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posts by exness

白银价格飞涨,沪银期货创历史新高!新一轮上行通道已开启?

继黄金突破3400美元/盎司后,白银接过领涨大旗。

截至6月6日发稿前,现货白银最高报36.26美元/盎司,日内涨1.7%,续创2012年2月29日以来最高水平;COMEX白银最高触及36.43美元/盎司,日内涨1.7%。

而在6月5日,现货白银一度涨超4.5%,突破36美元/盎司整数关口。

“我们倾向于认为,近期白银的相对强势,可能属于价差走阔后的短期补涨现象,叠加白银盘子小亦预示波动更大。我们认为,在白银与黄金比价修复至一定层度后,白银走势预计在工业需求约束下或难于超越黄金。从价格走势层面看,白银价格仍有望受通胀抬升、纸币购买力下降以及黄金中长期看涨等影响而重心上抬。”南华期货贵金属新能源研究组负责人夏莹莹说。

白银缘何大涨?

6月5日,现货白银一度涨超4.5%,突破36美元/盎司整数关口,创下2012年2月29日以来最高水平,报收35.63美元/盎司,今年迄今涨逾21%。

截至6月6日发稿前,现货白银最高报36.26美元/盎司,日内涨1.7%;COMEX白银最高触及36.43美元/盎司,日内涨1.7%。

现货白银价格走势_白银领涨原因分析_行情中心首页-期货-国内国际期货比价表

国内方面,沪银主力合约6月6日报收8850元/千克,涨4.49%,创下历史新高。

受白银价格飞涨影响,A股有色金属领涨两市,浩通科技(301026.SZ)、福达合金(603045.SH)、丽岛新材(603937.SH)、盛达资源(000603.SZ)、白银有色(601212.SH)、中润资源(000506.SZ)等涨停或涨超10%。

港股有色金属股同样大涨,截至6月6日收盘,中国白银集团(00815.HK)、潼关黄金(00340.HK)、中国黄金国际(02099.HK)分别上涨26.06%、5.08%、3.60%。

谈及白银大涨的原因,德国贵金属精炼商Heraeus Group高级交易员Alexander Zumpfe指出,这轮涨势由技术动能、基本面改善和更广泛的投资者兴趣共同推动,“在落后黄金数周后,白银现在正在迎头赶上,这表明趋势投资者重新燃起兴趣,正在轮动至白银。”

夏莹莹对澎湃新闻记者分析称,这轮突破可能更多基于估值层面的交易因素。一方面是其估值优先体现,相较于持续创新高的黄金,白银价格优势显著,投资需求增长明显;其次,从技术层面看,白银已经震荡数年,多空处于长期平衡的状态,但从5月下旬以来,白银持仓快速上升,显示为多空博弈加剧,而6月来COMEX白银看跌/看涨期权偏度右偏,预示市场对白银看涨的预期更强烈,当白银价格突破震荡区间上沿后,多空长期平衡向多头占优格局的切换,也加速了空头离场下的白银上涨行情。

Sprott Asset Management的高级投资组合经理兼首席投资官Maria Smirnova表示:“这次突破已经酝酿了一段时间,因为白银在近几个月曾数次尝试突破35美元大关,所以这次成功意义重大。如果这次技术性突破能催化实物投资者的买盘,那么白银价格可能很快被推得更高,白银市场交投清淡,不需要太大的购买活动就能推高价格。”

涨势是否能持续?

白银作为黄金以外在生产和生活中最常见的贵金属,兼具金融属性和商品属性。近年来,由于货币属性不及黄金,白银始终未能跟上黄金迭创新高的步伐。同时,随着工业需求的持续释放,白银的商品属性正在接近甚至有超越金融属性的趋势。

夏莹莹分析说,从基本面看,白银需求主要受工业需求和投资需求主导。受制于全球经济增速及光伏行业发展阶段影响,白银工业需求增速预计放缓,或较难对银价形成强驱动;投资需求则受宏观背景下的货币政策周期、地缘政治经贸不确定等因素影响,但白银在货币属性、金融属性以及避险属性上的偏弱格局,以及投资渠道的不完善等问题,或预示白银投资需求将弱于黄金。

国信期货首席分析师顾冯达表示,此前,金银比维持在100左右的历史高位,表明白银价格相对于黄金价格被显著低估。从资产配置逻辑看,避险情绪驱动黄金价格上涨后,资金往往转向估值更低、弹性更高的白银,以捕捉补涨机会。近期,美联储政策分歧加剧美元信用波动,低利率预期可能会降低持有非生息资产的机会成本,从而进一步推动资金从黄金向白银轮动。

盛宝银行大宗商品策略主管Ole Hansen指出,美元指数跌至两年低位叠加地缘风险重燃,贵金属迎来突破性行情。白银因市场规模仅为黄金的十分之一,同等资金流入将引发更大波动弹性。

“我们倾向于认为,近期白银的相对强势,可能属于价差走阔后的短期补涨现象,叠加白银盘子小亦预示波动更大。我们认为,在白银与黄金比价修复至一定层度后,白银走势预计在工业需求约束下或难于超越黄金。从价格走势层面看,白银价格仍有望受通胀抬升、纸币购买力下降以及黄金中长期看涨等影响而重心上抬。”夏莹莹说。

Hansen认为,白银不仅对黄金与美元波动敏感,工业需求信号(尤其是铜价)同样关键。中国需求韧性、美国以外库存紧张及绿色能源转型推动的铜价强势,有望持续支撑白银。

人民币对美元重返6.8,升值空间还有多大?

人民币汇率为何能持续回升?

继去年年末人民币汇率反弹回升,并于12月夺回7.0关口后,人民币的上涨态势一直延续至2023年。对此,多方分析认为,近期人民币汇率上涨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人民币汇率上涨的原因之一是情绪面改善。”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有鑫接受中新财经采访时表示,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逐渐优化,预计疫情对经济复苏的影响将减弱,经济社会生活将逐渐回归正轨,市场对于2023年经济增长信心更强。

王有鑫指出,汇率上涨得益于交易面的支撑。年底前后,出于流动性需要,企业结汇有所增加。境外机构对中国经济加快复苏的预期强化,纷纷看多人民币资产,跨境资本流入也在增加。

不仅如此,政策面的提振效应也在增强。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12月30日发布公告称,自2023年1月3日起,银行间人民币外汇市场交易时间延长至北京时间次日3:00,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及浮动幅度、做市商报价等市场管理制度适用时间相应延长。

同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还调整了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和SDR货币篮子人民币汇率指数货币篮子权重,美元、欧元、日元的权重均有所下降。

王有鑫表示,银行间人民币外汇市场交易时段的延长、货币篮子权重的调整以及美元权重的下调,进一步优化了汇率形成机制,拓展了外汇市场深度和广度,为全球投资者投资人民币资产以及进行风险对冲提供了更多便利。

“人民币汇率受发达经济体货币影响减弱,汇率形成的独立性和自主权提高,进一步强化了市场信心,使得汇率快速走高。”王有鑫称。

人民币汇率后续如何走?

开年就迎来开门红后,人民币汇率2023年的后续走势也备受关注。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指出,整体看,2023年中国经济基本面持续修复和温和通胀,将有利于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综合经济基本面与国际收支面考虑,预计2023年人民币汇率整体将呈现双向波动、温和回升、逐步趋近长期合理区间的走势。

“2023年中国经济将开启‘修复性复苏’模式,复苏的主要动能来自于抑制经济增长因素的消除。”温彬称。

他具体分析到,新冠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将提振消费与投资信心,经济内生动力逐步恢复;房地产逐步由风险暴露期转向风险收敛期,融资改善与信心恢复将成为主要特征,行业逐步转向健康稳定发展的新阶段,地产对整体经济开始由负面冲击转为中性;通胀将保持温和,一方面内需复苏将促使核心通胀均值回归和中枢上移,另一方面输入型通胀压力减轻,则将有利于限制通胀涨幅。

在王有鑫看来,2023年预计人民币汇率将延续波动回升态势。随着各地疫情形势逐渐接近达峰并好转,人员流动、交通、餐饮、消费等领域活动将逐渐恢复,市场信心将进一步增强。而欧美等经济体经济增长压力将加快显现,货币政策放缓或转向的讨论将逐渐升温,美元大概率持续回落,对人民币的制约效应减弱。

“在全球经济普遍衰退背景下,中国经济和人民币资产将成为全球亮点,吸引跨境资本继续流入。”王有鑫称。(完)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

按银监会在2015年9月2日公布, 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的第二章第六条明确要求:“商业银行应当在法人和集团层面建立与其业务规模、性质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应当包括以下基本要素:(一)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治理结构。(二)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并在第七至十条明确了管理治理结构的各层级须履行相应的管理职责。显然易见,组织架构(Organizational Structure)是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治理结构的核心组成部分。

以某大美资银行为例,从该行的“风险管理和治理框架”设置情况看,全球司库(Global Treasurer)和投资总监负责衡量、监察、报告和管理全行的流动性、利率和汇率风险,法律和合规负责牵头管理法律和信托风险。除各业务线的风险委员会和上述全行性功能部门外,该行还设立一个投资委员会、资产负债委员会和两个其它风险相关的委员会:即风险工作组和市场委员会。这些委员会的成员由银行的高管人员组成,成员包括:各业务线代表、风险管理、财务和其他高管人员。这些委员会成员经常聚会就范围广泛议题进行讨论。例如,为确保现有(当前)的风险因素在全行业务领域得到广泛和全面的考虑,其中选题包括:现行市场环境条件和其他外部事件、现有风险敞口和集中度等。风险工作组每月召开会议,审议风险政策、风险方法、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和监管合规等事宜和由业务线风险委员会提出的问题。市场委员会由风险总监主持,最少每周召开一次会议,就重大风险问题及对应所采取的措施的适当性进行审议和决策,其中包括但不限于:额度限额、信用、市场和操作风险、大额、高风险业务和对冲策略等。

与此同时,在上述“风险管理和治理框架”下,该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是该行资产负债管理体系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该行的资产负债委员会

The Asset Liability Committee (以下简称“ALCO”)

由直接向首席营运官(Chief Operating Officer, COO)的全球司库负责主持和领导,并负责监控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流动性风险和结构性利率风险。 ALCO 负责审查银行的整体结构性利率风险头寸(Firm’s overall structural interest rate risk position)、资金需求和策略以及资产证券化安排计划(以及因有关资产证券化计划安排需要而须要作出的对应的流动性支持安排) (and any required liquidity support by the Firm of such programs). ALCO还负责审查和审批银行的转移定价政策 (Transfer Pricing Policy )

并通过转移定价把业务线(具体业务单位)的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其他财务风险等转移到司库进行集中管理(through which lines of business “transfer” interest rate risk to Treasury)

、银行集团姊妹公司间的资金和流动性政策以及审批银行的应急资金计划。该行风险管理和治理框架可概括如下图:

图一:某大美资银行风险管理和治理框架示意图

商业银行头寸管理问题_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组织架构_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治理结构

在该行上述资产负债管理组织架构下,其流动性管理架构则主要体现在:(1)董事会审查银行流动性政策和应急资金计划(The BOARD OF Directors reviews the Corporation’s liquidity policy and contingency funding plan);(2)资产负债委员会制定总体流动性政策和执行应急资金计划(The ALCO Committee sets the overall liquidity policy and executes the contingency funding plan);(3)流动性风险委员会负责监察、统御流动性问题、政策、指引和应急资金计划及它们的执行与落实。该委员会每月会议一次以审查评估全行性的流动性问题及未来资金问题(The Liquidity Risk Committee (LRC) is responsible for overseeing liquidity issues, policy guidance and adherence, and contingency planning. The group meets monthly to review firm-wide liquidity as well as identify and mitigate future funding concerns.)。该行的流动性管理架构如下图所示:

图二:某大美资银行流动性管理架构(Management Structure)示意图

商业银行头寸管理问题_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治理结构_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组织架构

就该行全球司库而言,其核心工作职责包括:(1)利用本外币市场专业经验,负责全行因业务运作而带来的利率风险进行集中性管理;(2)根据对市场趋势判断,增加或降低利率敏感度和确定适当的资产分配以让股东价值最大化;(3)让全球财资业务的活动有机地配合全行的交易活动,并为有关交易活动提供平衡和多元化。在流动性管理方面,该行全球司库的主要职责包括:(1)对本行业务单位因业务运作带来的流动性风险进行管理;(2)确保全行资金需要得到随时的满足,并确保价格的连贯性、可随时全球市场以及在一段时间内能让资金成本最低化;(3)与本行有关业务单位合作解决与有关业务相关的流动性问题或相关事宜。

出行旺季居民遇到“换钞难”,外币现钞吃紧需提前预约

“跑了三家银行网点,才换到3000港元现钞,面额大小还不能自行选择。”家住上海的吴先生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最近,不少居民发现换外钞的体验并不太舒畅。时值暑假,选择出境、出国游的居民增多,换取出境时需要的外钞现金需求也随之增加,但不少银行网点没能跟上居民需求的变化。

有银行人士称,正值换外钞高峰期,居民需要提前做好预约。

“换外钞难”

这天一早,银行刚开始营业,吴先生就前往某国有大行上海四平路支行准备办理换钞业务,却被工作人员以“需要提前一天预约”为由挡了回去。随后,吴先生又来到某股份行上海四平路支行,不料又以“网点港钞额度不足,需要提前预约”为由挡在门外。大暑天气,热汗淋漓的吴先生又来到一家股份行位于虹口区的一支行才如愿换到3000港元现钞,但面额多数在100港元以上,不能自行选择。

“本想图方便去银行换取港币现钞,方便出境游时使用,没想到这么麻烦,如果遇上当日或者次日急用,那岂不是更耽误事情了。”吴先生对记者说。

不少居民反映,近期想要出境换取外钞,遇到了不少“麻烦”。记者走访了上海多家国有行、股份行网点,提出换取5000港元现钞,得到的回复基本都是“需要提前预约”、“暂无小面额的港币现钞”,只有部分网点称还有前一日申请的额度或有预留能供换取。

“无论多少金额,外币现钞领取正常的流程是:客户当天下午两点半前发起申请,支行上报分行,第二个工作日上午会领到相应申请额度的外币现钞。”某国有大行莘庄支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除需要提前预约外,居民也无法自行选择外钞的面额大小。多个银行网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大部分现钞都以大额为主。以港元现钞为例,基本上是1000港元面额的纸币,如果居民需要100港元以下的小面额,银行恐怕无法满足。

“提前预约”

到银行网点换取外钞的体感不佳,与银行网点普遍外钞储备不足有关。

业内人士称,银行网点外钞储备不足,一方面是因为上级行拨给的现钞量不稳定,另一方面,是时值外钞需求旺季,库存量无法满足居民需求。

“到了旅游、出国、出境旺季,外钞需求都会比较紧张。”另一国有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银行网点普遍外钞“缺钱”情况比较严重,无论需要多少额度,网点都需要向上级行打报告发起申请,从商业银行的金库中发派到当地各个银行网点,能拿到多少额度也是“开盲盒”,所以部分银行网点常出现前一天外钞库存充裕,但第二天又紧张的情况。

“不过一开门就没有现钞的情况比较少见,说明该网点提前准备的不到位,让居民吃了‘闭门羹’。”上述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至于面额,“上级行出库的纸币基本上以最大额为主,银行网点现存的小额纸币,基本来自居民的存入,如果居民需要小面额现钞,还是需要去机场的银行柜台问询和换取。”上述国有行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对于近期要出境出国的居民,如何能保证按时按量换到想要的外币现钞?多位银行人士称,每年的暑假时期,是兑换外币的高需求期,银行网点往往存在外钞库存紧张的情况,到库新钞如果用完,又需要再申请。“所以建议居民前往银行网点办理换钞业务时,提前打电话确认,免得白跑一趟。”某股份行网点工作人员提醒。

期货周报|国际油价连续两周反弹,豆油、豆粕大涨,碳酸锂期货期权即将上市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翁榕涛 实习生 曾日丽 广州报道

本周(7月3日-7月7日),国内大宗商品震荡分化,原油价格上涨,黑色系前期强势有所退潮,呈小幅震荡收低,有色金属、农产品板块涨跌分化。

上周,美国6月非农就业数据增幅不及预期,但美联储会议纪要暗示将继续加息。沙特重申维稳市场及美国原油库存下滑提振市场,国际油价连续第二周反弹。美国农业部报告意外下调美豆种植面积导致美豆大幅反弹,国内豆油、豆粕受美盘影响,出现大幅上涨。

就国内期货市场具体来看,能源化工板块,原油周上涨3.40%、燃油上涨2.90%;黑色系板块,铁矿石周下跌0.98%,焦煤下跌0.19%;有色金属板块,沪镍周上涨2.37%、沪锡上涨4.43%、沪铜下跌0.47%、沪锌下跌0.52%;农产品板块,棕榈油周下跌3.37%、鸡蛋上涨3.03%、豆粕上涨6.04%、豆油上涨3.62%。

交易行情热点

热点一:沙特及俄罗斯再减产利好 原油价格获提振上涨

在维也纳举行的欧佩克+研讨会上,沙特和俄罗斯宣布8月份将延长并深化减产。对此,沙特能源大臣表示,俄罗斯自愿削减石油出口,而不是被强制削减;沙特自愿削减石油产量是出于欧佩克+达成的共识和协议,欧佩克+协议实现市场稳定。

在本周沙特阿拉伯及俄罗斯宣布额外减产措施后,油价获得提振并触及6周新高,同时美国原油库存连续第三周下降。8月交割的WTI原油期货价格上涨2.9%,收报73.86美元/桶,本周累计涨4.6%,为连续第二周收涨。VanEck油服ETF上涨6.83%。

Spartan Capital分析师Peter Cardillo表示,本轮上涨是技术性的,空头回补是主要原因。

消息面上也有利空传出,摩根士丹利周三下调了油价预测,将今年第三季度布油价格预期从77.5美元/桶下调至75美元/桶,将第四季度预期从75美元/桶下调至70美元/桶。该行预计,2024年上半年市场将出现供应过剩,且明年非欧佩克国家的供应增长速度将快于需求增速。该行表示,他们仍在模拟第三季度的库存量,但预计油价疲软将继续,因为市场的焦点转移到明年上半年。不过,由欧佩克减产导致的第三季度库存下降,或会支撑布油维持在70美元/桶附近的水平。

国投安信期货分析师李云旭认为,原油三季度供应减量及需求旺季下去库预期仍在延续,但近期基本面缺乏边际变量,预期层面的海外弱需求与现实层面的沙特主动减供应的博弈仍在持续,振荡格局难改,后期可能的驱动集中在沙特额外减产延长、美联储加息及海外衰退节奏预期的演化、以及伊朗或俄罗斯相关地缘因素扰动。

中信建投期货能化首席分析师董丹丹则表示,“沙特与俄罗斯减产的利好在盘面有所发酵,沙特减产,亚洲的主要买家纷纷转向其他市场抢购原油,中国、印度和印尼开始购买安哥拉和尼日利亚的原油,从欧洲北海到亚洲的套利交易也重新开始。当前原油月差和成品油裂解价差的走势与原油绝对值走势一致,一旦宏观端没有太大的利空数据,中美经济不会出现大幅衰退,那么原油价格就可能在供给端的支撑下振荡上扬。”

热点二:国际糖价显著下跌 预计后市震荡回落

近期,全球食糖供应紧张形势出现缓解苗头。从盘面上看,6月下旬原糖价格显著下跌。

据了解,今年二季度前期,巴西虽然有新糖供应,但出口和贸易节奏并不流畅,国际糖价一度刷新前高,期间对厄尔尼诺天气现象的炒作也推升了糖价。不过,进入5月份之后,市场预期中的恶劣天气并未出现,而印度等地食糖年产量预期出现上调,糖价转而回落。

一德期货分析师李晓威表示:“目前,巴西的甘蔗产量、食糖产量和出口都存在大幅增加可能,中长期看,随着巴西丰产继续,全球糖短缺危机将得到实质性缓解。”

今年上半年,国内外糖价联动性明显,5月份之前以上涨走势为主,6月下旬之后都在回落。

对于国内外糖价联动加强的原因,李晓威认为,随着我国产需缺口的放大,近年来进口刚需缺口逐渐升至500-600万吨左右,占据国内年度消费的三分之一左右,进口糖价格占据的权重也逐渐上升至三成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本轮糖价联动走势中,内外糖价在上涨过程中联动更强,而在下跌过程中内盘较外盘更为抗跌。

李晓威表示,6月初开始,巴西食糖生产提速,各项危机因素并未兑现,高糖价反而引发需求不及预期和产量逐渐攀升的结果,国际糖价应声快速下跌。虽然国际市场共振影响较大,但是由于国内进口减少,对国内供应的影响较为有限,因此同期国内郑糖期价跌幅有限。

对于未来两者的联动性,方正中期期货白糖研究员张向军认为:“未来原糖价格可能呈现震荡回落。整体来看,短缺预期对国内糖价仍存支持,三季度国内糖价表现可能强于国际糖价。”

展望后市糖价,张向军认为,巴西主产区的生产及出口进度、印度和泰国甘蔗生长状况以及国内的政策调控将是下半年糖市的主要影响因素。

“今年国内糖料种植面积较上年略减,但如果产区天气状况正常,预计糖料作物单产将明显高于去年。受食糖减产及外糖进口下降的影响,预计本年度将出现百万吨左右的供应缺口。”张向军表示,在中秋、国庆备货旺季来临之前,政策调控对于糖价表现会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如果不出现意外情况,2023年下半年国内外糖价可能会以震荡回落走势为主。

行业政策要闻

要闻一:中物联发布6月中国大宗商品指数,终端需求有所恢复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下称中物联)7月5日在官网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6月份中国大宗商品指数(CBMI)为102.8%,指数连续两个月上升,本月较上月上升2.1个百分点。

商品供应继续增加。6月份大宗商品供应指数两连升至107.0%,显示随着国内经济温和复苏,加之需求恢复以及生产利润有所修复,生产企业对后市预期良好,生产热情高涨,国内大宗商品市场供应量持续增加,供应压力不断加大。

终端需求有所恢复。6月份大宗商品销售指数止跌反弹,当月较上月回升3.8个百分点,至103.7%,显示下游行业复苏迹象明显,市场订货积极性高涨,企业订单组织顺畅。本月国内大宗市场需求呈现恢复性释放状态。

商品库存再度下降。6月份大宗商品库存指数为99.0%,指数在上月回升后再度下跌,且跌至2021年6月份以来的最低,显示由于近期国内大宗商品市场供需两旺,供求关系明显改善,商品库存持续减少,市场库存压力继续缓解。

中物联称,各分项指数中,供应指数连续两个月上升,销售指数止跌反弹,库存指数有所回落。

从指数变化情况来看,本月指数继续上升,且供需双侧联动上扬,特别是需求端回升力度强于供应端,令市场库存压力有所缓解,显示随着国内经济运行保持恢复发展态势,以及稳增长政策预期的增强,大宗商品市场需求恢复,市场人气有所积聚,采购、生产等经营活动积极,6月份国内大宗商品市场呈现“供需双旺、稳中向好”的特征。

对于后市,中物联指出,进入7月份,随着高温和多雨天气的来临,区域需求将进入传统淡季,市场格局或由“供需双旺”逐步向“供强需弱”转化,加之美联储继续加息的概率较大,美元指数也将继续居于高位运行,中长线来看仍将利好美元,利空大宗商品市场。不过,当前国内经济复苏较为温和,预计后期政策仍有加码空间,将对市场信心带来提振。

要闻二:碳酸锂期货期权即将上市 新能源金属期货品种板块将初步形成

7月7日,证监会官网显示,近日,证监会同意广期所碳酸锂期货及期权注册。广期所表示,下一步,广期所将按中国证监会要求,稳步推进碳酸锂期货及期权各项上市准备工作,确保碳酸锂期货及期权平稳上市和稳健运行。

这是广期所旗下第二个上市品种,此前,工业硅期货及期权于去年12月上市。广期所介绍,自工业硅期货及期权上市以来,市场运行平稳;碳酸锂期货及期权上市后,新能源金属期货品种板块将初步形成。广期所认为,随着碳酸锂期货及期权的上市,广期所将为新能源汽车行业以及储能领域的发展贡献期货力量。

自去年以来,碳酸锂价格一度经历较大幅波动。上海有色网数据显示,截至7月7日,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在30万元/吨至31.5万元/吨的区间。而此前该品种价格在去年11月一度涨至60万元的高位,随后年内出现快速回落,一度跌破18万元的价位,进入5月以来碳酸锂价又再次快速反弹,直至近期围绕30万元的水平震荡。

在此背景下,各参与方风险管理的需求迫切,期货等工具则有助产业链管理价格波动风险。碳酸锂的期货也将发挥价格发现的功能,有助形成碳酸锂期现货价格机制,提升现货价格透明度。

从碳酸锂的基本面来看,宏源期货的半年报观点指出,从碳酸锂市场需求端来看,动力电池端的需求在回暖,下半年新能源汽车消费仍可观,但增速不会像之前那么高,储能电池下半年将保持较高增速,消费电子出货量难以提振。

从供给端来看,下半年海外锂矿供应增加节奏偏慢。“由于当前碳酸锂供需陷入僵持阶段,根据当前的供需格局与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下半年需求相较于供应更具有不确定性,影响碳酸锂价格变动的主线应该在需求端。”

该机构认为,下半年碳酸锂价格可能会有两种情景。一是促消费政策与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对需求拉动明显,则需求对当前价格形成支撑,锂价继续区间震荡运行;二是短期供需博弈继续僵持,随着需求未兑现,形成供过于求的局面,锂价在下半年呈现先区间震荡后震荡下行的走势。

展望后市表现

能源化工板块

原油:过去一周,内外盘油价持续走强,且外盘两油月差走强的同时实现了日线60日均线的向上突破,内盘SC继续强于外盘。虽然美国ADP就业报告显示6月调整后的新增就业人数大幅好于预期,市场对美联储年内加息预期再次明确,美债利率一度大幅走强下大类资产迎来普跌,但此后市场风险偏好的反转以及美元的大幅下跌让油价再次回到上行通道。展望2023年下半年,基于宏观面的下行压力,中长期看油价重心下移是大概率事件,分歧在于油价是否可能在中期大跌前仍有可能会出下年内的最后一次上涨。在OPEC+多轮大幅减产后,三季度出现原油供应阶段性缺口的概率仍然较大。叠加油品裂解价差在核心通胀影响下长期处于高位,以及内需下半年潜在复苏空间,油价在7-8月区间内仍有可能出现一次上行行情。(国泰君安期货)

黑色系板块

铁矿石:本周矿价总体震荡偏弱运行。从本周市场运行的主导逻辑来看,在宏观面,美联储6月会议纪要显示未来的货币政策将低速收紧,6月全球制造业下行态势加剧,经济增长乏力;国内经济回升向好,然强政策预期或将面临证伪。在产业面,本周铁矿供需双强,高铁水叠加低库存,终端需求不振,关注中期强弱切换机会。从政策方面来看,唐山地区钢厂因环境问题限产,川内钢企陆续压减能耗,坊间再传粗钢压减消息。展望后市,钢厂受利润驱动生产意愿较强,铁水表现较强,钢厂库存处于低位,然而宏观强预期面临证伪风险,市场情绪有所回落,短期矿价或将震荡运行。(中信建投期货)

有色金属板块

沪镍:本周镍价震荡反弹,沪镍主力合约价格最高触及167080元/吨,本周初随着贸易商报价换至沪镍2308合约,现货升水全面上调,而后因市场成交冷清升水持续回落,现货市场交投不佳。据SMM数据显示,本周金川镍升水上涨至11400元/吨,俄镍升水上涨至2350元/吨,镍豆升水上涨至2300元/吨。镍处于低库存、高利润、弱预期的格局之中。镍中线供需看空,当前价格下镍产能处于高利润状态,刺激供应快速增长,后期纯镍、镍铁和镍中间品供应皆存在较大增量,原生镍正在由结构性过剩转为全面过剩,镍中线套保维持逢高抛空思路。不过因全球精炼镍显性库存依然处于历史低位,沪镍仓单处于极低水平,低库存低仓单状态下镍价上涨弹性较大,上半年镍价持续下挫后,其高估值问题暂得缓解,加之短期外围情绪偏强,镍继续下行的主动性不足。(华泰期货)

农产品板块

生猪:本周生猪现货价格有所回升,盘面走势仍相对偏弱。本周一国家发改委信息显示截止6月28日,猪粮比价为4.91,进入过度下跌一季预警区间,将启动年内第二批中央猪肉储备收储工作,符合市场此前预期,但本周该项收储公告尚未发布,仅发布冻肉轮换储备公告,市场对此反应有限,盘面周一上涨后仍回归跌势。近期因饲料原料价格上涨,生猪亏损加剧,配合政策提振及月初集团厂出栏减少,养殖端有一定挺价情绪下游消费淡季,气温偏高白条走货仍无亮点,屠宰端亏损亦有增加。近期国内高校陆续放假,集中消费下降预期,需求端恢复动力有限。此外本周冻品库存继续增加.后期仍存出货压力,亦压制价格上行预期。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5月份能繁存栏4258万头,环比下降0.6%,为正常保有量的103.9%,产能去化仍较慢,近期仔猪价格仍呈跌势,猪企经历长时间亏损,资金紧绷处境下,亦有望加速产能去化,但按照官方能繁数据推算,今年11月份前,生猪理论供应量仍是增加状态,仍不利于周期转市。(新湖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