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经济

请问1948年的一千万法币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

48年是法币发行的最后一个年份,这年8月,国民政府宣布推出金圆券来取代法币。

根据1948年8月19日以总统命令形势发布的《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两者的比价是300万元法币兑换1元金圆券,同时,国民政府要求民众将手中持有的美元等外币和黄金,银元也一并限期兑换成金圆券,逾期持有者可获罪。

金圆券发行初期政府明文规定1美元兑换4元金圆券,1块银元兑换2元金圆券。

1000万法币≈3.33元金圆券,折合银元的话不到1.7元。这样以金圆券发行时规定的兑换比价来作为参照物推算的话1000万法币在当时并不是一无是处毫无购买力可言。1块银元在30年代初期的北京,可以让四个人在外吃一顿比较丰盛的饭,二等巡街警察的月饷银是6块银元。1000万法币估计可以让你不太尴尬的过一个星期,现在你过一个星期需要多少钱?

其实,很难说清那时候的钱究竟相当于现在的多少,因为人类生产力是在不断发展的。很多人习惯拿大米来做参照物,这也不准确。在化肥农药育种和机械化普及的今天,如今的亩产量远非当时能比,东西多价格自然就便宜。历史上这种例子太多了,比如拿破仑时期铝比等重的黄金还要值钱,你弄1吨铝穿越去那时候的欧洲的话,你就是土豪甚至可以成为欧洲某国最靓的仔。在电解技术被人类搞出来之后,铝还是那个铝,现在1吨铝的价格有值几何呢,别说欧洲土豪了,就是村里的土豪也轮不上你吧。在中世纪的意大利,一粒胡椒可以换一枚银币,你要是拿几瓶黑胡椒粉到那个时代的街上撒着玩儿,概念绝对可以和现在用茅台冲马桶划等号。现在谁还拿一粒胡椒当回事儿?掉地上连捡都懒得捡,回头弄一手胡椒味还得打喷嚏。

央行定调!外汇储备充足,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不会变

北京商报讯(记者 刘四红)1月14日,国新办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近期,中国国债收益率下行,中美利差持续扩大,人民币贬值压力增加,在被问及人民银行会采取哪些措施来稳定汇率时,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介绍,人民银行实施货币政策主要考虑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当然也会兼顾内外平衡。

2024年,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多因素推动美元指数动荡走强,中国外汇市场表现出非常好的韧性,人民币汇率总体上呈现双向波动态势,在复杂形势下保持了基本稳定,在主要货币中表现是比较好的,为中国自主实施货币政策创造了有利条件,对稳经济、稳外贸发挥了积极作用。2024年末,衡量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动的人民币汇率指数(CFETS)为101.47,较上年末上涨4.2%;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收盘价为7.2988,较上年末贬值2.8%,同期美元指数上涨7%,人民币韧性得到充分体现。

宣昌能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可能进一步上升,但中国的经济基础坚实,经常账户保持顺差,跨境资本流动自主平衡,外汇储备充足,外汇市场有韧性,为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提供了确定性和有力支撑。

一是宏观经济大盘更加扎实。2024年以来,特别是2024年9月以来出台的一揽子增量支持政策将持续落地见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25年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巩固中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二是经常账户连续多年保持顺差。2024年前11个月货物贸易顺差8846亿美元,同比增长18.4%,为平衡外汇供求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是跨境资本流动自主平衡。金融市场开放稳步推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吸引境外中长期资本稳定流入。

四是外汇储备大盘保持稳定,有效发挥维护国家经济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作用。

五是外汇市场更具韧性。市场参与者更加成熟,交易行为更加理性,汇率风险中性理念不断增强,更多使用汇率避险工具,为外汇市场稳健运行和外汇供求保持平衡提供非常重要的微观基础。目前货物贸易中人民币跨境收支占比约30%,企业外汇套期保值比例达27%。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外汇市场微观基础。

“人民银行汇率政策立场是清晰和一以贯之的,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目标不会改变,多年来在应对外部冲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坚决实现目标。” 宣昌能称,下阶段,将继续综合采取措施,增强外汇市场韧性,稳定市场预期,加强市场管理,坚决对市场顺周期行为进行纠偏,坚决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进行处置,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人民币牌价升越港币渐成常态

近段时间,人民币渐渐升越港币的现象引发了人们注意。以目前人民币对港币两个重要参考比价看,人民币对港币汇率中间价几乎维持在1:1;人民币对港币银行牌价(钞买价)在内地和香港自2006年年底相继升破1:1关口,人民币牌价升越港币渐成一种常态。

从内地经常到香港的游客也不难发现,从2006年起香港一些商场在出售货物时已标出了人民币对港元1:1的比价,不少商家也乐于持有具有升值潜力的人民币。

人民币对港币汇率中间价是即期银行间外汇市场重要的参考指标,目前这两种货币基本趋于平价。1月11日人民币对港币汇率中间价为1.00004:1,但当日受到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7.8关口影响,人民币对港币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交易价曾一度升破1:1比价,这意味着机构交易时人民币首度贵过了港币。

而作为与普通老百姓关系最密切的人民币对港币银行牌价,自2006年年底在内地就已升破1:1关口,新年过后香港的银行牌价也升破1:1。如今老百姓手中的100港币到银行兑换人民币,已经兑换不到100元人民币。以中国银行北京分行人民币对港币牌价为例:按照1月12日上午的钞买价,100港币可兑换99元人民币。

人民币对港币比价的攀升,其主要原因是受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高影响。据外汇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介绍,目前香港实施的是港币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由于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呈现缓步上扬趋势,因此也带动人民币对港币汇率的持续走高。

以人民币对港币汇率中间价为例,2005年汇改之前人民币对港币比价为1.0637:1,而随着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走高,如今人民币对港币汇率中间价已上升到1:1附近,按此来算,人民币对港币已升值幅度约达6.37%。

外汇市场分析人士指出,人民币对美元比价虽有升有贬呈双向波动特征,但从整体上看依然有小步上扬的预期,而港币在联系汇率制度下维持稳定,因此今后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人民币贵于港币几成定局。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内地和香港经济活动关联性不断增强,近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又将进一步扩大为香港银行办理人民币业务提供平盘及清算安排的范围,港币与人民币未来呈现的互动关系值得关注;而在内地和香港居民日常经济活动中,又该如何顺应当前人民币牌价升越港币的情况,这均成为内地和香港货币管理部门所认真研究的新课题。

张旭东(新华社北京1月12日电)

五天暴涨900点!人民币汇率新春狂飙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欧阳晓红 当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开始狂飙,当大国关税博弈与日元加息“蝴蝶效应”共舞,2025年的货币格局会如何演绎?

2025年1月24日,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如灵蛇般蜿蜒攀升,盘中触及7.2440,五个交易日内暴涨900点。这场由政策“鸽声”引发的汇率狂欢,仿佛为即将到来的中国蛇年新春献上了一份厚礼——金融市场的“金蛇狂舞”与传统文化的“灵蛇献瑞”交织,勾勒出一幅全球资本与中国年俗共舞的图景。

当特朗普的关税威胁暂缓,人民币汇率K线如蛇形走位般强势反弹,市场或许听见了“巳巳如意”的吉言;而日本央行加息掀起的流动性涟漪,又似为这场博弈添上了“蛇来运转”的注脚。

与此同时,中国大地上,“蛇元素”文创正以国潮之姿席卷南北——从故宫“灵蛇献瑞”玩偶的虎头帽红围巾,到山东滨州“灵蛇醒狮”花饽饽的卡通蛇纹,从国博月历中“吉祥蛇”怀抱粉彩葫芦的雅致,到朱炳仁·铜“灵蛇定乾坤”翅膀托举金元宝的俏皮……每一处设计都在诉说:蛇不仅是蜿蜒前行的智慧象征,更是中华文化中“纳福迎祥”的灵动使者。

这场跨越金融与文化的“双蛇共舞”,既是对传统生肖经济的现代诠释,亦是对全球资本流动的东方回应,汇率市场亦如“灵蛇衔尾”掀起博弈新篇章。

传统文化的灵动与现代经济的锋芒,在资本狂潮中交织出东方智慧的“双蛇共舞”,这背后的驱动因素既有特朗普政策“鸽声”、日本央行加息,也有中国央行稳汇率的助攻。

特朗普的“虚实牌局”与日元加息的“蝴蝶效应”

先看“鸽派就职演讲”如何击溃空头预期。当地时间1月20日,特朗普在就职演讲中未提及对华加征关税,反而强调“降低美国通胀”,市场瞬间逆转预期。离岸人民币当日暴涨超700点,创下2015年“8·11”汇改以来最大单日涨幅。高盛分析指出,特朗普的“政策留白”让市场重估风险,此前押注关税落地的空头被迫平仓,触发人民币轧空行情。

此外,在2025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特朗普表示,他“宁愿不对中国征收关税”,并认为可以与中国达成协议,并强调中美关系的良好前景。这一表态被市场解读为中美关系缓和的积极信号,助推恒生科技指数和离岸人民币汇率上涨。

诚然,特朗普的表态显示其对中美关税问题的灵活态度,既表达了避免关税战的意愿,也保留了关税作为谈判工具的可能性。这一立场可能为中美贸易关系的进一步缓和提供了空间。

不过,关税逻辑的深层矛盾在于,尽管特朗普曾威胁对中国商品加征60%关税,但现实制约使其难以兑现:

一是美国通胀压力。全面加税可能推高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约1个百分点,加大通胀压力。如果这种通胀压力持续,美联储可能会重新考虑紧缩政策,这与特朗普的“弱美元”诉求相冲突。

二是产业链韧性。中国对美出口占比已从2018年的13.7%降至2023年的11.23%,企业通过东南亚转口贸易缓冲冲击。

三是市场脱敏。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人民币汇率对关税威胁的反应逐渐钝化,心理冲击大于实质影响。

1月24日,日本央行宣布加息25个基点至0.50%,这是自2007年2月以来幅度最大的一次加息。此举或引发日元套息交易平仓,加剧了部分新兴市场货币(如印尼盾、墨西哥比索)的贬值压力,同时对离岸人民币流动性产生一定扰动,短期内推高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

那么,接下来何为关键信号?不妨聚焦这样几个时间点:

一是3月15日前后的关税谈判。市场普遍预期,特朗普更可能采取“渐进施压”策略,而非全面开战。若谈判进展不顺利,人民币或短期贬至7.50左右;反之,则可能反弹至7.20左右。

二是4月30日至5月1日,日本央行将举行货币政策会议并公布利率决议。市场关注日本央行是否进一步加息至0.75%:如果加息,日元套息交易加速平仓,全球流动性收紧,新兴市场货币(韩元、泰铢)贬值压力骤增;如果按兵不动,日元或重回贬值通道,利好日股出口企业。有机构警告,若日本进一步加息至0.75%,可能引发类似2013年美联储缩减购债引发的全球资本撤离潮,新兴市场需警惕“流动性黑洞”。

三是二季度末,在2025年债务到期高峰与特朗普减税政策的双重压力下,美国财政部或需在二季度末披露超预期的发债计划。若单季发债规模突破5000亿美元(接近2024年四季度水平),可能触发市场对美债供需失衡的担忧,引发抛售潮。2024年11月美国国债总额已达36.08万亿美元,较7月的35万亿美元仅用3个月便增加1万亿美元,增速创历史新高。

提供全球196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数据的网站——Trading Economics指出,市场普遍预计2025年由于发债压力和通胀风险维持高位,10年期美债收益率将或升至5%~6%。

稳汇率“组合拳”与市场博弈

视野回到国内,中国央行近期的“组合拳”,是汇率维稳的底牌。

一是跨境融资参数上调:1月13日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50上调至1.75,释放境内美元流动性。

二是离岸央票狙击战:1月15日在香港发行600亿元人民币央票,创历史新高,调控离岸人民币流动性,抬升做空成本。

三是预期管理:央行强调“三个坚决”(坚决对市场顺周期行为进行纠偏,坚决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进行处置,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压制单边贬值预期。

稳汇率的终极威慑则是我们的家底——外汇储备。截至2024年底,中国外汇储备达3.2024万亿美元。

就市场博弈而言,一场多空势力的激烈对决正在上演。

显而易见的多头逻辑是经济复苏与政策红利。比如:中国内需回暖,2024年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达5.4%,支撑人民币的内在价值。

空头的筹码则是美元霸权与地缘风险。美元指数和美债利率在高位震荡,尽管美联储降息,但美国经济韧性支撑美元指数维持在107、108附近,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仍处295基点的高位,令资本外流承压。此外,一旦特朗普政策出现反复,可能触发人民币急跌。

无疑,2025年对人民币汇率来说,是一场“韧性之战”。

人民币此轮暴涨并非单纯的政策胜利,而是全球资本对“美元信用裂痕”与“中国复苏韧性”的重新定价。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分析认为,若2025年中国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为5%,对应的广义赤字率可能从2024年的8%~9%大幅提升至12.5%,以有效带动内需回升。中泰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则预测,2025年中国广义财政赤字(含化债)规模或从2024年的9万亿元增至12万亿元,广义赤字率可能从7%提高到9%左右。

或许,蛇年的投资者箴言或是“汇率波动是常态,弹性是生存法则。持有黄金对冲尾部风险,紧盯政策脉冲捕捉套利窗口,方能穿越风暴”。

题:净增持101亿美元!外资持续加码人民币资产

国家外汇管理局7月22日在国新办发布会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外资持有境内人民币债券的存量超过6000亿美元,处于历史较高水平。今年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特别是5月、6月,净增持规模增加至188亿美元。

一系列数据表明,今年以来,外资配置人民币资产总体较为稳定。外资投资人民币债券规模上升,近期外资投资境内股票总体向好,透露出全球资本配置人民币资产的意愿在增强。

“未来,外资配置人民币资产仍具有较稳定和可持续增长空间。”国家外汇局国际收支司司长贾宁说,目前,境外投资者持有境内债券、股票的市值占比约为3%至4%左右,受多重积极因素支撑,预计外资仍会逐步增配人民币资产。

人民币资产缘何受到国际投资者青睐?

——经济基本面稳健为外资投资中国创造了稳定的宏观环境。

今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3%,经济结构更加优化,二季度内需对国内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为77%,环比提高17个百分点。

“随着扩内需政策效果显现,经济稳中向好态势有望进一步巩固。近期,多家国际投行表示看好中国发展机遇,将中国资产评级由中性上调至超配。”贾宁说。

——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为外资投资中国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我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完善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机制,拓展投资渠道、优化投资环境,外资参与中国金融市场的便利性明显提升。

如今,我国已建成比较齐全和有深度的金融市场体系,债券、股票市场的市值均位居全球第二,金融产品丰富、流动性强,为外资配置人民币资产提供了多样化选择。

——全球资产多元化配置需求为外资投资中国创造了良好发展机遇。

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投资者普遍认为,需要在全球开展更加多样化、分散化的资产配置。

“人民币币值稳定,人民币资产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比较独立的收益表现,已成为全球投资者分散风险的重要资产和增厚收益的重要配置标的。”贾宁表示,近期,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对全球75家央行调研结果显示,30%的央行表示将增配人民币资产。

有来有往,是全球大型开放经济体的一大特点。中国不仅是国际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也是国际投资的重要来源。

国家外汇局在发布会现场披露,今年前5个月,股权性质来华直接投资净流入311亿美元,同比增长16%;股权性质对外直接投资519亿美元,同比基本持平。

“境外机构各类来华投资形成了我国的对外负债,境内各类主体对外投资又形成了我国的对外资产。”贾宁说,外资来华投资总体保持净流入的同时,境内主体对外投资也在持续增加。

截至2025年3月末,我国对外负债7.1万亿美元,对外资产10.7万亿美元,净资产3.6万亿美元。这是我国利用外资和吸引境外持有人民币资产的成效,也是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发展成果的反映。

面对更趋复杂的外部环境,无论是国际资本的持续流入,还是中国资本的“走出去”,中国经济的韧性与开放正展现出独特价值,为全球经济金融格局注入更多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