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财富管理

百万年薪招负责人!券商新“蓝海”打响人才战

基金投顾业务成为券商新“蓝海”,打造专业化的人才团队是关键。

今年以来已有20家券商获批基金投顾试点资格,不少券商也在积极筹备,等待下一轮申报。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券商对基金投顾人才求贤若渴,多家机构招兵买马,更有设基金投顾业务专场招聘

从岗位来看,既有券商以百万薪酬招聘基金投顾业务负责人,也有券商招揽基金产品研究岗、基金投顾岗等。有业内人士指出,该业务需要复合型人才,既要懂基金投资,也要有互联网运营思维。

7月16日证监会表示,正陆续推出第二批试点机构,并同步开展试点评估,推动试点转常规工作。

人才储备大战

基金投顾业务已成为多家券商推动财富管理转型的重要抓手。截至7月9日,第二批申报基金投顾资格的证券公司中有20家成功获批。至此,加上2020年首批7家获批基金投顾试点资格的证券公司,目前试点券商已扩容至27家。

在谈及首批获得试点资格的18家机构时,证监会7月16日表示,试点业务运行平稳,目前合计服务资产已逾500亿元,服务投资者约250万户,试点效果初步显现。

一是投资者参与感、获得感、认同感不断增强,服务居民财富管理功能日益增强;

二是试点机构买方中介作用初步发挥,买卖双方制衡机制促进基金行业良性发展;

三是为市场带来更多长期、专业、增量资金;四是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规范化发展内生机制初步形成,制度体系正加速完善。

随着越来越多券商获批,市场上对相关人才的需求迅速上升,从岗位上来看,比如涉及基金产品研究、金融科技、投顾、交易、运营人员等。

根据券商中国记者从平安证券处获悉,该公司在7月14日发布基金投顾业务专场招聘,涉及六类岗位,分别有量化研究员(基金方向)、组合投资经理、基金交易员、基金产品研究员、基金投顾服务运营经理、基金投顾产品经理。

部分酝酿申请基金投顾资格的券商也在搭建团队。上海一家中型券商的财富管理业务人士告诉券商中国记者,公司接下来会积极申报基金投顾业务,在人才储备方面,该公司计划在投顾业务做得比较好的券商同行中寻找优秀人才。

招聘网站显示,某AA级证券公司招聘基金投顾业务负责人,要求应聘者熟悉各类投资市场和资产配置理论;熟悉险资、券商相关投顾业务优先。据了解,薪酬待遇方面,月薪在50-80K区间,年薪为20个月薪。

德邦证券和联储证券近期则计划招聘基金投顾岗,主要负责基金产品的研究和配置建议,推动基金销售业务等。两家券商均要求应聘者具有3年以上基金研究经验。德邦证券表示,岗位月薪在12-20K区间,年薪为16个月薪。联储证券提出月薪为15-25K。

作为首批试点机构之一的华泰证券,尽管展业已有一年多,目前仍招兵买马。公司计划以20-50K的月薪待遇招聘基金投顾研究员,主要负责参与公募FOF组合的构建、管理、运维和持续优化工作;开展大类及子类资产的定性定量研究工作;开展基于组合配置需求的自下而上产品研究工作等。有大类资产、资产配置、金融工程、FOF投资、基金研究等经验者优先考虑。

强调复合型人才

在业内人士看来,“基金投顾”是一项需要大量综合型人才的业务。

国信证券副总裁、经纪事业部总裁杜海江曾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从专业上来看,投顾业务需要既懂投资,也懂市场的复合型人才,其中,投资方面既要对大类资产配置有研究,也要了解市场上偏工具化的基金和偏定性的基金经理的风格,还要熟知标的底层资产配置;在市场方面,既要熟知传统金融机构客户需求,也要深谙互联网小白用户的特点。

以上述德邦证券招聘的基金投顾岗为例,公司不仅要求应聘者要对基金配置有独到的见解和方法,还要有互联网运营思维,数字运营思维。

深圳一名金融行业猎头也有相同观点,随着越来越多基金、券商如火如荼开展基金投顾业务,相关复合型人才缺口亟待补上,“也有券商主要靠内部培养。”

深圳一家大型券商营业部人士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其供职单位的基金投顾业务人才主要是来自公司内部转岗,比如有证券投资顾问转岗至基金投顾岗。“其实这些年传统投顾在做转型,加大对基金产品的研究,对不少基金经理风格都很熟悉。”在该人士看来,优秀的投顾团队是券商提供高质量财富管理服务的基本条件。

截至7月15日,共有5家券商的投顾数量在3000人以上。其中广发证券的投顾数量最多,达到3774人。国泰君安投顾数量排名第二,有3283人。北京三家大型券商中信证券、银河证券、中信建投,分别以3234人、3176人、3134人位居第三、第四、第五名。

第二批获得基金投顾试点的部分券商已人员就位,等待验收通过。目前华宝证券基金投顾业务已储备了多个组合策略,相应的组合策略、基金评价、基金研究、技术开发等人员已基本到位。

光大证券相关人士表示,在总部层面引进了基金评价人员和策略生产人员。据了解,光大证券的金融工程和资产配置团队已成立多年,团队成员包含应用数学与金融学的双学历博士和硕士、FOF基金经理等。公司现已完成总部基金投顾服务人员的储备,并准备开展分支机构基金投顾服务人员认证工作。

券商秋招进行中,火爆岗位乍现,前三季度近七成券商人员净流入,中金、中信、建投、华泰居前

财联社10月3日讯(记者 林坚)随着资本市场逐渐走向成熟,证券从业人员的队伍也在日益扩大。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截至今年三季度结束,纳入统计的131家证券机构(含单独列出的券商资管公司、保荐承销公司、另类子公司)从业人数合计已达到35.5万人,较年初的34.1万人有所增加。其中,112家证券公司的登记人数合计达到34万人,较年初也有所增加。

证券公司招聘_证券从业人员数量变化趋势_头部券商人员流入情况

图为112家证券公司前三季度人员数量增减情况(排名前56家)

聚焦112家证券公司,其中,73家证券公司人员呈净流入状态,37家呈净流出状态。从增员排名来看,中金公司(2125人)、中信证券(2076人)、中信建投(1890人)、华泰证券(1068人)、国金证券(869人)、中泰证券(778人)等人员数量均净流入超500人,幅度突出。

从减员来看,华林证券(-185人)、联储证券(-191人)、粤开证券(-221人)、中天国富证券(-231人)、海通证券(-356人)、方正证券(-537人)等人员数量净流出明显。

证券从业人员数量变化趋势_证券公司招聘_头部券商人员流入情况

图为112家证券公司前三季度人员数量增减情况(排名后56家)

细化到资管公司、保荐承销公司、另类子公司等人员增减情况,中信证券(山东)有限责任公司、东方证券承销保荐有限公司以及申万宏源证券承销保荐有限责任公司人员呈现大规模的流入。

天风(上海)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海通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申万宏源西部证券有限公司、渤海汇金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广发证券资产管理(广东)有限公司、德邦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出现人员流出的情况。

综合上述整体情况,近七成证券公司在今年前三季度人员实现扩容,而三成左右出现减员。其中,海通证券、天风证券、渤海证券以及方正证券等4家整体人员数量减少居多。不过可以看到,人员流动是行业常态,背后原因或是自身在调整战略,又或是在整合资源、调整组织架构,新鲜血液依然在持续地输进证券业。

头部券商人员流入情况_证券从业人员数量变化趋势_证券公司招聘

图为部分证券机构前三季度人员数量变化情况

眼下,一年一度的证券业“秋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据记者不完全统计,除了正常社会招聘,截至目前,已有近30家证券公司发布2023届校园招聘公告。从岗位类型来看,财富管理、投资研究、金融科技以及投行保荐依然是热门,尤其是金融科技与投行保荐,这与全面注册制落地在即以及行业数字化转型趋势相符合;从招聘规模来看,虽然整体就业市场不容乐观,但头部证券公司以及部分中型证券公司招聘人数都超百人。

有华北地区某证券公司人力资源人士在受访时称,他们正在通过多渠道来传播自己的公司,例如在微信公众号、小红书撰文等形式来提升招聘的吸引力,“从收到简历的份数来看,市场求职热情高涨。”

近万人涌入头部券商,中小型券商求贤若渴

112家人员变动方面,73家证券公司合计净流入约1.6万人,而不难发现,头部证券公司是主要证券业从业人员流入的所在。据记者粗略统计,前三季度有近万人涌入十余家头部证券公司,更广大的中小型证券公司合计招贤仅数千人左右,这再度印证“马太效应”下,头部证券公司就职的吸引力。

但中小型证券公司在人员配置上加大力度也不容轻视,尤其是在主打弯道超车、差异化发展路径的当下。前三季度,华福证券、中邮证券、德邦证券、财达证券、东海证券、华宝证券、国融证券、国海证券、安信证券以及东北证券人员净流入颇为突出。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近年来外资证券公司的不断增加,证券从业人员选择外资类证券公司入职的情况也有所增加,瑞信证券(中国)、摩根大通证券(中国)、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摩根士丹利证券(中国)、高盛高华证券、瑞银证券、星展证券(中国)等证券公司均出现人员增长。

而围绕从业人员出现净流出的证券公司,净流出超100名的仅12家,且部分与战略选择有关,例如正在数字化深度转型的华林证券、易主阶段的方正证券、刚刚完成央企变身的国新证券以及同样改头换面的诚通证券。

记者注意到,关于人员流失的外界质疑,也有部分证券公司作出了回应与澄清,像方正证券。该公司执行委员会委员、副总裁吴珂在该公司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明确表示:“员工流动是证券行业的普遍现象,公司并没有出现员工密集离职的现象,主要是证券经纪人数量减少。而证券经纪人与公司是合作关系,从整个行业看证券经纪人的减少本身是一种趋势,也是方正证券基于战略的主动选择。”数据显示,方正证券人员净流出的岗位确实主要以经纪人为主。

财富管理促使投顾人员激增,金融科技复合人才抢手

今年前三季度,从业人员的岗位类型来看,投顾人数出现大幅增长,投资分析师以及保荐代表人微增,而经纪人大幅减少。

数据显示,112家证券公司一般证券业务人数较年初增加15192人;证券经纪业务(营销)减少90人;证券经纪人减少6599人;证券投资咨询业务(分析师)增加391人;证券投资咨询业务(投资顾问)增加3999人;保荐代表人增加182人。

实际上,前三季度岗位人数的变化也间接反映了行业的用人需求。正值“金九银十”期,目前,包括银河证券、海通证券、中金公司、中信证券、国信证券、招商证券、长江证券、国金证券、西南证券、华西证券、德邦证券、东方证券(含投行子公司)、上海证券、华福证券、民生证券、国元证券、天风证券、中天国富证券、中银证券、华创证券、世纪证券、国联证券、浙商证券、开源证券等近30家证券公司已发布了2023届校园招聘公告。

而财联社记者翻阅了上述多家证券公司的校园招聘公告,财富管理、投行、投资、机构业务、研究、金融科技等业务线均有涉及,其中财富管理类业务、投行业务、投资研究类业务依然是热门方面。

尤其是财富管理转型催发的岗位需求,聚焦前三季度人员变化,华泰证券、中金公司、广发证券、银河证券、招商证券、国信证券、中信证券、中泰证券等证券公司投顾人数出现大幅增长。而近期招聘显示,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德邦证券、世纪证券、申万宏源等多家证券公司都大力揽收财富管理领域人才。基本上所有招聘计划,都有涉及财富管理。

不仅如此,研究所也是不少证券公司招聘的主要阵地,例如中金公司、海通证券、民生证券、长江证券、德邦证券、国金证券等证券公司均放出了研究相关岗位。

格外值得一提的是,信息技术领域人才更是格外抢手。可以说,信息技术与金融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成为证券公司抛出橄榄枝的主要人群,记者注意到,大部分证券公司的招聘信息中均重点突出对金融科技类人才的需求,譬如专门设置金融科技类招聘专场及相关岗位培训项目。

而聚焦今年以来火爆的场外期权交易、近年来逐渐比重加大的量化交易,证券公司也是纷纷抛出“橄榄枝”。记者注意到,国信证券今年在自营投资业务放出的岗位数量尤其多,包括场外衍生品交易、场外衍生品设计、量化策略开发、FOF/期货量化策略研究交易员等10个不同岗位。

广发证券参展服贸会 全方位展示自身金融服务成果

【记者姜虹北京报道】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金融服务专题(以下简称“服贸会金融服务专题”)将于9月2日在北京首钢园开幕。广发证券作为国内领先的综合性证券公司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金融机构,携旗下6家全资子公司(广发期货、广发信德、广发乾和、广发资管、广发控股(香港)、广发融资租赁)集体亮相,向广大投资者全方位展示自身金融服务成果。

本届服贸会的主题为“开放引领发展,合作共赢未来”,其中,广发证券展位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展开。为践行公司“知识图强,求实奉献”的核心价值观,广发证券重点展示了公司发展历程、服务居民财富管理以及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的案例,同时,展示旗下各子公司的情况介绍。

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和建设者,发轫于广东的广发证券一直致力于在资本市场上以自身力量助力高质量发展。面对全面注册制落地的发展机遇,广发证券全面夯实投行专业能力建设,发挥平台专业及资源优势,采取“行业+区域+产品”的架构模式,实现横向的行业专业化及纵向的区域深耕,储备了丰富的优质上市企业资源,投行业务稳步推进。

2022年,广发证券完成股权融资主承销项目17个,主承销金额184.07亿元;债务融资方面,完成债券项目发行数量188期,同比增长370.00%,主承销规模1420.76亿元,同比增长358.38%;全年共发行绿色债券、低碳转型挂钩债券、科技创新债券、一带一路债券、创新创业债券15期。其中,承销发行8期绿色债券、3期低碳转型挂钩债券,合计承销规模65.27亿元。截至2022年末,公司作为主办券商持续督导挂牌公司共计31家,其中“专精特新”企业占比61%。

在财富管理领域,广发证券拥有优秀的金融产品研究、销售能力及专业的资产配置能力,致力于为不同类型的客户提供精准的财富管理服务,成为客户信任的一流财富管理机构。2022年,广发证券代销产品净收入和公私募保有额市占率均创历年新高,代销的非货币市场公募基金保有规模在券商中位列第三。截至2022年末,广发证券旗下共拥有338家分公司及营业部,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九市营业网点家数及覆盖占比均居行业第一。

此外,作为总部位于大湾区的券商,广发证券深耕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位,主动承接各级政府和监管部门研究委托,就广东省经济发展相关重大课题形成专题报告,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研究。在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广发证券积极申请纳入“跨境理财通”的政策试点范围,以广发香港作为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平台,助力大湾区打造跨境理财和资产管理中心。

(编辑贾凡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