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金融科技

券商秋招进行中,火爆岗位乍现,前三季度近七成券商人员净流入,中金、中信、建投、华泰居前

财联社10月3日讯(记者 林坚)随着资本市场逐渐走向成熟,证券从业人员的队伍也在日益扩大。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截至今年三季度结束,纳入统计的131家证券机构(含单独列出的券商资管公司、保荐承销公司、另类子公司)从业人数合计已达到35.5万人,较年初的34.1万人有所增加。其中,112家证券公司的登记人数合计达到34万人,较年初也有所增加。

证券公司招聘_证券从业人员数量变化趋势_头部券商人员流入情况

图为112家证券公司前三季度人员数量增减情况(排名前56家)

聚焦112家证券公司,其中,73家证券公司人员呈净流入状态,37家呈净流出状态。从增员排名来看,中金公司(2125人)、中信证券(2076人)、中信建投(1890人)、华泰证券(1068人)、国金证券(869人)、中泰证券(778人)等人员数量均净流入超500人,幅度突出。

从减员来看,华林证券(-185人)、联储证券(-191人)、粤开证券(-221人)、中天国富证券(-231人)、海通证券(-356人)、方正证券(-537人)等人员数量净流出明显。

证券从业人员数量变化趋势_证券公司招聘_头部券商人员流入情况

图为112家证券公司前三季度人员数量增减情况(排名后56家)

细化到资管公司、保荐承销公司、另类子公司等人员增减情况,中信证券(山东)有限责任公司、东方证券承销保荐有限公司以及申万宏源证券承销保荐有限责任公司人员呈现大规模的流入。

天风(上海)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海通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申万宏源西部证券有限公司、渤海汇金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广发证券资产管理(广东)有限公司、德邦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出现人员流出的情况。

综合上述整体情况,近七成证券公司在今年前三季度人员实现扩容,而三成左右出现减员。其中,海通证券、天风证券、渤海证券以及方正证券等4家整体人员数量减少居多。不过可以看到,人员流动是行业常态,背后原因或是自身在调整战略,又或是在整合资源、调整组织架构,新鲜血液依然在持续地输进证券业。

头部券商人员流入情况_证券从业人员数量变化趋势_证券公司招聘

图为部分证券机构前三季度人员数量变化情况

眼下,一年一度的证券业“秋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据记者不完全统计,除了正常社会招聘,截至目前,已有近30家证券公司发布2023届校园招聘公告。从岗位类型来看,财富管理、投资研究、金融科技以及投行保荐依然是热门,尤其是金融科技与投行保荐,这与全面注册制落地在即以及行业数字化转型趋势相符合;从招聘规模来看,虽然整体就业市场不容乐观,但头部证券公司以及部分中型证券公司招聘人数都超百人。

有华北地区某证券公司人力资源人士在受访时称,他们正在通过多渠道来传播自己的公司,例如在微信公众号、小红书撰文等形式来提升招聘的吸引力,“从收到简历的份数来看,市场求职热情高涨。”

近万人涌入头部券商,中小型券商求贤若渴

112家人员变动方面,73家证券公司合计净流入约1.6万人,而不难发现,头部证券公司是主要证券业从业人员流入的所在。据记者粗略统计,前三季度有近万人涌入十余家头部证券公司,更广大的中小型证券公司合计招贤仅数千人左右,这再度印证“马太效应”下,头部证券公司就职的吸引力。

但中小型证券公司在人员配置上加大力度也不容轻视,尤其是在主打弯道超车、差异化发展路径的当下。前三季度,华福证券、中邮证券、德邦证券、财达证券、东海证券、华宝证券、国融证券、国海证券、安信证券以及东北证券人员净流入颇为突出。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近年来外资证券公司的不断增加,证券从业人员选择外资类证券公司入职的情况也有所增加,瑞信证券(中国)、摩根大通证券(中国)、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摩根士丹利证券(中国)、高盛高华证券、瑞银证券、星展证券(中国)等证券公司均出现人员增长。

而围绕从业人员出现净流出的证券公司,净流出超100名的仅12家,且部分与战略选择有关,例如正在数字化深度转型的华林证券、易主阶段的方正证券、刚刚完成央企变身的国新证券以及同样改头换面的诚通证券。

记者注意到,关于人员流失的外界质疑,也有部分证券公司作出了回应与澄清,像方正证券。该公司执行委员会委员、副总裁吴珂在该公司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明确表示:“员工流动是证券行业的普遍现象,公司并没有出现员工密集离职的现象,主要是证券经纪人数量减少。而证券经纪人与公司是合作关系,从整个行业看证券经纪人的减少本身是一种趋势,也是方正证券基于战略的主动选择。”数据显示,方正证券人员净流出的岗位确实主要以经纪人为主。

财富管理促使投顾人员激增,金融科技复合人才抢手

今年前三季度,从业人员的岗位类型来看,投顾人数出现大幅增长,投资分析师以及保荐代表人微增,而经纪人大幅减少。

数据显示,112家证券公司一般证券业务人数较年初增加15192人;证券经纪业务(营销)减少90人;证券经纪人减少6599人;证券投资咨询业务(分析师)增加391人;证券投资咨询业务(投资顾问)增加3999人;保荐代表人增加182人。

实际上,前三季度岗位人数的变化也间接反映了行业的用人需求。正值“金九银十”期,目前,包括银河证券、海通证券、中金公司、中信证券、国信证券、招商证券、长江证券、国金证券、西南证券、华西证券、德邦证券、东方证券(含投行子公司)、上海证券、华福证券、民生证券、国元证券、天风证券、中天国富证券、中银证券、华创证券、世纪证券、国联证券、浙商证券、开源证券等近30家证券公司已发布了2023届校园招聘公告。

而财联社记者翻阅了上述多家证券公司的校园招聘公告,财富管理、投行、投资、机构业务、研究、金融科技等业务线均有涉及,其中财富管理类业务、投行业务、投资研究类业务依然是热门方面。

尤其是财富管理转型催发的岗位需求,聚焦前三季度人员变化,华泰证券、中金公司、广发证券、银河证券、招商证券、国信证券、中信证券、中泰证券等证券公司投顾人数出现大幅增长。而近期招聘显示,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德邦证券、世纪证券、申万宏源等多家证券公司都大力揽收财富管理领域人才。基本上所有招聘计划,都有涉及财富管理。

不仅如此,研究所也是不少证券公司招聘的主要阵地,例如中金公司、海通证券、民生证券、长江证券、德邦证券、国金证券等证券公司均放出了研究相关岗位。

格外值得一提的是,信息技术领域人才更是格外抢手。可以说,信息技术与金融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成为证券公司抛出橄榄枝的主要人群,记者注意到,大部分证券公司的招聘信息中均重点突出对金融科技类人才的需求,譬如专门设置金融科技类招聘专场及相关岗位培训项目。

而聚焦今年以来火爆的场外期权交易、近年来逐渐比重加大的量化交易,证券公司也是纷纷抛出“橄榄枝”。记者注意到,国信证券今年在自营投资业务放出的岗位数量尤其多,包括场外衍生品交易、场外衍生品设计、量化策略开发、FOF/期货量化策略研究交易员等10个不同岗位。

近30家券商启动新一轮校招 金融科技岗需求仍然旺盛

券商新一轮校园招聘正在推进。东北证券、国金证券、西南证券等多家券商近日相继发布2025届校园招聘通知。据统计,9月份以来发布校招通知的券商接近30家。

今年以来,证券行业从业者数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全行业从业者较年初减少约1.4万人。相比两三年前券商大力招兵买马的火热场面,今年在全行业减员、降本增效之下,各券商的校招需求相对保守。但是,仍有不少券商逆势布局,在金融科技、研究、财富管理等岗位上大力招聘。

“与往年相比,券商对应届毕业生的吸引力有所下降,但放在整个就业市场,券商依然是比较好的行业之一。”一位大中型券商的人力资源负责人表示。

又一批券商启动校招

“今年同学们简历投递情况还不错,我们收到的简历较多。”一家地处中西部省份的券商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告诉证券时报记者。

11月以来,多家券商近期发布了2025届校园招聘通知。整体来看,不少中小券商有不小的人才需求。

具体来看,东北证券此次秋招开放了多个岗位,包括投行、固收、金融市场部、研究所、资管等业务线均有岗位放出,各区域分公司及营业部也在招聘财富顾问。以投行为例,东北证券投行此次招聘岗位包括股权、债券、新三板及北交所业务承做岗,还有财务顾问、研究岗。此外,东北证券旗下东证融汇资管也在招聘营销助理和量化策略研究员。

上海证券则一次性放出近20个岗位的招聘计划,而且岗位都颇有针对性,可以看出该公司意图通过校园招聘来对业务团队“查缺补漏”。包括场外衍生品总部的产品设计岗、金融科技总部的数据开发岗、信用业务总部的交易盯市岗、董办的信息披露岗、合规管理岗等。

西南证券此轮招聘岗位包括投行、研究、资管、机构销售、金融衍生品、全国各地分支机构财富岗等岗位,此外总部中后台也在招聘博士后研究人员、企业文化建设等岗位。此外,国金证券今年招聘岗位包括渠道销售、职能支持、财富业务管培生等。

从学历要求来看,对券商总部及重要子公司而言,硕士学历已成为最基本的敲门砖,而分支机构的投顾岗也普遍要求本科及以上。

招人趋于审慎

整体来看,相比往年大型券商动辄大几百人、中型券商小几百人左右的校园招聘规模,今年校招稍显“冷清”。有券商人士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受到市场、降本增效等原因影响,券商投行、经纪等业务承压,招人也趋于审慎。

9月份以来,已有中信证券、中国银河证券、华泰证券、招商证券、广发证券、中泰证券等近30家券商发布了校园招聘公告。

从进度看,不少9月率先开始秋招的券商,网申已经截止,进入笔试、面试、实习考察等环节。部分中小型券商的校招也在近期开启,仍处于网申阶段。

今年以来,证券行业从业者数量呈下降趋势。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11月14日,149家证券公司共有33.79万从业者,较年初减少约1.42万人,减员幅度为4.02%。从结构变化来看,年内证券行业减员最多的是一般证券业务人员,年初至今减少了9144人,降幅4.09%。投资顾问、分析师、保荐代表人则逆势增长,其中分析师增幅最大,最新分析师人数已达5500人,较年初扩容864人,增幅18.64%。

部分券商逆势布局

尽管证券行业不少业务承压,但仍有一些券商逆势布局,不断招兵买马。

前两年热招的金融科技岗位,仍是吸纳应届生的主力岗位之一。包括光大证券、国信证券、中国银河、中泰证券、上海证券、华泰证券、招商证券等券商,均在大力招聘金融科技方向的岗位。其中,国信证券发布的30个岗位需求中,有三分之一岗位属于信息技术部;华泰证券更是在年内开辟了金融科技人才招聘专场。

一些研究所也放出不少名额,诸如东北证券、华鑫证券、东吴证券、华创证券均在今年放出研究所招聘名额。不少研究所还以实习生留用的形式进行招聘,明确说明“有留用名额,长期实习优先录取”。

跨境收单与跨境收款的本质区别与底层逻辑拆解

有留言问到:“收单和收款有什么差别?”。留言区回复得比较简洁,今天说得更详细一些。

我自己以前也遇到过类似问题:“跨境收单和跨境收款到底有什么区别?不都是帮助企业收钱吗?”事实上,虽然两者都涉及资金的流入,但背后的运作模式和底层逻辑截然不同。

之所以容易混淆,源于跨境支付生态的迅速演变。从传统外贸时代,通过银行电汇(TT)实现跨境收款,到如今跨境电商兴起后,资金通道的多样性大幅增加,跨境收单和跨境收款逐渐独立成两大领域。很多新进入的从业者由于对国际支付链路理解不深入,容易将这两种模式混为一谈。

跨境收单与跨境收款区别_速卖通国际支付宝结汇_跨境支付生态演变

但跨境收单和跨境收款是有区别的:

跨境收单:资金从消费者流向商户端,聚焦于消费者支付环节。像shein、temu(拼多多海外版),aliexpress(阿里速卖通)或一些独立站这种跨境电商平台,就需要有跨境收单机构帮忙收用户的钱并结算给商户。

跨境收款:商户将境外销售收入汇回本国的过程,侧重于商家资金回笼。其核心是商户自己的资金从境外账户流向境内账户。比如中国的商家在亚马逊卖了1万美元的货,亚马逊只负责把钱结算到某个账户,这个账户的钱如何回到中国,就是跨境收款做的事。

速卖通国际支付宝结汇_跨境支付生态演变_跨境收单与跨境收款区别

一种典型的跨境收单交互:

速卖通国际支付宝结汇_跨境支付生态演变_跨境收单与跨境收款区别

说明:

上述流程只是跨境收单的一种方式,还有其它多种方式存在,比如入境美元后再结汇。里面还涉及到外管局的审核和交互,都已经简化。也有可能商户直接收美元,然后自己结汇入境。

一种典型的跨境收款交互:

速卖通国际支付宝结汇_跨境收单与跨境收款区别_跨境支付生态演变

说明:

上面只是其中一种业务形态的示例(结汇入境),现实中收款机构通常提供多种服务。为了方便,把空中云汇做为收款机构的一个例子,当然也可以是WF或Pingpong等。Airwallex(空中云汇)与CITI(花旗)签约,拿到一批VA账户。商户与Airwallex签约后,为商户分配一个VA账号。商户把Airwallex分配的VA账号配置到亚马逊的收款账户。消费者在亚马逊付款后,亚马逊结算时把结算款打到VA账户。CITI通过Airwallex收到VA款,Airwallex给商户的账户增加金额,然后再通过“入境结汇”或“结汇入境”的方式,把资金汇给商户在国内银行的账户。

另外,WF(万里汇)还有一个很牛的功能,就是直接把亚马逊的结算款收款到支付宝账户,然后商户使用支付宝余额直接在1688上进行采购,再供货给亚马逊,形成一个采销收闭环。

在跨境交易里,收单和收款往往被视为分离的环节,收单聚焦于消费者支付环节,收款侧重于商家资金回笼。但一些支付公司正在打破这种传统界限,走向收单、收款一体化,比如Adyen推出了收单和收款一体功能,通过其一体化商务平台,为商家提供一站式的支付解决方案。再比如蚂蚁国际在收单品牌是ANTOM,收款品牌是WF,但其实都是蚂蚁国际旗下业务。

ANTOM(安通环球)是蚂蚁集团旗下的全球收单服务平台,作为蚂蚁集团 “全球化” 战略的重要构成部分,专注于为全球商家供应支付服务。收单服务覆盖中国内地及中国香港、日本、泰国、马来西亚等超 40 个国家和地区的商家,支持超 250 种支付方式、超 100 种交易币种,拥有 15 亿消费账户 。例如,一家中国跨境电商独立站,借助安通环球的线上收银台,能便捷地接收来自欧美、东南亚等不同地区消费者的付款,极大提升了收款效率与覆盖范围 。

跨境支付生态演变_速卖通国际支付宝结汇_跨境收单与跨境收款区别

WorldFirst(万里汇)是蚂蚁集团旗下的的跨境收款服务商,其核心优势在于提供多币种账户服务,商家可开通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等多种主流货币账户,方便接收来自不同国家客户的款项 。以中国的外贸企业为例,若企业同时向美国、英国、欧盟的客户销售产品,通过万里汇的多币种账户,可直接接收美元、英镑、欧元款项 。

跨境金融服务是一个极复杂的领域,上面的很多概念都做了简化处理,仅供参考。

跨境支付生态演变_跨境收单与跨境收款区别_速卖通国际支付宝结汇

中国结算:细化非现场办理证券账户业务流程,加强身份识别

中新经纬客户端2月9日电 据中国结算网站消息,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证券账户非现场开户管理工作,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中国结算2月9日发布了新修订的《证券账户非现场开户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实施细则》提到,允许开户代理机构在加强合规管理和内部风控的前提下自主选择开户方式。

据悉,修订后的《实施细则》共7章31条,主要修订内容有:一是强化开户代理机构通过非现场方式办理证券账户业务的风控要求,细化非现场办理证券账户业务的流程,加强投资者身份识别。二是允许开户代理机构在加强合规管理和内部风控的前提下自主选择开户方式。

中国结算指出,2013年中国结算首次发布《证券账户非现场开户实施暂行办法》以来,非现场开户业务在改善客户业务办理体验、缓解证券经营机构现场开户压力、降低证券公司业务拓展成本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2020年全市场新开A股证券账户中,约99%的账户是通过非现场开户的方式开立,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需要,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完善证券账户非现场开户管理工作。

中国结算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修订《实施细则》是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将进一步提升证券公司服务水平,使广大投资者开户更加便利。同时,修订进一步统一行业非现场开户标准、细化非现场开户的合规和风控要求,并在强化开户代理机构合规管理和内部风控的前提下允许开户代理机构自主选择开户方式。这是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体现,也是落实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推动证券经营机构公平竞争,促进证券市场规范健康发展。

中国结算相关负责人指出,允许开户代理机构自主选择开户方式不是降低实名身份认证要求,而是利用人脸识别等金融科技辅助提高账户实名制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开户代理机构开展相关业务必须以强化自身合规和内控要求为前提,确保《证券法》规定的证券账户实名制要求得到有效落实。

中国结算还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密切关注开户代理机构非现场开户业务开展情况,采取开户代理机构自查、中国结算现场检查等多种方式,督促开户代理机构严格落实账户实名制要求并认真履行反洗钱义务、强化合规管理及风控措施。一旦发现对非现场开户把关不严、账户实名制落实不到位的,将按照规定对其采取自律管理措施,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中新经纬APP)

银行汇兑业务什么意思

银行汇兑业务是指银行为客户办理的资金转移和支付结算业务。

汇兑业务是银行的一项基本服务,主要帮助客户进行跨地区、跨银行的资金转移。以下是详细解释:

1. 银行汇兑业务的定义:银行汇兑是银行接受客户的委托,通过其资金清算网络,将款项支付给收款人的一种结算方式。这种业务可以使客户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资金的即时转账,是一种非常便捷的资金转移方式。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只要拥有银行账户,都可以进行汇兑业务。

2. 银行汇兑的业务流程:客户首先需要前往银行柜台或通过网上银行发起汇兑请求。银行会核对相关信息,如账户余额、收款人信息等,确认无误后将款项从客户的账户中划出,并转入收款人的账户。整个过程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但现代化的清算系统已经大大缩短了这一时间。

3. 银行汇兑的作用和意义:对于个人而言,银行汇兑业务可以方便地进行工资支付、生活费用缴纳等;对于企业而言,可以用于采购、销售、投资等资金的转移。更重要的是,汇兑业务有助于企业资金的集中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此外,由于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通过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应用,客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资金的汇兑操作,大大提升了业务的便捷性和灵活性。

总的来说,银行汇兑业务是银行为客户提供的一种高效、便捷的资金转移和支付结算服务。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该业务的效率和便捷性将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