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制造业

拿什么来稳定人民币汇率

人民币贬值原因_外汇牌价历史查询_人民币汇率走势分析

新京报漫画/许英剑

汇市观察

在中国金融市场没有开放、没有形成竞争力之前,制造业依然是人民币真正的“锚”。如果中国制造业持续低迷,人民币所背负的压力就会更大,因为市场所关注的是人民币背后的东西,而非人民币本身。

受外盘美元指数创11年新高影响,昨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开盘报6.2180,贬值85个基点。此后,人民币即期汇率一路走跌,一度贬值近200个基点。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连续三个月下跌,但对欧元、日元等汇率一路持续走高。在中国经济进入长期调整期的时下,这种汇率波动在趋势上给市场带来了“紧张”情绪。

人民币汇率近年来之所以越来越受市场关注,主要是因为对于国内市场来说,其币值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金融市场和物价系统是否“安全”。而对于国际市场来说,人民币是一个比较稀缺的、新兴“货币商品”,对这一商品未来的投资和投机潜力,诸多国际投资者跃跃欲试。

目前人民币汇率走势主要是指两个方面,一个是对美元汇率走势,另一个是对一揽子货币走势。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自2014年初开始就出现了贬值的迹象,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而美国经济数据强劲所致;另一方面是因为人民币处在相对宽松的政策周期。但人民币对其他各主要货币都保持着上涨态势,包括英镑、欧元、日元等,人民币对这些货币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持续性升值。

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下跌不是偶然,从中国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从去年四月份开始,中国金融机构外汇占款增速就基本停滞,去年12月份外汇占款余额为294090亿元,回到了八个月前的水平。这虽然并不代表资本外逃,但足以看出中国面对的国际竞争环境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而目前欧美、日本等国虽对中国依然保持着贸易逆差的态势,但对华出口的增速,以及整个制造业出口方面的竞争力非常明显。例如,2014年中国汽车销量2349.19万辆,同比增长7%,已连续六年全球第一,但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持续下降,其中轿车市场份额下降5.6个百分点至2004年水平。欧盟和日本主要进口中国的依然是低端制造业,比如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家具玩具等,受到人民币对欧元和日元升值的影响,这类出口市场竞争力也在逐步下滑。

近几年来,人民币之所以能够在国际贸易领域取得快速发展,人民币币值能够保持稳定,其核心部分依然是中国制造业以及进出口市场逐步扩张、创造了巨额外汇储备的结果。在中国金融市场没有开放、没有形成竞争力之前,制造业依然是人民币真正的“锚”。与此同时,中国的PPI(生产者物价指数)已连续34个月为负值。如果中国制造业持续低迷,人民币所背负的压力就会更大,因为市场所关注的是人民币背后的东西,而非人民币本身。

如果单纯从阶段性人民币汇率走势来看,其下跌幅度实际上并不大,三个月总计下跌还不到2.5%,且双向波动的态势更加明显。而人民币汇率之所以没有出现较大规模的波动,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目前还存在较为严格的外汇管制,另一方面中国依然保持着相对较高的增长速度,“房地产”和“影子银行”暂时还没有引爆系统性风险,整个政府信誉依然可以支撑全球投资者对人民币的信心。但仍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不从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和金融市场改革的角度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化水平和长久吸引力,其维持某一稳定或特定汇率的成本将越来越高,整个中国政府所承担的信用风险也将会越来越大。

肖磊(世元金行高级研究员)

拿什么来稳定人民币汇率

王晋斌: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全球第一的积极影响

本文字数:4010字

阅读时间:11分钟

党的二十大报告总结了党和国家事业十年来取得的重大成就,其中提到“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今年5月末超3.1万亿美元,连续17年稳居世界第一。

外汇储备的累积是我国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制造业深度参与全球分工和价值链体系形成全球竞争力的结果,是我国综合国力全面提升的重要表现。充足的外汇储备在我国对外经济金融关系上发挥着“稳定器”的作用,在助力高质量发展上发挥着“助推器”的作用。

制造业贸易顺差推动外汇储备持续积累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变化经历了两个明确的阶段:2012年之前注重外汇储备的积累,2012年至今则注重外汇储备动态平衡管理。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制造业缺乏国际竞争力,只能依靠初级产品的出口来获取外汇,同时进口资本品来帮助国内企业促进技术进步。1980—1994年,我国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FDI)金额为973.3亿美元。在FDI带来的技术外溢效应的影响下,国内企业在竞争过程中边干边学,生产技术不断进步,使得我国工业制成品逐步有能力大规模参与出口贸易。

1994年之前,我国初级产品的进出口为顺差。从1995年开始,我国逐步形成制造业对外贸易顺差、初级产品对外贸易逆差的格局。2006年,我国工业制成品占出口的比例达到94.5%,形成了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出口模式,制造业贸易顺差成为我国快速累积外汇储备的基础。2006年,我国外汇储备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接近1.1万亿美元;2009年,突破2万亿美元,接近2.4万亿美元;2011年,突破3万亿美元,接近3.2万亿美元。

外汇储备动态平衡管理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2012年以来的十年间,我国外汇储备基本保持稳定,维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的规模。这十年,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依靠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竞争力的不断提升,我国经常账户长期保持顺差,而资本和金融账户在双向开放中基本保持了动态平衡,为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维持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经常账户顺差占GDP比例保持在2%的条件下,稳定的外汇储备意味着中国已经度过了注重外汇储备累积的阶段,进入了外汇储备动态平衡管理的新阶段。

外汇储备动态平衡管理是新时代的产物,服务制造强国战略需求,服务“双向开放”战略需求。外汇储备动态平衡管理新阶段呈现出几个显著的特点。

其一,做大做强制造业是实现贸易顺差的基础。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01年我国工业制品出口占总出口的比例为90.1%,2012年这一比例首次超过95%,接近95.1%;2012—2021年的十年间,我国工业制品出口占总出口的比例保持在95.1%,占比非常稳定,但出口额十年间增长了65.4%,由2012年的1.95万亿美元增长到2021年的3.22万亿美元。

其二,出口产业链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得到了显著提高。商务部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一般贸易方式和加工贸易方式的出口占总出口的比例分别为51.4%和37.7%,一般贸易出口额是加工贸易出口额的近1.4倍。而2021年一般贸易方式和加工贸易方式的出口占总出口的比例分别为60.9%和24.6%,一般贸易出口额是加工贸易出口额的近2.5倍。一般贸易方式的出口占比显著上升,表明我国出口更加依赖国内产业链的形成,出口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不断提高。

其三,我国工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国内企业逐步成为出口的主力军。商务部数据显示,2012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我国总出口的约一半(49.9%),2021年这一比例下降至34.3%,约占我国总出口的1/3。

其四,我国经济发展步入加快双向开放的新阶段,“引进来”和“走出去”保持了平衡。2012—2021年的十年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到约1.33万亿美元,与1983—2011年的近三十年间我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1.35万亿美元基本相当。2012—2021年十年间,我国非金融类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DI)累计金额超过1.13万亿美元。而2003年,我国非金融类企业ODI只有20.87亿美元,2003—2011年我国非金融类企业ODI累计数额也只有2505亿美元。由此可见,2012年以来,我国更加注重双向开放的平衡发展。

其五,金融开放为我国国际收支平衡创造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十年来,我国国际收支运行总体平稳,跨境直接投资实现基本可兑换。以金融市场双向开放为抓手,我国积极推进资本账户的开放,形成了证券投资项下“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互换通”等跨境投资机制安排,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坚定有力。截至今年8月末,境外机构持有境内金融市场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规模合计约10万亿元,外资正在成为我国证券市场的重要投资者。

切实发挥“稳定器”“助推器”作用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占全球外汇储备的1/4,国际投资稳健增长。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国际投资净头寸1.68万亿美元,今年二季度末我国国际投资净头寸上升至2.08万亿美元。在外汇储备动态平衡管理的新阶段,我国全球第一的外汇储备切实发挥调节国际收支、稳定汇率、提高外部融资能力和抗击外部风险冲击的作用,切实发挥我国对外经济金融关系的“稳定器”和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的作用。

首先,全球第一的外汇储备有利于维护人民币币值稳定。过去十年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的十年。2015年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调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做市商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这是汇率市场化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此后,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形成机制不断完善,基准性、透明度和市场化水平不断提升。其间,尽管遭遇美联储在次贷危机之后的紧缩周期,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从2014年底的3.83万亿美元下降到2017年的3.14万亿美元,但在防止人民币汇率过度波动方面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过去十年,人民币汇率总体上呈现出双向波动、弹性明显增强的特征。截至目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保持在6.1—7.3之间双向波动,人民币是全球大经济体中币值最稳健的货币之一,经受住了美联储2015年和今年3月以来两次紧缩周期的考验,抵御了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也经受住了2020年以来世纪疫情的冲击。即使是在今年美联储激进加息、美元指数上涨约18%的背景下,人民币的贬值幅度也明显低于全球重要货币欧元、英镑和日元的贬值幅度。

可以说,充足的外汇储备是人民币汇率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也为我国货币政策保持自主性创造了空间。今年以来,在中美货币政策周期错位的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更好地服务于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增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年化波动率从十年前的1%—2%左右上升到近两年的3%—4%左右。在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支撑和全球第一的外汇储备保障下,人民币汇率充分发挥了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维护了人民币具有稳定国际购买力的声誉。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性为跨境资本的有序流动创造了良好的预期,在“汇率风险中性”的理念下,为中国进出口的汇率风险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稳定的汇率对人民币国际化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COFER)数据显示,2016年末人民币占全球外汇储备的比例为1.08%,今年二季度末上升到2.88%,人民币已是全球第五大储备货币。国际资金清算系统(SWIFT)数据显示,去年底人民币国际结算份额为2.7%,首次超过日元,成为全球第四大结算货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助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而人民币国际化反过来助力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其次,全球第一的外汇储备有利于增强国家综合能力,抗击外部风险。充足的外汇储备发挥着流动性保险的功能,能够提高企业承担风险的意愿,并提高中国企业的海外融资能力,助力企业对外投资,提升产业链整合和供应链安全。2021年末,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接近2.6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三,我国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其中,“一带一路”成为世界拓展投资经贸关系的重要的新国际平台。2013—2021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累计直接投资约1600亿美元。今年1—8月,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近140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18.6%。商务部等部门联合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0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80%的存量集中在服务业,主要分布在租赁和商务服务、批发和零售、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等领域。我国对外投资领域日趋广泛,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有利于形成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最后,全球第一的外汇储备有利于增强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我国石油等能源和部分农产品的对外依存度较高,充足的外汇储备一方面能够保证我国利用国际市场保障这类产品的供给,另一方面可以加大我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新能源合作建设,在推进能源转型和构建能源安全体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