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冲浪,看到有人问:”家里翻出来两张1979年的外汇兑换券,现在能换一套房吗?”好家伙,这问题直接梦回改革开放!别说,还真有人靠这玩意儿小赚一笔。
上个月上海云州古玩城,一套79版50元外汇券,品相完美,直接被几位大佬抬价到2.8万!就这印着-中国银行-四个大字的小纸片,现在收藏市场可火了。
数据说话,中国收藏家协会的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外汇券交易量同比暴涨47%,其中79版百元券在嘉德春拍成交价1.6万,妥妥的硬通货!这哪里是纸,分明是一段活生生的历史啊!
话说1979年,北京友谊商店,时任中国银行行长的卜明正琢磨着怎么搞外汇券。
那时候,距离邓爷爷的-南海谈话-还有一年。
这玩意儿,防伪油墨印的,专门给老外用的,妥妥的改革开放的-探路石-。
我以前在央行货币史档案馆看过当时的会议纪要,上面批注赫然写着-既要吸引外资,又要防止外汇流失-,这矛盾点,精准拿捏了外汇券的价值。
北京钱币博物馆研究员李峰就说过:-现在的年轻人根本无法想象,当年在友谊商店用外汇券买瓶可乐,相当于普通工人三天的工资!-
咱把不同年份的外汇券摆一起,你会发现一个神奇的现象:79版100元券的市价居然是88版的5-8倍!-年代越久越值钱-的规律失效了?其实不然,这背后是满满的市场逻辑。
杭州收藏品市场的老周,玩了二十年,他给我算了一笔账:-88版虽然流通时间短,但当时国内外汇储备已经从79年的8.4亿美元涨到447亿美元,发行量翻了几十倍。
-懂了,这就是股市里的-稀缺性溢价-!79版初代券的历史价值,早就超越了纸张本身。
再看细节,79版百元券正面是黄山迎客松,88版变成了长江三峡,这设计变迁,体现了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
但是!收藏市场水深,处处是坑。

上个月,一位山西老哥拿着EE冠号的79版10元券找我鉴定,听说这特殊冠号能比普通券贵30倍,眼睛都亮了。
但我要提醒大家:市场信息严重不对称!全国钱币收藏协会的调查显示,大概65%的民间交易存在品相争议,17%涉及到假货。
上海泓盛拍卖行钱币部总监王琳就说过:-现在连越南都有作坊在仿制外汇券,他们甚至能做出紫外线防伪反应。
-去年郑州破获的制假案,犯罪分子用1979年的《人民日报》做旧,这-做旧术-连专业机构都差点打眼。
翻开中国钱币学会2023年发布的《特殊货币价值评估指南》,你会发现外汇券的定价体系非常复杂。
拿最火的79版来说,普通冠号百元券在潘家园也就800-1500元,但如果是-补号券-(替换印刷瑕疵券的),价格立马飙到5000元起。
十年前琉璃厂,两张连号JW冠百元券,经过27轮叫价,最终1.2万成交,当时北京二手房均价才2.8万-平方米!这疯狂的背后,是资本对-确定性稀缺-的追逐。
据说,JW冠字号现存量不足300张,比一些明代古钱还少!
市场火爆也带来新问题。
今年三月,抖音有主播说-外汇券即将被认定为国家文物-,导致一些品种价格一天暴涨40%!这乱象逼得中国文物交流中心赶紧出来辟谣。
我觉得,外汇券收藏要把握好三个维度:历史价值,看它见证改革开放的意义;文化价值,看它的设计和时代特征;投资价值,要警惕流动性风险。
经济学家向松祚在《人民币国际化之路》里写道:-任何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属性炒作,最终都会露出裸泳者的真容。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外汇券的二次流通恰逢中国文化产业爆发。
文旅部2023年启动的-改革开放45周年主题收藏计划-,就把外汇券纳入重点保护名录。
深圳文交所的数字藏品平台上,一张区块链确权的79版百元券电子凭证,最近拍出3.2万高价。
这种虚实结合的玩法,或许给传统收藏开辟了新路子。
但也要提醒大家,在手机上欣赏高清数字券的时候,别忘了那些承载着历史温度的纸质凭证——它们曾在广交会外商手中流转,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见证中俄贸易,更在浦东开发办公室的档案柜里默默记录着中国经济的腾飞。
我桌上现在就放着两张外汇券:一张79版50元券,边角都磨损了;另一张是2023年澳门发行的-一带一路-纪念钞。
它们相隔44年,却都在讲述同一个故事——中国如何与世界对话。
就像前央行行长周小川说的:-从外汇券到数字货币,变的只是支付工具形态,不变的是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决心。
-下次再有人问我-这张纸值多少钱-,我会说:它的物质价值也许只能换部手机,但它承载的记忆,足以买下整个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