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职场

频繁跳槽,是职场捷径还是“陷阱”?

“15个月就想跑?

00后跳槽成本计算器_期权价格计算器_15个月就想跑的职场风险

”——别急着点头,00后平均在职时长已经缩到这个数字,可HR后台同时亮起红灯:一年跳两次,面试通过率直接砍四成。

期权价格计算器_15个月就想跑的职场风险_00后跳槽成本计算器

你以为是自由,系统早给你打上“高风险”标签,字节、腾讯的算法先筛掉你,才轮到真人说话。

我聊过一位95后,三年六跳,从新媒体运营蹦到Web3产品经理,月薪翻三倍。

外人看他踩上风,其实每一步都提前把项目数据做成一页A4报告:用户增长、ROI、上链合约地址,全部公开可查。

猎头挖他,不是因为他跳得勤,而是“跳一次就留一个作品”,简历像区块链,块块可验证。

相反,另一位法务小哥五年七跳,直接被系统拉黑,直到去一家创业公司蹲满两年,才从“黑名单”里爬出来。

传统行业不吃花活,履历断层就是原罪。

想跑之前,先算笔账。

显性成本好说:工资差额乘上空窗期天数。

隐性成本才咬人:社保一断,买房资格清零;年资归零,年假缩回五天;更狠的是人脉断层,前同事升总监,你正好错过内推。

我用Notion给自个儿搭了个“跳槽成本计算器”,把工资、期权、通勤、情绪损耗全拉进去,跑一遍分数,低于15分我才考虑动。

别嫌麻烦,真跑错一次,半年白干。

有人把跳槽当解药,其实八成问题内部就能解。

阿里内部活水转岗,字节也有“活水门户”,换组不换公司,履历不花,还能蹭到股票。

想试新赛道,先接兼职项目,用周末给AI公司标数据,给新能源车企写白皮书,跑通流程再全职跳。

实在憋得慌,留一年“职业间隔年”去读书,把空窗变增值,比瞎跳安全得多。

最反直觉的是:经济越晃,企业越认“老黄牛”。

哈佛刚发的一篇论文说,有两段三年以上稳定经历的人,抗裁员概率高58%。

数字原生代想破局,得把“稳定”换个包装——不是呆满三年,而是三年里攒出“技能区块链”:领英微证书、GitHub绿格、项目NFT,时间戳钉死,跳槽也洗不掉。

HR一看,你虽然15个月就走,但交付物连续,逻辑自洽,反而比“呆满三年却拿不出东西”的人更稳。

所以,别问“能不能跳”,先问“有没有留下一块搬不走的积木”。

下一份工作不是终点,是你履历链上的新区块。

跳得值不值,让数据替你说话,而不是让系统把你静音。

00后跳槽成本计算器_15个月就想跑的职场风险_期权价格计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