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全球经济形势的波动,中国外汇储备不降反升,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
国家外汇管理局9月7日发布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3222亿美元。较7月末上升299亿美元,升幅为0.91%。
这是我国外汇储备今年第二次站上3.3万亿美元大关,且创下2016年1月以来新高。
01 数据解读:创近十年新高
外汇储备规模变动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2025年8月末的33222亿美元规模,不仅高于7月末的32923亿美元,也是今年第二次站上3.3万亿美元大关。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一数字创下了2016年1月以来的新高,意味着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达到了近10年的最高水平。
回顾历史数据,中国外汇储备在2014年6月达到3.99万亿美元的峰值,随后一度回落。如今再次逼近3.3万亿美元大关,显示出我国国际收支与汇率体系的韧性。

02 增长动力:估值效应与资产价格上涨
外汇储备规模上升主要受益于两大因素: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
2025年8月,受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预期、宏观经济数据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下跌,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上涨。
具体来看,8月份美元指数下跌2.2%至97.8,非美货币集体升值。
日元、欧元、英镑兑美元分别上涨2.5%、2.4%、2.3%。由于外汇储备以美元计价,非美货币升值增加了经汇率折算后的外汇储备规模。
资产价格方面,受降息预期影响,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下跌14个基点至4.23%,以美元标价的已对冲全球债券指数上涨0.5%,美国标普500指数上涨1.9%。

03 黄金储备:“十连增”的战略选择
除了外汇储备,黄金储备也在不断增加。央行公布数据显示,8月末黄金储备报7402万盎司(约2302.28吨),环比增加6万盎司(约1.86吨)。
这已经是央行连续第10个月增持黄金。数据还显示,截至8月末,我国持有黄金储备余额环比增加98.58亿美元至2538.43亿美元。
黄金储备余额占同期外汇储备余额的比重环比上升0.23个百分点至7.64%,刷新历史新高。

04 经济支撑:稳中有进的基本面
国家外汇管理局指出,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为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基本稳定提供支撑。
经济基本面的稳固是外汇储备稳定的根本保障。尽管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加,我国经济依然根基稳固、优势突出、潜力巨大。
我国拥有丰富的宏观调控工具和充裕的政策空间,为充分挖掘内需潜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与此同时,对外贸易区域布局日益多元化、贸易结构持续优化、人民币资产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不断增强,这些因素均有助于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基本稳定。

05 专家解读:外储充裕意义重大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解读称,8月外汇储备升高背后主要是年初以来美元大幅贬值,美债收益率大幅走低,以及全球主要股指上涨带动。
按不同标准测算,当前我国略高于3万亿美元的外储规模都处于适度充裕水平。在外部环境波动加大的背景下,适度充裕的外储规模将为保持人民币汇率处于合理均衡水平提供重要支撑。
也能成为抵御各类潜在外部冲击的压舱石。
中银国际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8月外汇储备回升主要归因于美元对非美货币贬值和资产价格上涨产生的正估值效应。
管涛观察到,8月底,在美元指数走弱、国内股市进一步上涨、人民币中间价走势偏强的情况下,境内外人民币交易价加速升值,与中间价均创下去年11月以来的新高。

06 未来展望:增持黄金仍是大方向
展望未来,王青判断,从优化国际储备结构、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以及应对当前国际环境变化等角度出发,未来央行增持黄金仍是大方向。
截至2025年8月末,我国官方国际储备资产(主要由外汇储备和黄金储备构成)中黄金的占比为7.3%,仍明显低于15%左右的全球平均水平。
未来需要继续增持黄金储备,适度减持美债。此外,黄金是全球广泛接受的最终支付手段,央行增持黄金能够增强主权货币的信用,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有利条件。
世界黄金协会此前发布的《2025年全球央行黄金储备调查》显示,超过九成(95%)的受访央行认为,未来12个月内全球央行将继续增持黄金。
这一比例创下自2019年首次针对该问题进行调查以来的最高纪录,较2024年的调查结果上升了17个百分点。

截至2025年8月末,中国官方黄金储备已经连续10个月增加,黄金储备余额占外汇储备余额比重升至7.64%的历史新高。
超过九成的央行预计未来一年全球央行将继续增持黄金。这一比例创下自2019年调查以来的最高纪录。
国际储备体系正在走向多极化,黄金已超过欧元成为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国际储备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