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为何用 “桶” 而非 “吨”?历史与实用性的双重选择

原油为何用 “桶” 而非 “吨”?历史与实用性的双重选择

每次刷到 “国际原油价格跌破 80 美元 / 桶” 的新闻,不少人都会疑惑:为啥全球谈原油都用 “桶”,而不用更常见的 “吨”?毕竟生活中买水用升、买煤用吨,唯独原油执着于 “桶”。其实这背后既有百年前的历史巧合,也有如今全球交易的实用考量,双重因素让 “桶” 成了原油的 “专属单位”。

一、历史沿革:从威士忌桶到石油标准,一场 “偶然” 的约定

原油用 “桶” 计量,最早要追溯到 19 世纪美国石油工业萌芽期 —— 当时根本没有专门的石油容器,全靠 “借” 来的威士忌桶装油。

1859 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打出第一口现代油井,石油刚被开采出来时,工人们犯了难:没东西装啊!当时当地最常见的容器,是装威士忌的木制酒桶,这种桶容量固定(约 42 加仑)、结实耐摔,还能直接用马车运输,于是成了石油的 “临时容器”。

一开始,不同地区的桶大小不一,有装 40 加仑的,也有装 45 加仑的,导致交易时经常吵架 ——“我这桶 45 加仑,凭啥按 40 加仑算?” 直到 1872 年,美国石油协会为了规范市场,把当时最常用的 42 加仑威士忌桶定为 “标准石油桶”,规定 1 桶原油 = 42 美制加仑(约 159 升)。这个标准一用就是 160 多年,哪怕后来出现了金属桶、管道运输,“桶” 作为计量单位也没被取代。

有趣的是,早期的石油桶真的是 “酒桶改造”—— 当时美国威士忌产业发达,酒桶供应量足,石油商们低价收购二手酒桶,既省钱又方便。后来虽然有了专用石油桶,但 “桶” 的计量习惯已经刻进了行业基因里。就像我们现在用 “尺”“斤”,明明有公制单位,却因历史习惯一直沿用。

桶和吨的换算_原油为什么用桶计量_原油开采成本

二、交易便捷:容积固定好算账,密度难题让 “吨” 退避三舍

如果说历史让 “桶” 成为起点,那实用性则让 “桶” 站稳了脚跟 —— 对原油交易来说,“桶”(容积单位)比 “吨”(重量单位)方便太多。

首先是 “容积固定,清点简单”。1 桶 = 159 升是全球统一标准,不管是装在桶里、罐车里还是管道里,只要算清楚 “多少桶”,就能快速算出总量。比如一辆油罐车能装 500 桶油,一眼就能估算出运输量;但如果用 “吨”,还得先算 “体积 × 密度”,麻烦得多。

更关键的是,原油的 “密度差异” 让 “吨” 很难统一。不同地区的原油密度天差地别:轻质原油(比如中东的)密度约 0.85 克 / 立方厘米,1 吨≈7.3 桶;重质原油(比如委内瑞拉的)密度约 0.95 克 / 立方厘米,1 吨≈6.8 桶。如果用 “吨” 计量,同样是 1 吨油,轻质油的实际体积比重质油多近 10%,交易时很容易出现争议 ——“我要的是 1 吨轻质油,你给我 1 吨重质油,体积少了这么多,亏了!”

而用 “桶” 就没这个问题:不管密度多少,1 桶就是 159 升,买卖双方只看 “桶数”,不用纠结密度差异。比如炼油厂买 1000 桶原油,不管是轻质还是重质,收到的体积都是 15.9 万升,后续加工时按实际密度算产量就行,交易环节简单高效。

有个真实案例:早年我国某炼厂从俄罗斯进口原油,一开始用 “吨” 结算,结果因为双方对原油密度的计算标准不同(俄方算 0.92,我方算 0.91),1 万吨油就差了近 100 桶,来回扯皮了半个月才解决。后来改用 “桶” 结算,再也没出现过这类纠纷。

原油为什么用桶计量_桶和吨的换算_原油开采成本

三、国际惯例:期货和产量统计 “绑定” 桶,全球贸易难改习惯

现在全球原油贸易中,虽然中俄等国习惯用 “吨”(我国原油进口量常以 “万吨” 为单位),但国际市场的 “通用语言” 还是 “桶”,核心原因是 —— 原油期货和全球产量统计,都把 “桶” 当成了 “通用单位”。

全球最大的原油期货市场,比如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伦敦洲际交易所(ICE),所有原油期货合约都以 “桶” 为单位,比如 “WTI 原油期货” 报价就是 “美元 / 桶”。期货是原油定价的核心,全球石油公司、贸易商都会参考期货价格做生意,自然得跟着用 “桶”—— 总不能期货按桶算,实际交易按吨算,来回换算太麻烦。

另外,全球原油日产量、储量统计也离不开 “桶”。比如我们常说 “沙特日产量 1000 万桶”“全球原油储量 1.7 万亿桶”,这些数据都是用 “桶” 来表述的。如果突然换成 “吨”,不仅要重新换算所有历史数据,还会让各国统计口径混乱,影响市场判断。

当然,“桶” 和 “吨” 也能换算,行业里有个粗略公式:1 吨原油≈7.33 桶(按平均密度 0.85 克 / 立方厘米算)。但实际交易中,大家还是更愿意直接用 “桶”,就像全世界都在用 “米”,但美国仍用 “英尺”—— 不是不科学,而是行业习惯的惯性太大,改起来成本太高。

原油为什么用桶计量_桶和吨的换算_原油开采成本

总结:历史选了起点,实用定了终点

原油用 “桶” 不用 “吨”,本质上是 “历史惯性” 和 “现实需求” 的双重选择:19 世纪的威士忌桶给了 “桶” 一个起点,固定容积、规避密度差异的实用性让 “桶” 站稳了脚跟,而国际期货和统计惯例则让 “桶” 成了全球通用语言。

现在再看 “80 美元 / 桶” 的新闻,就不会觉得奇怪了 —— 这个看似 “不常规” 的单位,藏着石油工业百年发展的印记,也藏着全球贸易高效运转的智慧。或许未来某一天,随着新能源取代原油,“桶” 会成为历史,但至少现在,它还是全球能源市场最 “懂行” 的计量单位。

交易头寸的含义是什么?如何管理交易头寸?

交易头寸的含义及管理策略

在金融交易领域,交易头寸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简单来说,交易头寸指的是投资者在特定金融工具上的持仓数量或投资规模。

交易头寸含义管理策略_交易头寸限制制度_交易头寸风险控制方法

交易头寸可以反映投资者对市场的看法和预期。例如,买入一定数量的股票意味着持有多头头寸,预期股票价格上涨从而获利;卖出一定数量的期货合约则是持有空头头寸,预期价格下跌来实现盈利。

合理管理交易头寸对于投资者的成功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有效的管理交易头寸的方法:

首先,明确风险承受能力。投资者需要清楚自己能够承受的最大损失,并据此来确定头寸规模。一般来说,可以通过计算个人资产的一定比例来确定每次交易可承受的风险金额。

其次,制定交易计划。在进行交易之前,应制定详细的计划,包括入场点、止损点和获利点。止损点的设置尤为重要,它可以帮助限制潜在的损失。

再者,分散投资。不要将所有资金集中在一个交易头寸上,而是通过投资多种不同的金融工具或资产类别来分散风险。例如,可以同时投资股票、债券、基金等。

另外,根据市场情况调整头寸。如果市场趋势发生变化,或者交易未按照预期发展,应及时调整头寸,以减少损失或保护利润。

下面用一个表格来对比不同交易策略下的头寸管理特点:

交易策略头寸规模调整频率风险控制

趋势跟踪

较大

相对较低

依赖趋势反转信号止损

均值回归

适中

较高

设定固定止损和获利水平

套利交易

根据套利机会确定

严格控制价差风险

总之,交易头寸的管理是金融交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才能在充满风险和机遇的金融市场中稳健前行,实现投资目标。

进口付汇核销表、转口贸易核销表模板及填写指南

资源描述:

《进口付汇核销表、转口贸易核销表模板及填写指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0年3月贸易进口付汇到货核销表(第一联:送外管局)进口单位名称:******进口单位编码:*********(组织机构代码)核销表编号:1008(即09年第8份,可随意按公司编号编制)付汇情况报关到货情况序号核销单号备案表号付汇币种金额付汇日期结算方式付汇银行名称应到货期报关单号收货单位报关币种金额US$报关日期与付汇差额凭报关单付汇备注100232997$48387.0009.11.06T/T**银行10.12.31944594218***公司$25870.0010.11.28//(同一笔收汇对应两张关单的填制

2、方式)*********$22517.0010.11.21//2********$98147.0009.11.12T/T10.12.30*********$3675.0010.11.26///*********$94472.0010.12.09//3********$173400.0009.12.25T/T11.01.20*********$173400.0010.12.26///4********$196037.0009.12.17T/T10.01.20*********$163234.0010.10.24//***

3、******$32803.0010.10.24///5********$151336.5009.12.23T/T10.02.10*********$151336.5010.11.26///付汇合计笔数:5付汇合计金额:US$667307.50(上述几笔的总额)到货报关合计笔数:8(上述关单份数)到货报关合计金额:$765527.25退汇合计金额:(无须填写)凭报关单付汇合计金额:(无须填写)至本月累计笔数:43至本月累计金额:US$28828367.54(公司算上上述总额,累计核销的付汇总额)至本月累计笔数:55(截至

4、上述份数,全年共计关单份数)至本月累计金额$31985981.45至本月累计金额:(无须填写)至本月累计金额:(无须填写)填表人:负责人:填表日期:2010年3月5日本核销表内容无讹(进口单位签章)注:1.本表一式两联,第一联送外汇局,第二联进口单位留存;2.本表合计和累计栏金额为折扣美元金额;3.累计栏为本年年初至本月的累计数;4.一次到货多次付汇的,在“付汇情况”栏填写本次实际付汇情况,在“报关到货情况”栏只填写一次.2010年3月贸易进口付汇到货核销表(第二联:企业留存)进口单位名称:******进口单位编码:*

5、********(组织机构代码)核销表编号:1008(即09年第8份,可随意按公司编号编制)付汇情况报关到货情况序号核销单号备案表号付汇币种金额付汇日期结算方式付汇银行名称应到货期报关单号收货单位报关币种金额US$报关日期与付汇差额凭报关单付汇备注100232997$48387.0010.11.06T/T**银行09.12.31944594218***公司$25870.0010.11.28//(同一笔收汇对应两张关单的填制方式)*********$22517.0010.11.21//2********$98147.00

6、10.11.12T/T08.12.30*********$3675.0010.11.26///*********$94472.0010.12.09//3********$173400.0010.12.25T/T09.01.20*********$173400.0010.12.26///4********$196037.0010.12.17L/C09.01.20*********$163234.0010.10.24//*********$32803.0010.10.24///5********$151336.5010.1

7、2.23T/T09.02.10*********$151336.5010.11.26///付汇合计笔数:5付汇合计金额:US$667307.50(上述几笔的总额)到货报关合计笔数:8(上述关单份数)到货报关合计金额:$765527.25退汇合计金额:(无须填写)凭报关单付汇合计金额:(无须填写)至本月累计笔数:43至本月累计金额:US$28828367.54(公司算上上述总额,累计核销的付汇总额)至本月累计笔数:55(截至上述份数,全年共计关单份数)至本月累计金额$31985981.45至本月累计金额:(无须填写)至本

8、月累计金额:(无须填写)填表人:负责人:填表日期:2010年3月5日本核销表内容无讹(进口单位签章)注:1.本表一式两联,第一联送外汇局,第二联进口单位留存;2.本表合计和累计栏金额为折扣美元金额;3.累计栏为本年年初至本月的累计数;4.一次到货多次付汇的,在“付汇情况”栏填写本次实际付汇情况,在“报关到货情况”栏只填写一次.其它

油价震荡下行拖累业绩 油气巨头纷纷裁员降本

中经记者 李哲 北京报道

近日,美国第三大石油公司康菲石油爆出裁员消息。据路透社报道,该公司将裁减至多25%员工,即约3250人。其中,大部分裁员将在今年年底前完成。

对此,《中国经营报》记者向康菲石油(中国)方面核实,截至发稿未获回应。

据悉,康菲石油在中国市场已耕耘超过40年,其与中国海油合作开发的蓬莱油田自2002年投产以来,双方已在该项目上投资逾1500亿元。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面对国际油价震荡下行压力,包括壳牌、英国石油(BP)、雪佛龙在内的多家油气巨头出现业绩下滑,裁员成为降本增效的共同选择。

“增收不增利”

康菲石油披露的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2025财年中报显示,上半年其实现营收318.41亿美元,同比增长11.29%;股东应占利润48.2亿美元,同比减少1.23%。

康菲石油“增收不增利”的背后是国际油价震荡波动带来的利润下滑。2025年上半年,受全球宏观经济、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整体呈现“V型”走势,均价同比下行。根据Wind数据,2025年6月30日WTI原油价格为65.11美元/桶。

整体来看,上半年布伦特原油现货平均价格为71.87美元/桶,比上年同期的84.06美元/桶下跌14.5%;美国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现货平均价格为67.60美元/桶,比上年同期的78.95美元/桶下跌14.4%。这一价格水平低于康菲石油的“完全成本线72美元/桶”,导致其盈利能力承压。

值得注意的是,康菲石油的可控油气开采成本已从2021年的每桶11美元,攀升至2024年的每桶13美元。面对成本增加、原油价格下滑压力,康菲石油推动了一系列资产调整计划。

2024年11月,康菲石油完成对马拉松石油公司的收购。这笔交易为康菲石油带来了超过20亿桶的资源和更广泛的美国陆上投资组合。马拉松原油公司在2025年第二季度的营收和其他收入为341.01亿美元,上年同期为383.62亿美元。季度营业利润21.97亿美元,上年同期为25.22亿美元。季度归属公司的净利润12.16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5.15亿美元。马拉松原油公司的经营业绩出现下滑,这在短期内对康菲石油造成了拖累。

此外,2025年8月,康菲石油宣布将以13亿美元的价格出售Anadarko Basin资产。此举是其剥离非核心资产、集中资源于高效益区域的举措之一。

据康菲石油披露,其正在积极推进全球液化天然气战略,目前已在欧洲、亚洲等全球主要市场签订了一系列供应、运输和接收站协议。通过澳大利亚和卡塔尔的合资项目,康菲石油目前拥有逾600万吨的液化天然气净产能。据康菲石油预计,到2028年,依托卡塔尔LNG、亚瑟港LNG和墨西哥太平洋LNG项目的产能,其液化天然气净产能将增长一倍以上。

公开信息显示,康菲石油自1981年入华,通过与中国海油等合作伙伴协作开发。1994年起,康菲石油与中国海油发现并开发位于渤海南部的蓬莱油田,自2002年蓬莱油田投产以来,双方已在该项目上投资逾1500亿元,建成16座海上平台及一艘30万吨级的浮式生产储油轮(FPSO)。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蓬莱油田群原油累产突破5亿桶。此外,康菲石油在中国还经营液化天然气业务,每年向中国输送近1000万吨的液化天然气,约占2024年中国液化天然气进口量的13%。

调整进行时

面临业绩压力的不止康菲石油一家。今年以来,多家国际油气巨头相继公布裁员计划。

为缩减成本,1月16日,BP被爆出今年将裁减约4700名员工和3000个外包员工岗位,裁员人数约占全球员工的5%。2月,雪佛龙宣布计划到2026年年底前将全球员工人数减少最多20%,即9000人。今年5月,该公司在其全球最大产油基地——美国二叠纪盆地裁员近800人。

更早之前,在2024年3月,壳牌公司在重组业务部门的过程中,计划将裁减交易团队至少20%的岗位。

2023年,埃克森美孚通过全股票交易的方式收购先锋自然资源之后,使得其石油和天然气产量达到了十多年来最高水平,并成为美国最大页岩盆地的最大生产商。但是,并购带来的资产规模增加同样带来了成本控制压力。为此,2024年11月,埃克森美孚对外披露,计划对先锋自然资源裁员397人。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油气巨头的日子并不好过。2025年上半年的财报信息显示,埃克森美孚在2025年第二季度实现营收和其他收入815.06亿美元,上年同期为930.6亿美元。季度归属公司的净利润70.82亿美元,上年同期为92.4亿美元。

雪佛龙则在2025年第二季度实现营收和其他收入448.22亿美元,上年同期为511.81亿美元。季度归属公司的净利润24.9亿美元,上年同期为44.34亿美元。

此外,壳牌的营收为664.43亿美元,上年同期为750.53亿美元。季度归属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01亿美元,上年同期为35.17亿美元。季度调整后的EBITDA利润133.13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68.06亿美元。BP的营收也由上年同期的482.5亿美元,降至476.77亿美元。

从上述油气巨头的经营业绩来看,今年二季度相较去年同期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滑。此前,为应对俄乌冲突带来的能源安全挑战,国际油气巨头纷纷调整战略发展方向,在收缩新能源产业投资的同时,加大在传统油气资源方面的投入。但是,从全球来看,新增油气可开采资源量正在下滑。根据标普全球统计,2024年,全球范围内获得197个常规油气发现,新增油气可采储量约12.62亿吨油当量,同比下滑15%。

在此背景下,油气巨头在降本增效的同时,还频频对油气资产进行并购。

2024年12月,壳牌与Equinor宣布整合北海油气资产,新合资公司预计在2025年年底前成立,将接管壳牌在北海的9个油田和Equinor在北海的3个油田,其中包括北海地区正在开发的最大新油田——Rosebank油田。

今年7月,雪佛龙以530亿美元全股票交易正式收购页岩油企业赫斯。通过此次并购,雪佛龙获得圭亚那Stabroek油田30%权益,该区块可采资源量110亿桶油当量;在美国巴肯地区的开采面积扩大至46.3万英亩。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加大对油气资产并购力度,已成为部分国际石油公司巩固上游资源战略的重要措施。国内一家油气企业人士向记者表示,低油价的时期恰恰是寻求并购的机会。

期货市场的最高限额如何?这些限制如何影响交易策略?

期货市场中,最高限额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对交易策略产生着显著的影响。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期货市场的最高限额并非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值,而是会因交易所、期货品种、合约月份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最高限额可以分为持仓限额和交易限额。

持仓限额指的是投资者在某一期货合约上可以持有的最大头寸数量。这一限制的设定主要是为了防止市场出现过度集中的持仓情况,从而降低操纵市场的风险,并维护市场的公平和稳定。例如,在某个特定的期货合约中,交易所可能规定单个投资者的持仓量不能超过一定的标准。如果投资者的持仓接近或达到这一限额,就需要调整自己的交易策略。

交易限额则是对投资者在一定时间内交易的最大数量进行限制。这有助于控制市场的交易活跃度和风险水平。比如,有些交易所可能规定每天或每笔交易的最大成交量。

这些限额对交易策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如果投资者预期市场将有大幅波动,而其持仓已经接近或达到限额,可能无法充分利用这一机会获取更多利润。此时,投资者可能需要考虑分散投资到其他相关或类似的期货合约上,以实现其投资目标。

另一方面,限额的存在也促使投资者更加谨慎地规划交易规模和频率。他们需要在限额内合理分配资金,以确保风险可控。同时,对于短线交易者来说,交易限额可能会限制其频繁进出市场的操作,从而需要调整交易的节奏和时机。

下面通过一个简单的表格来对比不同期货品种的持仓限额和交易限额:

期货品种持仓限额交易限额

黄金期货

5000 手

2000 手/日

原油期货

8000 手

3000 手/日

大豆期货

30000 手

10000 手/日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表格中的数据仅为示例,实际的限额会根据市场情况和交易所规定进行调整。

总之,了解期货市场的最高限额是制定有效交易策略的重要前提。投资者必须密切关注交易所的规定变化,并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灵活调整交易策略,以在限额的约束下实现最优的投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