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的A股核电板块,堪称一场“国产技术狂欢”。东方电气(600875)以涨停板霸气收官,上海电气(601727)紧随其后涨停9.96%,两只千亿级巨头联袂起舞,把整个板块的热度推至顶峰。股民群里炸开了锅:“这俩都是核电领域的‘国家队’,到底谁才是真正的‘能源王者’?”


一、东方电气:老牌劲旅的“涨停突袭”
早盘9点30分,东方电气的股价像被按下加速键,仅用10分钟就冲破20元整数关口,9点40分更是牢牢封死涨停,21.22元的收盘价让持仓者直呼“梦回牛市”。交易所数据显示,当日成交金额达32.90亿元,换手率7.82%,超158万手的成交量背后,是资金对其“核电设备龙头”身份的集体认可。
这波涨停绝非偶然。作为拥有60余年历史的老牌国企,东方电气在核电装备领域的技术积累堪称“护城河”。其自主研发的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关键设备,已成功应用于“华龙一号”等国之重器,全球市场份额稳居前列。有业内人士透露,公司近期在海外核电项目中接连斩获订单,某东南亚国家的核电总包项目金额超50亿元,“这意味着国产核电设备正式叩开了国际高端市场的大门”。
技术面同样亮眼。东方电气的短期均线呈现完美的“多头排列”,5日、10日、20日均线层层向上,股价沿5日均线强势突破前期压力位。有股民在社交平台晒出持仓截图,配文“持有半年,终于等到涨停!看着国产设备走向世界,这种自豪感绝了”;也有投资者懊悔不已,“早上犹豫了3分钟没加仓,现在只能看着涨停板拍大腿”。
二、上海电气:隐藏的“核聚变黑马”
与东方电气的“霸气涨停”不同,上海电气的上涨更像一场“惊喜逆袭”。收盘价10.38元,单日涨幅9.96%,44.66亿元的成交额、436.5万手的成交量,在千亿市值的盘子里显得格外有冲击力。更关键的是,这只股票此前长期被视为“传统电力设备股”,如今的爆发让不少投资者直呼“挖到宝藏”。
上海电气的“底牌”藏在核聚变领域。公司参与的“EAST大科学装置千秒级稳态高参数等离子体关键技术”项目,荣获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其研发的全球首台ITER磁体冷态测试杜瓦已成功交付——这意味着中国在可控核聚变核心装备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某券商研究员在研报中指出,上海电气后续还将交付CRAFT、BEST等核聚变主机核心部件,“这些技术一旦商业化,将彻底改变全球能源格局”。
市场对其认知的“补涨”同样迅猛。技术面上,上海电气股价突破所有短期均线压制,5日均线成为强势支撑线,MACD指标形成金叉后红柱持续放大。有投资者在股吧分享:“本来只想小仓位试试,没想到它这么猛!就像在菜市场捡了个金疙瘩,这种惊喜感太上头了。”
三、双雄对决:技术、订单、长期逻辑谁更胜一筹?
1. 技术壁垒:传统核电VS前沿聚变
东方电气的优势在于“成熟可靠”。其核电设备覆盖“华龙一号”“CAP1400”等主流堆型,在国内市场的市占率超30%,是当之无愧的“传统核电设备一哥”。
上海电气则胜在“前沿突破”。在可控核聚变这一“终极能源”领域,其技术储备和工程经验已处于全球第一梯队,长期想象力更胜一筹。
2. 订单确定性:海外扩张VS国内基建
东方电气的订单增长更具“即期性”。海外市场的连续突破,叠加国内核电新机组审批加速,使其业绩增长的确定性极强。
上海电气的订单则偏“长期化”。核聚变项目的商业化尚需时间,但一旦技术落地,其市场空间将是万亿级别的。
3. 市场情绪:涨停人气VS稳健趋势
东方电气的涨停板聚集了最高人气,短期资金关注度爆棚,适合追求“快进快出”的激进型投资者。
上海电气的走势更显“稳健”,千亿市值的盘子决定了其上涨斜率相对平缓,适合看重“长期逻辑”的价值型投资者。
四、核电热背后:国产技术崛起的时代红利
这两只股票的爆发,本质是“国产技术自信”的集中体现。从“华龙一号”打破国外垄断,到可控核聚变的全球领跑,中国核电产业的每一次突破,都在重塑市场对“中国制造”的认知。有老股民感慨:“当年买这些股票,是赌国产技术能站起来;现在拿着它们,是看着国家真的强大了。”
站在投资角度,无论是东方电气的“传统霸权”,还是上海电气的“未来颠覆”,都值得密切关注。但更重要的是,它们背后凝结的工程师智慧、国企担当,才是真正的“投资底气”——毕竟,在能源革命的浪潮中,能引领技术潮流的企业,永远不会缺乏增长动力。
最后一问:你更愿意为“当下的涨停”押注东方电气,还是为“未来的能源革命”布局上海电气?评论区聊聊你的选择,或许能在交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能源王者”!