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金融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贺强:建议加快建设国债期权市场

建设国债期权市场,与国债期货市场形成利率风险管理的两大支柱,对于发挥债券市场在资本市场的核心功能作用非常重要。

南都记者今日获悉,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在今年全国两会提交了《关于加快建设国债期权市场的提案》。提案中他认为,目前我国债券市场规模已跨入世界前列,我们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大国标准来确定我国债券市场发展方位,加快构建利率风险管理市场,完善债券市场体系。

贺强指出,目前在我国建设国债期权市场具有三大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是提升债券市场的整体筹资功能。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和债券市场规模日益扩大,利率风险对市场情绪影响愈加明显,通过建设国债期权市场,丰富利率风险管理手段,有助于增强全市场的持债信心和买债意愿,引导长期资金入市。二是推动债券市场对外开放,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目前人民币债券已成为境外投资者的重要配置资产,更是“一带一路”背景下人民币资产的安全栖息地,在国际环境深刻复杂变化的背景下,国债期权如同为债券市场提供了“保险”,在锁定利率风险的同时保留了盈利的机会,有助于进一步扩大人民币资产在全球的交易范围,提升人民币国际地位。三是增强金融体系风险管理能力。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际金融改革强调加强宏观审慎分析,美国财政部、欧洲央行等全球主要金融监管机构均构建了宏观审慎监管指标体系,已将利率期权价格编制的波动率指数纳入重点关注指标,我国也应该在构建宏观审慎监管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加入利率期权指标。四是提高国债市场金融定价基准功能。透明的国债交易价格是金融资产的定价基准,而国债期权市场通过一系列交易机制设计,形成全国性、市场化的价格,有助于改进国债交易价格形成机制,提升金融市场的整体定价效率。

他认为,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建设国债期权市场的基础。首先,我国债券现货市场规模居全球第二,市场各方具有迫切的利率风险管理需求,只靠国债期货作为单一的场内利率风险管理工具已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为了完善利率风险管理体系,客观上需要建设国债期权市场。其次,我国国债期货上市以来运行平稳,达到境外成熟市场上市国债期权时的流动性水平,为我国上市国债期权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此外,我国场内和场外期权产品的发展实践为建设国债期权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借鉴,能够保障国债期权市场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有效发挥风险管理功能。

为了加快建设我国国债期权市场,完善债券市场风险管理环节,着力打造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相称的现代大国债券市场,贺强向有关部门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建议中国证监会指导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抓紧研究论证,设计好产品规则,做好上市国债期权的各项筹备工作。二是建议充分利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中国银保监会和中国证监会的四部委协调机制,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有效推进国债期权上市。三是建议优先推出市场需求迫切、基础市场流动性好的十年期国债期权品种,后续逐步对关键期限进行期权品种的全面覆盖。

采写:南都记者熊润淼 黄莉玲

资金持续流入见证投资者对香港信心

新华社香港9月19日电 题:资金持续流入见证投资者对香港信心

新华社记者张欢

15日至19日,超过180亿港元资金流入;4月至今,超过1400亿港元资金流入;5个月之中,香港银行体系总结余从500多亿港元增至2200多亿港元,创近3年高位水平……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球金融市场的环境中,港元体系资金流入却呈现引人注目的上扬态势。

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表示,香港没有出现大量资金流出的现象,而是资金持续流入,反映了市场对于香港金融体系的信心。

今年4月21日,港元体系因汇率走强开始收获资金流入,当港元汇率时隔逾4年首次触发强方兑换保证,金管局根据联系汇率制度向市场注入了15.5亿港元,银行体系总结余相应增加。

根据香港自1983年起实施的联系汇率制度,港元兑美元存在正常浮动区间:7.75(强方兑换保证)至7.85(弱方兑换保证)。如果港汇触发强方兑换保证,金管局会买美元、沽港元,将港汇稳定在不高于7.75的水平,资金则流入;如果港汇触发弱方兑换保证,会反向操作,将港汇稳定在不低于7.85的水平,资金则流出。联系汇率制度旨在确保货币及外汇市场运作顺畅。

根据金管局的信息,4月21日之后,即便在全球金融市场因疫情震荡及针对香港的谣言泛起之际,港汇也保持走强态势,不断触发强方兑换保证,资金源源流入。截至9月19日,港汇共计触发强方兑换保证约40次,累计超过1400亿港元资金流入,香港银行体系总结余增至2246.52亿港元,不断刷新近3年的高位水平。

余伟文表示,虽然香港承受外围经贸摩擦、“修例风波”、疫情多重冲击,但是没有出现部分人担心的资金外流情况,相反,港元汇率一直偏强,资金不断流入,足见香港的制度成熟和市场对于香港的信心。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一直以稳健的金融基建和健全的监管制度享誉全球。被称之为货币金融体系基石的联系汇率制度拥有约4400亿美元外汇储备作为后盾,相当于货币基础两倍多。同时,银行体系资本充足比率达到20%,远高于8%的国际要求,流动覆盖比率为160%,也远高于100%的国际要求,而坏账率仅为0.6%,在国际上属于非常安全的水平。

凭借此般强大的抗逆能力,香港在今年持续吸引多种类型资金汇聚于金融市场。

2020年,诸多企业选择在香港上市,特别是中概股回归络绎不绝,京东、网易……香港交易所的数据显示,前8个月,首次公开募股集资额达到1477亿港元,同比上升74%。“下半年还将有大量中概股回港上市。”香港交易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说。

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进一步指出,未来不仅境外上市的中资企业会更积极考虑回流香港,内地大量快速发展的科技创新和其他企业,以及以内地市场为主的境外企业,需要国际融资时均可能优先考虑利用香港的集资平台。

不仅如此,香港与内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机制带动的交易量也日渐增大。当前外资持有的内地股票中近70%通过沪港通和深港通购入,外资与内地债券交易量中一半以上经过债券通进行。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欧达礼表示,在本地、内地和国际投资者的参与下,香港证券市场一直保持非常活跃的状态,香港作为全球资金进入内地市场重要枢纽的角色日益凸显。

今年二季度,具有领导地位的国际指数公司——明晟公司(MSCI)还将亚洲和新兴市场指数期货及期权产品的发行授权,从新加坡交易所转至香港交易所,再度表明了国际市场对香港金融体系的认可。

正如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所言:“纵然面临多方面变化,香港还将继续是具有竞争力的国际金融中心。”

陈茂波也同样强调:“我是乐观和充满信心的。”他认为,内地的庞大腹地效应加之香港的优势,将为香港汇聚多元资金和保持金融市场繁荣提供坚实的支持。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