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波动率

解读期权T型报价里的波动率,历史波动率和隐含波动率

在期权交易里,T型报价里有两个跟波动率有关的参数:历史波动率隐含波动率

一、历史波动率,过去价格的波动

历史波动率,简单来说,就是反映过去一段时间内标的资产价格的波动情况。

那怎么计算历史波动率呢?通常是通过计算资产价格的标准差来获得。标准差是一个统计学概念,它可以衡量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在资产价格方面,标准差越大,说明价格波动得越剧烈;标准差越小,说明价格相对比较稳定。

因为历史波动率是基于实际已经发生的数据计算出来的,所以它是“已知”的。比如说,我们观察某只股票在过去一年里每天的价格变化,通过计算标准差就能得出这只股票的历史波动率。了解历史波动率,能帮助我们回顾标的资产价格过去的波动特征,为后续的交易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隐含波动率,市场对未来的预期

1. 隐含波动率是什么?

隐含波动率是通过期权市场价格反推出来的波动率。它反映的是交易者对未来价格波动的预期。比如,如果市场预期未来价格波动会很大,隐含波动率就会高;如果市场预期未来价格波动会很小,隐含波动率就会低。

2. 隐含波动率的作用

隐含波动率高通常意味着市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较大,期权的定价自然也会更高。如果隐含波动率大于历史波动率,这说明市场预期未来波动率会上升。因为波动率和期权价格是正相关的,所以买方手上的期权会变得更加值钱。

期权交易历史波动率_波动率 期权价格_期权交易隐含波动率

三、买方和卖方看待波动率的视角

1. 期权买方:希望波动率越高越好

对于期权的买方来说,本质上是希望波动率越高越好的。为啥呢?因为买方可以在对自己有利的任何时候平仓(行权)离场。只要波动率足够大,就有更大的概率让期权处于对自身有利的位置。比如,你买了一个看涨期权,如果市场波动很大,价格涨得很高,你就能赚大钱。

在这种情况下,卖方只有提高期权的价格才能弥补这个“波动率溢价”。也就是说,如果市场预期波动率会很高,卖方会把期权价格定得更高,因为卖方需要更高的价格来补偿自己承担的风险。

2. 期权卖方:不希望有高波动

对于期权的卖方来说,本质上是不希望有高波动的。为啥呢?因为低波动意味着价格维持在当前水平的概率越高,这样期权的卖方就可以躺着稳稳地将权利金收入囊中了。比如,你卖了一个看涨期权,如果市场波动很小,价格没涨,你就能稳稳地赚到权利金。

四、期权买方和卖方的博弈

正因为买方和卖方的立场截然相反,市场中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博弈。

期权买方:害怕随着时间的流逝,期权没有变得有价值,从而白白损失权利金。比如,你买了一个期权,但市场一直很平稳,期权到期时一文不值,你就会亏掉权利金。

期权卖方:害怕被行权,承担了无限的风险。比如,你卖了一个看涨期权,市场突然大幅上涨,买方行使期权,你就会面临很大的损失。

期权的买方希望波动率越高越好,因为这样期权更有价值;期权的卖方希望波动率越低越好,因为这样可以稳稳地赚取权利金。正因为买方和卖方的立场截然相反,市场中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博弈。

期权相关的知识、系统学习,开户、个股询价、股指期货交易来源:期权酱

期权交易的灵魂是波动率,如何理解?

波动率就像是一个测量工具,它衡量的是资产价格在特定时间段内的波动幅度。这个特定时间段,我们把它叫做“固定时间窗口”,它可以是1天、1个月、1年,甚至在超高频交易里,可以是1秒、0.1秒这么短的时间。

虽然波动率在数学上有严格的定义(资产价格单位时间的条件二阶中心矩),不过咱们不用被这些复杂的数学术语吓住,只要知道它反映的是价格波动程度就行啦。

一、为什么波动率和期权价格关系这么大?

期权交易的核心就是买一个“权利”,比如,你买了一个期权,约定在未来某个时间以某个价格买或者卖某种资产。这个权利值多少钱呢?这就和波动率有关系了。

简单来说,波动率越大,期权就越值钱。为啥呢?因为波动率大,意味着资产价格上下起伏得特别厉害。如果你买了一个期权,资产价格波动越大,你赚钱的机会就越多。所以,期权的价格和波动率是正相关的,波动率越大,期权价格越高。

二、期权交易的本质是波动率交易

期权交易的本质其实就是在交易波动率。听起来很奇怪,但其实很好理解。如果你觉得未来资产价格波动会很大(也就是波动率会增加),那你就会买入期权;如果你觉得未来资产价格波动会很小(波动率会下降),那你就会卖出期权。

举个例子,你买了一个看涨期权(就是未来有权以某个价格买入资产),或者一个看跌期权(就是未来有权以某个价格卖出资产)。虽然看起来一个是看涨,一个是看跌,但它们的本质都是在做多波动率。为啥呢?因为只要波动率增加,无论是看涨期权还是看跌期权,价格都会涨。反过来,如果波动率下降,期权价格就会跌。

波动率 期权价格_期权价格波动率关系_波动率衡量工具

三、隐含波动率和历史波动率有什么不一样?

波动率听起来很简单,但其实有两种:隐含波动率和历史波动率。它们可不一样。

(1)历史波动率

历史波动率很好理解,就是根据过去一段时间内资产价格的实际波动计算出来的。比如,你看看过去一年股票价格是怎么涨涨跌跌的,根据这些数据算出来的波动率,就是历史波动率。

(2)隐含波动率

隐含波动率就有点复杂了。它不是根据过去的数据算出来的,而是根据市场对未来波动的预期。简单来说,隐含波动率是市场认为未来资产价格波动会有多大。这个预期可能和实际波动率不一样,也可能包含了市场的风险溢价(就是市场觉得风险大,所以要多收点钱)。

举个例子,假设你买了一个期权,期权价格里已经包含了市场对未来波动的预期。如果实际波动率和隐含波动率不一样,期权价格就会变化。比如,如果实际波动率比隐含波动率高,期权价格就会上涨;如果实际波动率比隐含波动率低,期权价格就会下跌。

四、为什么波动率是期权交易的灵魂?

波动率是期权交易的灵魂,因为期权的价格和波动率直接挂钩。你买入期权,本质上就是买入波动率;你卖出期权,本质上就是卖出波动率。波动率的变化直接影响期权的价格,也就是你的收益。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你买了一个期权,花了100块钱。如果波动率增加了,期权价格可能涨到120块钱,你就赚了20块钱;如果波动率下降了,期权价格可能跌到80块钱,你就亏了20块钱。所以,期权交易的核心就是判断未来波动率的变化。

波动率是期权交易的灵魂,因为它决定了期权的价格。波动率越大,期权越值钱;波动率越小,期权越不值钱。期权交易的本质就是交易波动率,买入期权就是做多波动率,卖出期权就是做空波动率。隐含波动率和历史波动率不一样,隐含波动率是市场对未来波动的预期,而历史波动率是过去实际的波动情况。波动率的变化直接影响期权的价格,所以,期权交易的核心就是判断波动率的变化。

简单来说,波动率就是期权交易的“命门”,抓住了波动率,就抓住了期权交易的核心。

期权相关的知识、系统学习,开户、个股询价、股指期货交易来源:期权酱

卖出期权一定要懂这3种经常用到的 Delta 对冲方法!

凑成 Delta 对冲组合来获得收益,这样的行为已经是对波动率高低有了判断。交易初期认为期权的隐含波动率比未来波动率高,就可以组合出双边卖空的 Delta 对冲组合来交易。

Delta 对冲本身的意义就在于将隐含波动率与未来波动率的差异转换成收益,因此与其将Theta 和 Gamma 想成收益或者费用,不如把它们想成在持有过程中无法避免的一种情况更为合理。

收益的来源在于波动率差异,交易过程中因 Gamma 和 Theta 引起的收益上的变化其实只是波动率差异在转变成收益过程中波动率让大家看到的硬币的两面。

如上所述,我们已经了解到 Delta 对冲是比较有效的一套理论。那么接下来就来讨论一下在卖出宽跨式套利交易中 Delta 对冲的具体做法吧。下面将对卖出期权策略在市场中经常用到的三个 Delta 对冲方法进行说明。买入期权策略与之相反即可。

01

定期对冲 Delta

定期对冲就是在固定的时间将持仓对冲为 0 的一种对冲方式,这是最简单的, 也是最符合 B-S 期权理论模型的方法。二项模型假设了每个阶段的时间间隔是一样的,因此在二项模型中 Delta 对冲必须以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并且二项模型把阶段数量设定为无穷多个,所以这一方法是最符合 B-S 期权模型的。

将二项模型的阶段数量设定为无穷多个的意思就是每个阶段的时间间隔接近于 0。时间间隔接近于 0 说明每个瞬间都在对冲 Delta,也就是动态对冲(Dynamic Hedging),但是这只能在没有手续费、滑点等理想交易中存在。在现实市场中,动态对冲既不可能实行,也会因为有手续费和滑点而使得费用增加很多。

定期对冲方法的重点是对时间间隔的设定。相比于每个瞬间都进行 Delta 对冲,更现实一点的方案就是设定适当的时间间隔,例如,离到期日还有 1 个月的期权品种,在每天收盘前进行 Delta 对冲,一个月大概能做 20 次。如果一个月做 20 次左右的 Delta 对冲,得出的结果与我们的预测结果相比将会有很大出入。就算平均收益相近,但收益的标准差也会比较大。

按照笔者的经验来看,每 30 分钟或者 1 个小时对冲一次应该是可以的。当然选择30 分钟、1 个小时或者其他时间间隔,会因为期权到期日、标的资产的种类、手续费的影响而不同。

在美国交易市场中,将 Delta 对冲的时间设置为每周一次或者每天收盘前一次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以后在做商品期权或者股指期权交易时,要根据不同标的的手续费和到期日来设定不同的 Delta 对冲时间。

当然在股市暴跌的期间,是不适用定时对冲这种方法的。标的资产暴跌带来的恐惧心理将会让指数瞬间触及跌停价,参与者过度的期待也会使得股价向上触及涨停价。

这些情况都会使交易员无法及时处理市场变化带来的影响,因此很多交易员会按照事前设置好的 Delta 值进行 Delta 对冲。当市场向一个方向波幅较大时,定时对冲的作用比较差。

02

超过规定值对冲 Delta

假设我们设定持仓 Delta 的绝对值超过 10 就进行 Delta 对冲。Delta 的绝对值不超过 10 的意思是,整个仓位的 Delta 范围是−10~+10。若持仓的 Delta 在此范围内就不做任何操作,若超出此范围,则将持仓 Delta 对冲为 0。

但在这里没有必要把 Delta 一定对冲成 0,Delta 的设定值就按照交易员事先预设好的标准即可。如果标的资产下跌时比上升时市场的变化速度更快、幅度更大,那么可以将 Delta 的范围设置成 −5~+10 的不对称区间里。

这种的方法缺点是什么?市场在短时间内跌停后反弹到涨停时,就会带来致命的打击。因为卖出期权策略在市场跌停时要卖出期货对冲,在市场涨停时又要用买入期货,由此就会暴露出这一方法的弊端。

03

混合使用上述两种方式对冲 Delta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将定期对冲与超过规定值对冲混合使用的情况。

乍一看可能会觉得这种方法是比较合理的。举个例子,如果每一个小时定期对冲,同时设定持仓 Delta 的标准值为 10,超出范围即对冲。混合使用这两种方法对冲Delta,一般会觉得可以同时具备两种方法的优势。

但要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两种方法的混合不仅仅是两种方法优势的混合,也是两种方法缺点的混合。因此,将两种方法混合使用不一定会带来最好的结果。

符合 B-S 模型的是定期对冲方法,能够考虑到交易员的心理因素的方法是超过规定值对冲的方法,我们从它们最根本的特征去讨论,笔者想把它表述为“Delta 对冲方式决定波动率测量方式”。

Delta 对冲属于交易的领域,波动率测量属于计算的领域,由此就会形成交易决定测量这样的结论。

在 B-S 理论模型中,波动率的测量是通过一定时间间隔的标的资产的价格求出的。虽然通过每一瞬间的连续价格来计算波动率是这一模型的基本假设,但我们在前面提到过,即使不使用这么多的数据,仅用一定时间间隔的标的资产价格的数据计算,所得出的波动率与用每一瞬间的标的资产价格计算得出的波动率没有太大差别。

而且在按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 Delta 对冲时,将会参考标的资产与期权希腊值的数据,从而也算是默认了使用一定的时间间隔的数据计算波动率的假设。

在固定时点进行对冲时,在 Delta 对冲时点之间就算市场有很大的波动,对交易员来讲也没有特别的影响。在对冲时点之间发生的价格变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对冲时点的价格变化。

市场波动超过 Delta 规定值的时间并不是固定的。市场波动越剧烈,超过 Delta 规定值的情况就越多,将比固定时点对冲方法更加频繁地去对冲 Delta,但这可能会成为高估标的资产波动率的原因。

如果市场处于长期平稳状态,且没有超过规定值, 则完全没有必要去对冲 Delta,但可能会成为低估标的资产波动率的原因。在计算波动率的时候,因为提取标的资产价格的时间间隔无法确定,从严格意义上讲无法求出准确的波动率。因此,根据市场不同的特征,波动率的测量值也会不同。以波动率是 30%为例生成股价曲线如下图所示。

图: 模拟股价(波动率 30%)

图: 模拟股价(波动率 30%)

上图是假设每一瞬间的波动率是 30%时生成的 20 天股价情况,横轴每一单位 表示1 天。比较图中 A 部分与 B 部分可知,即使都是以 30%的波动率生成的股价, 波动率测量时间不同(以每日收盘价为基准),测量的波动率也会不同。B 部分测量出的波动率一定比 A 部分测量出的波动率更大。

如果以固定值对冲方法对冲Delta, 那么 A 部分基本不会对冲 Delta,B 部分对冲 Delta 的频率会很高。如果按 Delta 对冲时点的股价来计算波动率,A 部分会降低波动率,B 部分会增加波动率,从而使平均波动率接近 30%。

以上就是Delta对冲的三种常用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哪种期权策略都无法完全消除风险,市场极端波动时仍可能亏损。实战中一定要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谨慎选择,做好资金管理。对冲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控制风险,用得不当反而可能扩大损失!

新浪合作大平台期货开户 安全快捷有保障

卖出宽跨式套利 Delta对冲方法_波动率 期权价格_定期对冲 Delta策略

定期对冲 Delta策略_波动率 期权价格_卖出宽跨式套利 Delta对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