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金融市场

白银价格飞涨,沪银期货创历史新高!新一轮上行通道已开启?

继黄金突破3400美元/盎司后,白银接过领涨大旗。

截至6月6日发稿前,现货白银最高报36.26美元/盎司,日内涨1.7%,续创2012年2月29日以来最高水平;COMEX白银最高触及36.43美元/盎司,日内涨1.7%。

而在6月5日,现货白银一度涨超4.5%,突破36美元/盎司整数关口。

“我们倾向于认为,近期白银的相对强势,可能属于价差走阔后的短期补涨现象,叠加白银盘子小亦预示波动更大。我们认为,在白银与黄金比价修复至一定层度后,白银走势预计在工业需求约束下或难于超越黄金。从价格走势层面看,白银价格仍有望受通胀抬升、纸币购买力下降以及黄金中长期看涨等影响而重心上抬。”南华期货贵金属新能源研究组负责人夏莹莹说。

白银缘何大涨?

6月5日,现货白银一度涨超4.5%,突破36美元/盎司整数关口,创下2012年2月29日以来最高水平,报收35.63美元/盎司,今年迄今涨逾21%。

截至6月6日发稿前,现货白银最高报36.26美元/盎司,日内涨1.7%;COMEX白银最高触及36.43美元/盎司,日内涨1.7%。

现货白银价格走势_白银领涨原因分析_行情中心首页-期货-国内国际期货比价表

国内方面,沪银主力合约6月6日报收8850元/千克,涨4.49%,创下历史新高。

受白银价格飞涨影响,A股有色金属领涨两市,浩通科技(301026.SZ)、福达合金(603045.SH)、丽岛新材(603937.SH)、盛达资源(000603.SZ)、白银有色(601212.SH)、中润资源(000506.SZ)等涨停或涨超10%。

港股有色金属股同样大涨,截至6月6日收盘,中国白银集团(00815.HK)、潼关黄金(00340.HK)、中国黄金国际(02099.HK)分别上涨26.06%、5.08%、3.60%。

谈及白银大涨的原因,德国贵金属精炼商Heraeus Group高级交易员Alexander Zumpfe指出,这轮涨势由技术动能、基本面改善和更广泛的投资者兴趣共同推动,“在落后黄金数周后,白银现在正在迎头赶上,这表明趋势投资者重新燃起兴趣,正在轮动至白银。”

夏莹莹对澎湃新闻记者分析称,这轮突破可能更多基于估值层面的交易因素。一方面是其估值优先体现,相较于持续创新高的黄金,白银价格优势显著,投资需求增长明显;其次,从技术层面看,白银已经震荡数年,多空处于长期平衡的状态,但从5月下旬以来,白银持仓快速上升,显示为多空博弈加剧,而6月来COMEX白银看跌/看涨期权偏度右偏,预示市场对白银看涨的预期更强烈,当白银价格突破震荡区间上沿后,多空长期平衡向多头占优格局的切换,也加速了空头离场下的白银上涨行情。

Sprott Asset Management的高级投资组合经理兼首席投资官Maria Smirnova表示:“这次突破已经酝酿了一段时间,因为白银在近几个月曾数次尝试突破35美元大关,所以这次成功意义重大。如果这次技术性突破能催化实物投资者的买盘,那么白银价格可能很快被推得更高,白银市场交投清淡,不需要太大的购买活动就能推高价格。”

涨势是否能持续?

白银作为黄金以外在生产和生活中最常见的贵金属,兼具金融属性和商品属性。近年来,由于货币属性不及黄金,白银始终未能跟上黄金迭创新高的步伐。同时,随着工业需求的持续释放,白银的商品属性正在接近甚至有超越金融属性的趋势。

夏莹莹分析说,从基本面看,白银需求主要受工业需求和投资需求主导。受制于全球经济增速及光伏行业发展阶段影响,白银工业需求增速预计放缓,或较难对银价形成强驱动;投资需求则受宏观背景下的货币政策周期、地缘政治经贸不确定等因素影响,但白银在货币属性、金融属性以及避险属性上的偏弱格局,以及投资渠道的不完善等问题,或预示白银投资需求将弱于黄金。

国信期货首席分析师顾冯达表示,此前,金银比维持在100左右的历史高位,表明白银价格相对于黄金价格被显著低估。从资产配置逻辑看,避险情绪驱动黄金价格上涨后,资金往往转向估值更低、弹性更高的白银,以捕捉补涨机会。近期,美联储政策分歧加剧美元信用波动,低利率预期可能会降低持有非生息资产的机会成本,从而进一步推动资金从黄金向白银轮动。

盛宝银行大宗商品策略主管Ole Hansen指出,美元指数跌至两年低位叠加地缘风险重燃,贵金属迎来突破性行情。白银因市场规模仅为黄金的十分之一,同等资金流入将引发更大波动弹性。

“我们倾向于认为,近期白银的相对强势,可能属于价差走阔后的短期补涨现象,叠加白银盘子小亦预示波动更大。我们认为,在白银与黄金比价修复至一定层度后,白银走势预计在工业需求约束下或难于超越黄金。从价格走势层面看,白银价格仍有望受通胀抬升、纸币购买力下降以及黄金中长期看涨等影响而重心上抬。”夏莹莹说。

Hansen认为,白银不仅对黄金与美元波动敏感,工业需求信号(尤其是铜价)同样关键。中国需求韧性、美国以外库存紧张及绿色能源转型推动的铜价强势,有望持续支撑白银。

大热门回归!梦回三年前,“傲慢与偏见”如何让股指期货一再背锅?我们对它的误解到底有多深

差点被市场遗忘了的股指期货,上周又开始成了一个热门话题。

这一次是因为中金所网站日前披露的一个信息:自12月3日起调整三项股指期货交易标准。

由于下调股指期货交易保证金及手续费,放宽日内交易限制,实质性利好股市成交量。所以,上周A股市场中的期货概念板块应声上涨,说明投资者将股指期货恢复常态化交易视为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有利于股市与期市两个市场流动性的进一步改善。

关于股指期货这个问题,大爷我还是有一定的发言权的。

因为我是中国最早从事期货行业的那一拨从业人员(解放前的就不算了),从国际金融期货到国内商品期货,从外汇到原油,从SP500到恒生指数,从东京红豆到大交所大豆,几乎都干了一个遍,长年在三大证券报写期评专栏,出版了国内第一本关于股指期货的畅销书——《期指兵法》,我干期货的年代,现在很多期货公司的老总们当时都还是一些学徒级别的小弟……说这些不是为了炫耀,而是想说明一下:对于期货,特别是股指期货这个品种,我是比没有经历中国期货市场发展全过程的人要理解得深刻一点。

梦回三年前,被妖魔化的“投机”与被阴谋论的“恶意做空”让股指期货背了一个金融市场不稳定因素的“骂名”。

三年过去了,事实证明,就算把股指期货的手脚绑住了,A股市场的非理性波动并没有明显的改观,这让管理层开始重新审视并评估股指期货的积极意义。现在股指期货基本上回到了常态化监管,我跟许多业内人士一样,感到欣慰。

“傲慢与偏见”的形成

期货市场从开始到现在,有些人都是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它的,由于“期货”总是与“投机”相提并论,于是,“傲慢与偏见”便如影随形:每当商品市场大涨,“期货抬高物价刺激了通胀”的指责就时有出现,每当股票市场大跌,马上就会有人指责“股指期货大跌打压了股市”。

这种偏见在2015年股市大跌之后一度到达了某种极端程度。

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自2010年4月16日起正式上市交易,标志着国内股指期货正式闪亮登场。

股指期货开户数_股指期货常态化交易影响_股指期货交易标准调整

在这之前,关于中国需不需要股指期货、股指期货是否会出现过度投机、是否会加大股市的波动并给金融市场的稳定带来不可控的风险等问题就一直争论不休。

这个争论关注的焦点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其历史原因的。

其实,对标A股市场的这个股指期货并不是出现在中国内地金融市场的第一个金融期货品种。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国内商品期货交易所还没有成立之前,外汇期货、利率期货和股指期货等几乎所有境外金融期货品种就开始登陆国内中心城市。

开办这些业务的几乎清一色都是来自港澳台金融机构,早期的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也是来自境外,而从业人员是那些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并敢于尝试新生事物的年轻人。

然而,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境外期货一哄而上,从业人员品行鱼龙混杂,境外期货与国内的现货之间没有任何关系,沦为一种纯粹的博傻游戏,结果出了很多问题,比如,对赌行为盛行,甚至还有干脆卷款跑路的,造成早期参与境外期货交易的投资者损失惨重。95年的时候,国家有关部门强令暂停了境外期货业务。

在股指期货推出之前,我国在九十年代就推出了利率期货,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国债期货,多空激烈的对抗最终演变成一场操纵市场的闹剧,327国债事件成了金融市场一个经典的风险案例。

境外期货关停,国债期货歇菜,国内商品期货开始火了起来,但是,这个火也是虚火,烧起来也是不得了的,人们很快发现,国内商品期货的疯狂程度,一点不逊色于境外期货,从海南橡胶咖啡,郑州绿豆,天津红小豆,不是多逼空就是空逼多,而且是纯投机,价格发现与风险对冲功能几乎没有。

99年《期货交易暂行条例》出台,国内期货业经历了史上最严的清理整顿,一大批期货交易所被关闭,一大半交易品种被废止,仅剩的几个品种也是被大幅度提高了交易保证金,开平仓都有严格限制,一时间,行业坠入冰窟。

经历清理整顿之后,国内商品期货市场慢慢走出低谷,价格发现与套期保值的功能得到体现,许多品种的定价权和话语权逐步转移到了中国的期货交易所,例如上交所的有色金属,大交所的大豆和豆油,对国际市场的价格都有影响力。

现在国内的生产商和加工商越来越多地关注商品期货市场的价格变动趋势,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也成为了许多企业的标准业务内容。现在再也没有人会怀疑商品期货市场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了。

中国的商品期货市场发挥价格发现与风险对冲功能的有效性跟欧美成熟市场之间的差距在快速缩小,可以说是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走过了欧美200多年的路。

可能是九十年代的期货乱象落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国内金融界此后多年,对于金融期货的开展总是心有余悸,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担心金融期货要是出了问题就会是大问题,影响的广度与深度都是商品期货所不能比拟的。

但是,一个金融期货缺席的期货市场是不完整的,甚至于是残缺不全的。因为,从全球金融市场来看,金融期货的交易金额在总交易金额中的比例是绝对的大头,参与金融期货的交易者也同样是占了绝大多数,可见,没有金融期货,金融市场的定价权就只能旁落在别人手里。全球四大指数公司之一的富时指数有限公司就曾经抢先一步在新加坡交易所推出了新华富时A50指数(2010年更名为富时中国A50指数)。

发烧了不能怪温度计

跟国内的商品期货市场不同的是,由于股指期货与A股市场是紧密相连的,A股市场有数以亿计的投资者,股指期货的波动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它是股市与期市投资者都会关注的一个衍生品,而商品期货市场主要还是生产商与加工商以及专业期货投资者在参与,离普通股民有点远。

股指期货常态化交易影响_股指期货开户数_股指期货交易标准调整

中国的股指期货在反复论证中得以推出,从广度与深度上看,对A股市场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所以,股指期货上市后,围绕股指期货的是非仍然没有停歇的意思。

争论的焦点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否与股票市场现有的制度和规则相互矛盾?

与境外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基本上都是T+0模式不同的是,目前A股市场实行的是T+1模式,而股指期货实行的是T+0模式,两者之间由于交易规则的差异,股指期货能不能有效发挥其价格发现功能,让人怀疑。

第二,是否为过度投机推波助澜,并加大股市的波动率?

在全球主要股市中,A股的换手率与波动率都是遥遥领先于其他股市的,现在又来了一个既可以保证金交易(实质上相当于10倍杠杆)又可以T+0回转交易的品种,会不会加重投机氛围,导致股市大起大落?

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市场对“投机”还是抱有深深的成见,总是把投机妖魔化。

其实,投机是金融市场的一部分,合法合规的投机者为市场提供了流动性,让套期保值得自顺利实现。

股指期货具有价格发现功能,它是现货市场的先行指标,是市场情绪的温度计。

套期保值者通过期货市场卖出合约而不是直接抛售股票,从这个角度来看,股指期货不仅不会加大股市波动,反而还有利于股票市场的稳定。

健康的期货市场既需要套保也需要投机,限制股指期货交易之后,市场的投机力量不足现已影响股指期货功能的发挥,套期保值交易无法做,盘面升贴水不合理也造成了价格发现功能无法实现。

第三,是否对中小投资者不公平?

股票交易基本上没有资金门槛,而参与股指期货的门槛相对而言要高很多,普通散户是参与不了股指期货交易的,只能当做是一个股市风向标来参考一下,而拥有资金优势的机构与专业投机者则可以同时在两个市场进行交易。假如当天买入股票发现买错了,可以用很少的保证金卖出相同价值的期指合约来锁定下跌风险,而散户买错了,当天是不能卖出股票的,也没法通过股指期货来对冲,这样就有一个问题,即大户可以通过股指期货来做套期保值,而散户则只能自求多福,对散户不公平。

这个问题的解决,有赖于A股市场逐步从散户为主的格局向机构投资者为主转变,未来A股市场越来越不适合散户,散户通过购买基金和理财产品等方式来参与股市,将是一个大趋势。

第四,是否存在拥有资金优势的大鳄跨市场操纵的风险?

这个问题也是大家比较关注的。理论上来说,通过操纵少数几只权重股,确实可以影响到指数的波动,或者,快速拉抬股指期货来影响现货价格也会在短时间内成功,但是,由于市场中各种套利资金的存在,假如交易规则没有受到人为限制而加大交易摩擦,也就是说套利交易是顺畅的,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基差不大可能长时间处于不合理水平,操纵获利的难度很大,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此外,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不断进步的年代,跨市场操纵也会难以逃避监管的打击。

第五,是否为“境外敌对势力”恶意破坏我国资本市场提供了可乘之机?

果然,在2015年中的那轮股市大跌中,有人找到了下跌的原因正是“境外敌对势力”恶意做空中国股市,而股指期货正是他们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工具。

证据似乎也找到了:一是俄罗斯的数学天才成立了一家公司,绕道国内某期货公司利用算法交易优势,在极短的时间内赚取了百倍的利润。二是一家名为“司度”的境外贸易公司先后跟国内几家券商合作介入了国内的股指期货交易。中信证券和国信证券因此还遭到了监管部门的处罚。

基于这样一个判断,2015年8~9月份,中金所连续出台股指期货限制政策。

由于对股指期货从保证金比例、交易手续费和投机开仓与套保开仓都做了合约手数上的严格限制,按照这些措施的要求,股指期货的投机交易基本上没法做了,而由于投机盘不足,导致流动性严重不足,期指对现货指数基本上处于贴水状态。

在高保证金、高手续费和日内开仓数量的限制之下,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与风险对冲功能几近失效。很多量化对冲基金因为无法对冲,也不得不停掉产品或者更换策略。

然而在此之后,股票市场并没有因为绑住了股指期货的手脚而走出期望中的牛市,反而在流动性危机中跌跌不休,单日千股跌停屡次上演,今年10月中旬跌破了2015年的“救市底”,可见,股指期货并不是股市下跌的真凶。

股指期货开户数_股指期货交易标准调整_股指期货常态化交易影响

三年多来,股指期货经历了几次松绑的调整,但是,力度很小,离恢复常态仍然有一定的差距。

不过,司度这个案子,不久前被监管部门认定为证据不足。并撤销了2015年对中信、国信等与司度有关的处罚。

由此可见,所谓“境外敌对势力”恶意做空的猜测,戏说的成分比较大。让股指期货为2015年的股市大跌背锅的问题,至此基本上得到了纠正。

别再让“傲慢与偏见”耽误制度建设

从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至今,三年间大量事实证明股指期货不应为股市低迷背锅。而监管层近期在国际期货大会上提出的“股指期货常态化”,标志第三次松绑再不仅仅是权宜之计,而是中国期市和股市正实质性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股指期货正形成持续放松的预期。股指期货增仓升水将进一步坚定广大机构投资者的持股信心,而成本显著降低又将实质性推动衍生工具对冲机制效能的充分展现。

何为常态化交易?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就提出,要持续扩展期货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其中包括做好股指期货恢复常态化交易的各项准备。

股指期货常态化交易影响_股指期货开户数_股指期货交易标准调整

近日,中金所总经理戎志平也表示,从某种意义上说,衍生品市场比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更为重要。资金大进大出使市场更不稳定,而衍生品市场则可以平抑这种波动。

2017年2月、2017年9月,股指期货已经经历两次松绑。这波松绑后,股指期货保证金比例基本上调整至2015年股市大跌前的水平。

对比2017年的前两次调整,虽然总体依旧保持小步走的节奏,但股指期货交易常态化的步子迈得更大了,而这对整个资本市场都具有积极意义。

第一,短期来看,恢复股指期货常态化交易,无论是保证金比例的调整,还是手续费费率的下降,都有利于金融机构降低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股指期货渐渐恢复常态化,也有助于量化对冲基金的发展,可以为资本市场注入更多流动性。有业内人士表示,调整股指期货交易安排,激活对冲基金行业,将为A股带来2000亿-3000亿元的增量资金回归,甚至有可能更高。

第二,长期来看,股指期货常态化有利于现货市场风险对冲需求得到充分满足,有利于平滑股票市场的波动率,防止大起大落。A股市场对风险管理的需求是巨大的,股指期货已被成熟市场所证明是市场必不可少的风险管理工具,目前,A股市值高达40多万亿元,在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下,股指期货交易受限等于让股票投资者由于得不到必要的风险对冲工具保护而处于“裸奔”状态。

第三,股指期货常态化有利于价格发现功能的实现,增加了投资者判断长期市场趋势的分析工具。境外成熟市场的实践表明,金融衍生品并非洪水猛兽,其价格发现功能有助于价值与价格中枢的形成,一个功能健全的股指期货市场,有利于提高股票市场的运行质量。

第四,股指期货常态化有利于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促进A股市场的国际化进程。A股已经纳入MSCI指数和罗素指数,外资开始加速进入A股市场,股指期货常态化,有利于中国资本市场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交易规则与运行机制,既利于国际资本走进来,也利于国内投资者走出去,让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步伐迈得更加稳健。

记得改革开放之初,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得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著名论断,把这个标准用在金融市场的制度建设上,围绕股指期货的是非曲直,从过去的实践中得到了检验,答案不言而喻。

总之,千万不要让“傲慢与偏见”耽误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

股指期货常态化交易影响_股指期货交易标准调整_股指期货开户数

证券时报携手民生银行上线空中营业厅,基于民生直销银行为读者提供线上投资理财服务,银行账户、资金安全、稳健理财。

余额理财类产品如意宝个人持有额无上限,最高可以实时赎回500万元,收益更好,额度更高!

为回馈读者,民生银行1,000,000份黄金直接送,立即扫码抢黄金!

股指期货开户数_股指期货常态化交易影响_股指期货交易标准调整

股指期货交易标准调整_股指期货开户数_股指期货常态化交易影响

券商中国是证券市场权威媒体《证券时报》旗下新媒体,券商中国对该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ID:quanshangcn

Tips:在券商中国微信号页面输入证券代码、简称即可查看个股行情及最新公告;输入基金代码、简称即可查看基金净值。

全球市场格局重构:2025年8月28日政策不确定性与资产分化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专业建议

美股指创新高与原油黄金齐涨并存的罕见格局,凸显全球市场在政策不确定时期的矛盾与分化。

2025年8月28日,全球金融市场呈现多元分化格局。美国标普500指数创下6487.03点的盘中历史新高,最终收于6481.40点。中国A股反弹上涨1.14%,收报3843.60点。国际油价上涨超1%,黄金期货同步上涨0.55%。

这种罕见的大类资产同涨格局背后,反映了市场对货币政策走向的重新定价,以及对地缘政治风险的持续担忧。美联储独立性争议、欧美贸易关系变化和全球供应链重构正共同塑造新的投资环境。

全球股市分化:创新高与疲软并存

北美市场表现强劲,科技股推动指数创新高。道琼斯工业指数上涨0.32%,收于45565.23点;标普500指数上涨0.24%,收于6481.40点;纳斯达克指数上涨0.21%,收于21590.14点。

科技巨头走势分化:微软涨近1%,苹果涨0.51%,亚马逊涨0.18%,谷歌涨0.16%。英伟达虽然二季度营收达到467亿美元,超出市场预期,但因数据中心收入略低于部分预期及第三财季营收指引未能大幅超出预期,股价盘后一度下跌超过5%。

欧洲市场涨跌互现,政治经济不确定性持续。德国DAX指数下跌0.44%,报24046.21点;法国CAC40指数上涨0.44%,报7743.93点;英国富时100指数下跌0.11%,报9255.50点。

欧洲市场继续受到政治不确定性影响,法国10年期国债与德国国债利差升至82个基点,创1月以来最高水平。

亚太市场呈现反弹态势,区域表现不一。日经225指数上涨0.73%,收报42828.79点;韩国KOSPI指数上涨0.29%,报3196.32点。香港恒生指数下跌0.81%,收报24998.82点。

印度股市首日开盘下跌,制造业和信息技术股领跌,特朗普政府50%关税正式生效。

大宗商品市场:油金齐涨的异常格局

国际油价持续上涨,供应担忧支撑市场。WTI原油期货上涨1.42%,报收64.15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期货上涨1.11%,报收67.44美元/桶。美国原油库存下降239.2万桶,降幅超过预期的186.3万桶,缓解了投资者对供应过剩的担忧。

贵金属市场稳步上涨,避险需求持续。COMEX黄金期货上涨0.55%,报3451.80美元/盎司;COMEX白银期货上涨0.22%,报38.69美元/盎司。随着美联储独立性危机加剧,现货黄金连续第二个交易日走高。

基本金属多数下跌,需求担忧笼罩市场。LME期锌跌1.76%,LME期铝跌1.29%,LME期铜跌0.65%,LME期镍跌0.62%。唯有LME期锡逆势上涨0.91%,报34510.00美元/吨。

农产品市场表现疲软。美国玉米期价下跌,12月期价下跌3.5美分/蒲式耳,报收406美分/蒲式耳。美国大豆期价震荡下跌,1月期价下跌2.50美分,报收1066.75美分/蒲式耳。

外汇与债券市场:美元承压与收益率下行

外汇市场方面,美元指数小幅下跌0.04%,报98.19。主要货币对美元走势不一,欧元兑美元报1.1632,低于前一交易日的1.1644美元;英镑兑美元报1.3497,高于前一交易日的1.3480美元。

美元兑日元报147.39,基本持平。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涨11个基点,报7.1523。

债券市场方面,美债收益率集体下跌。2年期美债收益率跌6.19个基点,报3.611%;10年期美债收益率跌2.72个基点,报4.234%;30年期美债收益率跌0.10个基点,报4.919%。

欧债收益率涨跌不一。英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0.5个基点,报4.733%;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2.3个基点,报2.698%;法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涨2个基点,报3.516%。

关键事件驱动:政策不确定性主导市场

美联储独立性争议持续发酵。纽约联储主席威廉姆斯强调央行独立性至关重要,回应特朗普试图干预货币政策及罢免理事库克事件。前财长耶伦批评特朗普解雇美联储理事库克的行为”违法且危险”。

贸易政策出现新动向。白宫贸易顾问表示,如果印度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可获得25%的关税优惠。欧盟计划在本周末前加速推进立法程序,全面取消对美国工业品的关税,以满足特朗普的要求。

美国产业政策转向。财长贝森特证实,在上周敲定与英特尔的交易后(美国政府以89亿美元收购英特尔9.9%股权),美国政府可能会考虑在其他行业收购股权,但英伟达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持续。欧洲国家或于周四启动联合国程序,重新对伊朗实施制裁。丹麦首相弗雷泽里克森回应美国人在格陵兰岛从事秘密活动的报道,称任何干涉丹麦王国内部事务的行为不可接受。

未来展望:结构性转型期的投资策略

全球资本配置正在发生深层结构变化。利率敏感型资产包括科技股、小盘股和新兴市场债券正获得资金青睐。行业板块轮动明显,材料行业表现突出,防御性板块如医疗保健行业表现相对滞后。

货币政策分化加剧。新西兰央行意外降息50个基点,印尼央行也下调利率25个基点。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表示,除非遭遇重大负面需求冲击,劳动力市场料将持续紧张,推升工资。

能源转型复杂性显现。丹麦可再生能源公司Orsted股价大跌,因特朗普政府叫停了其一座几乎完工的海上风电项目。这表明绿色能源政策面临反复,转型路径不会一帆风顺。

供应链安全性将成为关键考量因素。拥有稳定供应链的企业将获得溢价,而依赖复杂全球供应链的企业可能面临持续压力。不同资产类别的相关性可能发生改变,传统上负相关的资产可能同时受到政策冲击,需要重新思考风险分散策略。

投资启示:在新环境中寻找机会

未来投资需要更加注重政策韧性,即企业或资产应对政策突变的能力。这包括业务地域多元化程度、对政府补贴的依赖度、以及适应监管变化的灵活性。

区域配置重要性上升。政策分化导致区域经济表现差异扩大,需要更加精细的地理配置策略。技术主权概念日益突出,各国加大对关键技术控制力,相关企业可能获得政策支持但也面临更高监管要求。

加密货币市场发展面临新挑战。比特币跌0.48%,报111258.8美元;以太坊涨超2%,报4501.05美元。美联储官员关于改进政策沟通的思考也暗示传统货币体系正在适应新挑战,可能减弱了对替代货币体系的迫切需求。

黄金的避险属性得到充分体现,投资者对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和地缘政治风险的担忧支撑了金价。COMEX黄金期货涨0.51%,报3450.60美元/盎司。

全球资本市场正站在十字路口。美联储独立性受到挑战,欧洲政治危机加剧,贸易摩擦升级——这些事件共同构成了一个更加复杂和多变的投资环境。

那些能够快速适应新环境、洞察政策变化并灵活调整策略的投资者,将在新时代中获得丰厚回报。历史经验表明,转型期往往伴随波动加剧但也创造新机遇。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保持投资组合的灵活性和韧性比追求最大化回报更为重要。世界正在变得更加分裂但也更加相互关联,政策选择正在创造新的赢家和输家。

历史分水岭上,唯一硬通货不是黄金或代码,而是能够适应变化的洞察力与韧性。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货币之王——亿万身家的交易员教你如何通过外汇交易创造财富|全景读书会

我是一个幸运儿,已在外汇市场摸爬滚打二十余年。之所以说我幸运,是因为我一直都觉得这个市场令人着迷,富有活力,时常让人热血沸腾。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外汇交易市场每天的交易额高达5.3万亿美元。市场时有起伏,也会突然之间大幅激涨急落,或是继续做布朗运动。在外汇市场里,有太多的因素可能会影响货币对交易,更有成千上万的交易员绞尽脑汁,倾囊而出,孜孜不倦地追逐着利润和完美交易。

文末有赠书福利!欢迎参与~

有些人声称运气对交易员或交易理念的成败影响巨大。还有一些理论支持这种论断。对于外汇市场的大多数参与者来说,这种说法可能也的确适用。但也有一种交易员拒绝相信这种一概而论的论调。他们不仅依靠运气,而且凭借自己的学识,合理调控风险,做出更加有把握的决断。他们中有些人已经成为货币之王或是即将成为货币之王。

外汇交易进阶 在线阅读_外汇交易员风险控制_外汇市场货币之王

若要完整定义我所谓的货币之王,那就是指通过扩展自身合法竞争优势而在外汇市场获利数百万或数十亿美元的人。在我心目中,这个外汇市场既包括即期外汇、金融期货、远期外汇、期权外汇等金融产品,也包括进入和洞察市场的技术创新,这既可以体现在交易能力方面,也可以表现在交易赋能方面。接下来你将读到有关交易员、投机商、做市商和技术供应商的故事,这些人都在外汇市场中获得了财富,正是他们中的一些人塑造了当今的金融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