央妈变成后妈了”——在这样的预期下,银行间市场的主要借款方:中小商业银行承受着最大压力,以高额利率吸纳资金,但在7月份会资金更加紧张的预期下,四大行也紧紧地捂住口袋,甚至进场争夺。即将到来的7月,将是银行转股分红、企业财政缴款之时。这意味着从现在开始,如果央行继续“冷眼旁观”,中国银行间市场的“钱荒”将会继续。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2013年初夏的银行间同业市场资金紧张,是央行有意为之无疑,但其形成的原因依旧有许多猜测和推论,中国管理层和央行试图进行哪种“中国式去杠杆化”,乃至进行一场“可控的金融危机”?解释不一,可归纳为几点。

中国政府出手整顿论:在第一季度贸易出口畸形虚高,全世界都清楚背后通过贸易套利的作法后,中国外管局发20号文,严厉打击保税区和深圳香港的贸易资金套利,导致5月份新增外汇占款大幅放缓,环比降七成,基础货币供应出现了下降。而上半年清查银行间市场债券违规,暂停丙类户的“债券风暴”,让银行间资金流动性再次趋紧。

热钱流出论:这个难以证实的说法几乎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上。5月以来,巴西、印度和东南亚诸国的股债汇市都遭遇重挫,资金正在撤离新兴市场的说法喧嚣一片,彭博报道,过去4年来流入新兴市场的资金外流了3.9万亿美元。在中国高层主动调整的信号下,华尔街唱空中国的声音再起和人民币继续升值预期减弱,为热钱撤离的说法创造了语境。

美国东部时间6月20日,伯南克首次公布了QE退出的潜在时间表,这对于全球流动性的收紧,显然也影响到了中国资金市场。

央行去杠杆论:这是昨天晚上被提及最多的说法:中国央行在敲打“影子银行”。在2008年之后,通过大大小小的融资平台,中国商业银行贷款大跃进。2010年,贷款风险被警示后,各大银行通过理财计划和买入返售持有了信托权益等资产,大量同业资金投入非标准化资产。央行这次收紧,是对这些银行的“敲打”,逼迫他们尽快将表外融资回表,降杠杆,去风险。

银行期限错配论: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认为,有些银行流动性管理出问题,热衷期限套利,造成了短期借来的钱,投入长期资产中,出现严重的期限错配,被投入到长期资产中,而因为货币乘数效应,长期资产又没有足够对应货币存放在各大银行。

另一种猜测是,在中国银监会8号文后,银行被迫动用自营资金购买投资非标准化资产,恰逢这次资金紧张,于是陷入前所未有的资金紧缺。

某种意义上而言,中国监管层发动了一次压力测试,一场“可控”的金融危机,试图逼迫各大银行将从资金空转和不良产能中释放出来,投向实体经济中潜在的优质资产,以解决中国经济中长期存在的资本错配问题。不过“演习”参与者们的表现,恐怕要令人失望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利率双轨制——存贷利率固定,但理财产品等民间融资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为求利润,受到高利率吸引,通过各种途径办法将信贷业务包装后投入高利率市场可能难以避免。发动一次“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政府会做出什么样的改革呢?

活力中国调研行 | 平均每秒交易超过1亿元 这里是中国金融市场的“大动脉”

在电视剧《繁花》中,汪小姐创立的明珠公司的第一个订单,在一夜之间由负转正,成为业界传奇。第一桶金背后的奥秘是什么?原来,自1994年元旦开始,中国实施了首次重大外汇体制改革,也称94汇改。

1994年1月1日,我国完成汇率并轨,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人民币浮动汇率制度。也就是在这一年,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应运而生,入驻外滩15号的百年建筑。今天上午,“活力中国调研行”上海主题采访活动走进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感受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新动能。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始终是中国金融市场改革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排头兵。”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党委委员、副总裁董忆伟介绍,在成立初期,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规模比较小,产品和服务也比较单一,服务对象仅限于国内银行。经过30多年的积淀与发展,如今的中国银行间市场在全球排名靠前,并朝着“全球人民币及相关资产交易主平台和定价中心”的目标奋进。

“我们的服务对象包括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00家机构,业务范围覆盖银行间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各种金融产品现货及衍生产品的发行、交易、交易后处理以及信息披露等各个方面,同时也是大家普遍关注的市场利率、汇率等基准指标的发布平台,还承担着支持和传导货币政策等方面的重要职责。”

目前,中国债券市场已是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市场存量债券约190万亿元,银行间债券市场占比88%。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成立以来,银行间市场交易规模的年均增长率超过35%。2024年,银行间本外币市场成交规模达到2617万亿元,对应日均成交量10.5万亿元,平均每秒交易超过1亿元,在我国主要金融要素市场的占比在70%左右,是名副其实的金融市场“大动脉”。

在对外开放方面,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推出了多项银行间市场的开放措施,并且通过持续优化市场微观机制,为全球投资者提供“多币种、多机制、一站式”的高效便捷投资渠道,用金融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银行间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目前,参与中国银行间市场的境外法人机构超过1100家,境外投资者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约4万亿元,2024年现券交易量19.1万亿元。

“着力‘引进来’,我们为境外投资者提供结算代理、债券通‘北向通’和‘互换通’服务;发力‘走出去’,我们为境内投资者提供‘南向通’服务。交易时长延长为交易日7:00-次日3:00,支持全天20小时连续交易,覆盖亚洲、欧洲全部交易时段和北美大部分交易时段,为全球投资者参与中国市场提供更多便利。”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市场二部总经理卢向前介绍。

新民晚报记者了解到,债券通“北向通”于2017年上线,截至今年7月末已有834家境外机构通过“北向通”入市;债券通“南向通”于2021年上线以来,境内投资者范围扩大至券商、基金、保险、理财等非银机构。截至7月末,已有1171家境外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持债余额3.93万亿元。

“上海在金融领域承担着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战略使命。建设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需要央地密切合作,尤其需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9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张雪春在“活力中国调研行”上海主题采访情况介绍会上如是说。

上海市委金融办副主任陶昌盛表示,当前,外资金融机构和国际金融组织在上海加快集聚。截至今年6月末,上海持牌金融机构1796家,其中外资机构556家,占比近三分之一。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持续深化。“沪港通”“债券通”“互换通”等重要机制稳步推进。截至今年7月末,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和Q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试点分别吸引99家、66家国际资管机构参与。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政策协同联动,以更优质、更完善的金融服务稳外贸、稳外资,以更大力度、更高水平的金融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动能,为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多作贡献。”陶昌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