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年是法币发行的最后一个年份,这年8月,国民政府宣布推出金圆券来取代法币。
根据1948年8月19日以总统命令形势发布的《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两者的比价是300万元法币兑换1元金圆券,同时,国民政府要求民众将手中持有的美元等外币和黄金,银元也一并限期兑换成金圆券,逾期持有者可获罪。
金圆券发行初期政府明文规定1美元兑换4元金圆券,1块银元兑换2元金圆券。
1000万法币≈3.33元金圆券,折合银元的话不到1.7元。这样以金圆券发行时规定的兑换比价来作为参照物推算的话1000万法币在当时并不是一无是处毫无购买力可言。1块银元在30年代初期的北京,可以让四个人在外吃一顿比较丰盛的饭,二等巡街警察的月饷银是6块银元。1000万法币估计可以让你不太尴尬的过一个星期,现在你过一个星期需要多少钱?
其实,很难说清那时候的钱究竟相当于现在的多少,因为人类生产力是在不断发展的。很多人习惯拿大米来做参照物,这也不准确。在化肥农药育种和机械化普及的今天,如今的亩产量远非当时能比,东西多价格自然就便宜。历史上这种例子太多了,比如拿破仑时期铝比等重的黄金还要值钱,你弄1吨铝穿越去那时候的欧洲的话,你就是土豪甚至可以成为欧洲某国最靓的仔。在电解技术被人类搞出来之后,铝还是那个铝,现在1吨铝的价格有值几何呢,别说欧洲土豪了,就是村里的土豪也轮不上你吧。在中世纪的意大利,一粒胡椒可以换一枚银币,你要是拿几瓶黑胡椒粉到那个时代的街上撒着玩儿,概念绝对可以和现在用茅台冲马桶划等号。现在谁还拿一粒胡椒当回事儿?掉地上连捡都懒得捡,回头弄一手胡椒味还得打喷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